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42篇
综合类   423篇
基础理论   11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李亮亮    孙立富    刘全桢    李义鹏    张云朋    修德欣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32-135
为提高加油站安全作业水平,分析了卸油、加油过程中油流静电起电因素和常用检测方法。根据高斯定理从理论上探讨了通过测量输油管道内中心电位得到油流静电电荷密度的检测原理,并基于杆球传感器以及压电传感器技术设计开发了油品静电在线监测仪,实现了对加油枪前后、加油机内部管线及过滤器油品带电情况的在线监测。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此静电监测技术,建立加油站油流电荷监测与联锁控制措施,可有效避免油品静电燃爆事故的发生,保障加油站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介绍了电磁屏蔽织物孔洞区域金属纤维排列对屏蔽效能的影响,通过提取孔洞区域金属纤维,并与正常织物中金属纤维的排列进行对比,给出了定量表述金属纤维特征的参数,如密度、取向度和整齐度等,描述了孔洞区域金属纤维的排列特征。根据定量表述参数,结合织物样品屏蔽效能测试结果,对比金属纤维参数不同的织物样品屏蔽效能测试结果,得出孔洞区域金属纤维的密度、取向度和整齐度不同,有孔洞织物屏蔽效能也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3.
基于区域网格划分技术及高斯烟团模型,综合储罐泄漏速度、有效源高(泄漏高度),以及风向、风速、环境稳定级多因素变化,研究区域内一个或多个储罐中有毒有害物在连续时间内浓度分布规律。首先,以储罐为中心,将研究区域网格化为若干单元作为定量研究和叠加的基础;然后,运用高斯烟团理论构建有毒有害物的泄漏扩散浓度分布模型;最后,结合单泄漏源和多泄漏源条件,给出有毒有害物连续性扩散算法,即根据任意影响因素的变化来划分时间段,按时间顺序,结合浓度叠加效应,使用Matlab,模拟区域内有毒有害物浓度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该项研究可为化工园区储罐布置复杂条件下,有毒有害物突发性泄漏事故的影响范围预测及应急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4.
<正>"安监局吗?我是小宽镇,我们这里燃气管道出现泄露现象,特向你们报告,并请求帮助处理……"这是近日,四平市梨树县小宽镇有关部门主动向县安监局报告所辖企业的隐患。今年年初以来,梨树县网格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巩固,信息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网格化整体铺开实施,信息化更加巩固快捷,达到了强基础、全覆盖、无盲区、强监管的目标,使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形成企业主动报告自己隐患和问题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5.
道路建设对成都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胜兰 《生态环境》2014,(10):1622-1627
热岛效应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覆盖的改变,如城市化和道路建设是导致热岛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针对道路属性(道路密度及类型)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研究还较缺乏。本研究运用2012年成都市不同时次(冬夏季)的遥感数据及城市道路交通专题图,运用3S技术探讨道路密度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道路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热贡献。研究表明:(1)成都市热岛效应明显,市区地表平均温度显著高于郊区且热岛强度呈现夏强(3~4℃)冬弱(2.5~3℃)、夜强昼弱的特征。日间城市热岛效应呈现多热中心的分布模式,但冬夏季热岛中心位置不同。夏季日间热中心位于城市的西南部和中东北部,最高可达32.66℃,而冬季日间城市的西南部地表温度较高且热中心主要分布于城市边界地区,地表温度超过16℃。无论冬夏,夜间城市热岛效应均呈现环状分布特征,即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地表温度逐渐升高,夏季城乡地表温差高达4.37℃而冬季达到2.82℃。(2)成都市区道路呈现“圈层型+辐射型”分布模式,道路密度与道路的分布有关,城市南部及西南部的道路密度高于北部区域。(3)无论冬夏,道路密度与地表温度正相关,但两者相关性呈现昼弱夜强的特征,其中夜间相关系数达到0.5左右。对热效应贡献度指数、热单元权重指数、区域热单元权重指数3个指标的分析都表明无论冬夏、无论昼夜,市区分布面积最广的三级道路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热贡献最大,其热效应贡献度指数均在95%以上,其次是二级道路,各项热效应贡献度指数为45%~80%。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未来城市建设和道路规划,并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6.
