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34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近日,佛山市平安南海的视频监控建设项目已接近尾声,美电贝尔作为此次两千多个视频监控点的供应商助力了佛山市对统一、高效的可视化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72.
为研究城市街景环境与社会安全事件之间的空间关系,提出融合语义分割技术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基于国内典型城市街景环境数据和社会安全事件数据,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校正拟合因子R2在0.744~0.841之间,拟合效果较好,街景环境要素指标与社会安全事件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绿视指数和天空开阔指数与社会安全事件在大部分区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交通信号指数、汽车指数和人群聚集指数与社会安全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城市安全规划和社会安全风险防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3.
高灵敏度红外图像式烟雾相对浓度测试的研究和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可靠的对大空间的早期火情做出监测,避免大规模火灾的发生,对烟雾情况进行研究,研制了图像式的高灵敏度红外烟雾相对浓度测试仪。该测试仪利用了烟雾粒子的光衰减原理工作,接收主动的矩阵式红外发射源发出红外光,将获得的CCD图像登信息传送到计算机,利用相邻帧平均滤波进行数字滤波处理,插值形成浓度的二维平面投影图,连续监测得到动态监测图。  相似文献   
74.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用于含稀有金属的矿冶废料的技术评估,可以极大地加快这些物料的研究过程,并且获得大量量化、可靠的多种矿相的工艺特性。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这是一种快捷模式)获得的预测技术参数已被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用机械选矿法从含金的选矿尾矿及冶金矿渣中提取稀有金属(金、铂族金属),可达65%的的回收率。由此获得的各各上技术指标用于开发从冶金废料中提取有价成分的方案,并研究合理的废物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75.
视频监控防范系统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防范能力较强的综合系统。一般由图像信息采集、信号传输、遥控切换控制及显示记录四大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76.
基于ETM+图像的植被覆盖度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覆盖度(VFC)的定量遥感是多种地表过程研究的迫切需要.文章选用南京市一幅Landsat 7 ETM 图像,经大气校正后提取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地面实测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1~4次多项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NDVI与VFC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 = 0.874, P < 0.001).在NDVI-VFC的1~4次多项式关系模型中,模型幂次越高,拟合程度越好.综合考虑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3次多项式模型作为最优模型推荐使用:VFC = -1.3438 NDVI 3 0.9774 NDVI 2 0.9988 NDVI 0.1507 (R2 = 0.7961, RMSE = 0.1094),该模型精度在植被中等密集区域(VFC=0.4~0.8)最高,植被稀疏区域(VFC < 0.4)最低,植被密集区域(VFC > 0.8)居中.模型可直接用于全图像的VFC计算,并可通过植被指数的校准,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7.
任成 《中国安防》2021,(1):36-41
近年来中国城市级视频管理系统发展迅速,技术向高清化、大数据化方向发展,导致数据量急剧增长,如何充分发挥价值并进行合理应用成为视频行业新的难题.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数据的图像分析成为解决难题的最佳方案.机器分析包括图像的编码和解码、运动目标的结构化信息、视频浓缩、知识库结果比对等应用.通过分析...  相似文献   
78.
程敏  季军 《中国安防》2021,(1):42-47
一、低照成像行业背景介绍 随着“夜生活”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摄像机在夜间也能有全彩的图像逐渐成为市场需求,突破夜间成像也成为业界的研究课题. 传统摄像机在夜间低照度下图像质量较差,尤其在拍摄运动目标时,具有噪声大、细节缺失等问题,从而导致识别率急剧下降,无法达到智能可用.为了让摄像机在夜晚也能显示高清图像,通常需要...  相似文献   
79.
对于水生昆虫及其它生物而言,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功能性状,但是头宽的测量特别耗时和受人为因素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图像分析技术(一种快速测量大小的策略)可获得传统方式难以获得的大小参数,明确这些大小参数与头宽的关系,对推动这些参数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两种个体大小差异较大的蜉蝣(梧州蜉和光滑细蜉)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头宽与基于数字图像获得的面积,周长,最小矩形的长和宽,最适合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和粒径等个体大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数字图像采用改进后的描述仪扫描获取;图像分析基于ImageJ软件完成;基于二元直线回归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各种层次的回归分析结果均表明:基于图像分析获得的两种蜉蝣所有个体大小参数均与头宽大小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中面积的相关性最高.并且面积与其它大小参数相关性也极其显著,对个体大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研究结果为推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应用在水生昆虫及其它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史晓东  刘洋 《灾害学》2020,(4):38-42
由于地震灾害发生后建筑物表面具有多纹理性、多目标性特征,导致现有的建筑物裂缝智能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检测需要。为了提高检测效果,该文设计提出基于特征显著性的地震灾害后建筑物裂缝智能检测方法。建立压缩感知去噪框架,通过图像重构消除震后建筑裂缝图像噪点。采用FCM聚类分割法对去噪图像进行分割,引入灰度直方图作为灰度级的模糊聚类样本点,利用灰度样本完成图像聚类。基于人眼视觉特征,对图像背景区域重新划分,完成图像边缘检测。基于提取的二值化图像确定裂纹特征,根据特征值范围确定裂缝种类实现震后建筑裂缝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