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35篇 |
免费 | 356篇 |
国内免费 | 92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73篇 |
废物处理 | 191篇 |
环保管理 | 474篇 |
综合类 | 3497篇 |
基础理论 | 421篇 |
污染及防治 | 530篇 |
评价与监测 | 326篇 |
社会与环境 | 163篇 |
灾害及防治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0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191篇 |
2021年 | 209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61篇 |
2016年 | 259篇 |
2015年 | 282篇 |
2014年 | 390篇 |
2013年 | 283篇 |
2012年 | 311篇 |
2011年 | 277篇 |
2010年 | 247篇 |
2009年 | 270篇 |
2008年 | 297篇 |
2007年 | 324篇 |
2006年 | 257篇 |
2005年 | 224篇 |
2004年 | 195篇 |
2003年 | 233篇 |
2002年 | 196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44篇 |
1999年 | 89篇 |
1998年 | 99篇 |
1997年 | 84篇 |
1996年 | 97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73篇 |
1993年 | 54篇 |
1992年 | 75篇 |
1991年 | 67篇 |
1990年 | 70篇 |
1989年 | 90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常熟河网原型调水实验和水功能区划,建立了感潮地区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对常熟河道水质降解系数及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并按照点源和面源对区域内污染源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常熟河网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值和现状削减量的计算,为该地区的水污染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93.
94.
珠江三角洲河网的水环境问题和影响因素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三角洲河网的水体污染严重,水生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水环境容量形势严峻,治理任务艰巨。受人类经济活动、水资源时空分布、潮汐回荡、盐水入侵和人为浪费等因素的影响,河网区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其中,人文因素是造成水质污染和水生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为此,需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来保护河网的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5.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不同浓度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毛细管膜在不同浓度的污泥条件下,处理生活污水时膜污染情况的研究,考察了膜组件水通量随污泥浓度而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025MPa、膜面流速为0.8m/s和温度为30℃的条件下,污泥浓度增大,膜水通量随之下降,并与污泥浓度呈对数关系。同时,表明导致膜污染水通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泥饼阻力。 相似文献
96.
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了近年来利用强化混凝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重点讨论了其作用机理和主要影响因素。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含量和成分会因水源地和时间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对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了解是保证强化混凝效果的基本前提。不同混凝条件下,强化混凝的主导作用机理不同。铁盐混凝剂、较低pH值、较高混凝剂投量和阳离子有利于提高强化混凝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焦化冷焦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延迟焦化装置冷焦水的污染问题,提出了由水--水混合器注水降温技术、重力沉降技术、旋流分离技术、空冷器技术集成的“冷焦水密闭循环处理技术”,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微絮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微絮凝-超滤工艺中,相同混凝剂投加量(相同金属摩尔浓度)下铁盐比铝盐的混凝效果好;微絮凝-超滤工艺的最佳絮凝时间为120s左右;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2.2mg/L(以Fe计)。微絮凝-超滤工艺在改善出水水质和缓解膜污染方面均优于直接超滤工艺。微絮凝-超滤工艺的出水水质均符合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要求。 相似文献
99.
100.
通过对贮存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微生物再生长潜能(BRP)及细菌总数(HPC)等微生物指标变化规律的了解,探究饮用水贮存过程中细菌二次生长、生物稳定性下降等问题。结果表明:在贮存过程中,HPC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AOC及BRP则在贮存初期(2 d内)出现上升,后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向贮存水中投加不同浓度的氯或氯胺,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消毒剂对贮存水HPC的影响及其衰减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氯或氯胺初始投加量的增加,HPC开始增加及达到峰值所需时间延长,且HPC峰值下降;当氯或氯胺初始投加量达到1.0 mg·L~(-1)以上,贮存水中氯残留量0.05 mg·L~(-1)或氯胺残留量0.5 mg·L~(-1)时,即可保证贮存过程HPC100 CFU·mL~(-1)。与氯消毒相比,氯胺消毒剂的衰减速率更为缓慢,可长期维持贮存水中较高的消毒剂残留,进而控制贮存水中HPC处于相对较低的范围,更有利于保证贮存水生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