姜恒  吴斌  阎冰  邢永泽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1):1186-1193
运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桉树叶水浸出液胁迫下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和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2种海洋微藻叶绿素荧光特性〔包括PS(光系统)Ⅱ的Fv/F0(潜在活性)、Fv/Fm(最大光能转化效率)、Yield(实际光能转化效率)、ETR(电子传递效率),其中Fm和F0分别为最大荧光和基础荧光〕的变化,同时监测微藻的生长情况,以研究桉树叶水浸出液对海洋微藻的影响,从而为探讨华南沿海大量种植桉树所造成潜在的海洋生态问题提供一些依据. 结果表明:①低浓度(以φ计,0.4、0.8、1.2mL/L)胁迫在96h内对湛江叉鞭金藻的上述4项荧光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高浓度(2.0mL/L)胁迫下,24h时湛江叉鞭金藻的4项荧光参数都处于最低值,48h时处于次低值. 表明高浓度在胁迫早期(48h内)对湛江叉鞭金藻4项荧光参数有抑制作用,而后期(72、96h)这4项荧光参数又恢复到正常水平,抑制作用解除. ②低浓度(0.4、0.8mL/L)胁迫下纤细角毛藻的4项荧光参数在24、48h内均得到促进,而高浓度(2.0mL/L)胁迫下Fv/Fm在24h时为最小值,表现抑制作用;另外3项荧光参数则未受显著影响. 在胁迫后期(72、96h),纤细角毛藻的4项荧光参数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表现为促进作用. ③就生长情况而言,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大,2种海洋微藻细胞密度的增长明显变缓. 表明桉树叶水浸出液对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都有影响,从而将会对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模拟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s)对5种碱基的吸附作用.考察了SWNTs直径、电荷转移量、碱基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E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ELUMO)与SWNTs吸附碱基的吸附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WNTs直径的增大,SWNTs吸附碱基的吸附能降低.SWNT(6,6)吸附5种碱基的最低吸附能Emin与由碱基转移到SWNTs的电荷转移量(Q)及碱基的EHOMO线性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和-0.804(P<0.05).吸附后SWNTs与碱基的前线轨道无重叠,且SWNTs电子结构未受影响,表明吸附行为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18.
贵州龙场渡槽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拱跨渡槽,其脉动风频率特性分析对设计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计算了龙场渡槽在有水、无水工况下的前20阶自振频率,分析了相应的振型;采用极值Ⅰ型概率分布函数,计算得到龙场渡槽所在地的50年一遇最大设计风速为17.6m/s;针对1986~2010年间的3次强风风速和50年一遇最大设计风速,计算了龙场渡槽所在地典型高程处的脉动风功率谱密度。研究表明:在同一高度,随着年平均最大风速的增加,功率谱密度最大值逐渐增大,其对应的频率也在增大;对于同一风速,随着高度的增加,功率谱密度的最大值逐渐增大,其对应的频率也在增大。通过比较龙场渡槽自振频率与脉动风功率谱密度显著值所对应的频率,认为龙场渡槽在上述风速下不会发生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19.
东北典型黑土区坡沟侵蚀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严重的水土流失给其粮食产量带来了严峻考验。论文在遥感和GIS支持下,选择黑龙江省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两流域包含的东北典型黑土区作为研究区,以USLE模型和SPOT 5影像为基础,分别获取了2005年研究区的坡面侵蚀量和侵蚀沟分布数据,据此分析了典型黑土区坡面侵蚀和沟蚀之间在不同等级、 坡度、 坡向等方面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是坡面侵蚀主要区域,沟蚀发展程度比较剧烈;坡度小于5°时,坡度是沟蚀产生的制约因素,当大于5°时,坡度已经不是侵蚀沟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控制因素;阳坡坡面侵蚀量高于阴坡的坡面侵蚀量,坡向在东北典型黑土区不是影响沟蚀发育的首要因子;侵蚀强度在2 500 t/(km2·a)以下的地区,随着坡面侵蚀量的增大侵蚀沟密度增大,而当大于2 500 t/(km2·a)以后,侵蚀沟密度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0.
AIS数据详细记录了特定水域的船舶位置、船首向和尺寸等数据,可用于计算受限水域内航标安全距离。按一定标准网格化目标航标附近水域,统计周围航行的他船船体出现在每一个网格中的频数,形成他船航迹的网格频数图。按长度尺寸分类,将同类他船航迹网格频数图叠加,形成特定类型船舶的航迹网格频数图。按频数大小填充颜色,可清晰地显示航标附近他船安全通行状态下与航标保持的距离。实验选取上海港航标附近水域海量AIS数据,获取了60~79m,80~99m,100~129m,130~159m船舶航迹形成的网格频数图,结果显示,四类船舶距航标的安全距离随着他船长度的增大而增加,分别为50m,70m,110m,15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