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安全科学   1443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247篇
综合类   861篇
基础理论   173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49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302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研究从众行为对人群疏散效率的影响,建立考虑从众阈值和主体特征的人群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引入从众阈值反映人群中不同个体的从众选择程度,耦合每个主体不同特征属性、不同人员认知能力导致的疏散从众选择差异,利用元胞自动机模拟人群运动状态及动态演化过程,探究从众行为对人群疏散过程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人群疏散中选择从众行为的人员比例与整体疏散效率存在对应关系,本模型原始工况下,当人群中约60%的人员做出从众选择时,疏散效率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992.
为探究输气管道高后果区中人的不安全行为(Unsafe Human Behaviors,UHBs)对输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发生的影响,结合模糊Bow-tie模型和贝叶斯网络对输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进行分析。构建基于T-S模糊故障树的输气管道泄漏燃爆模糊Bow-tie模型,并转化为贝叶斯网络;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出发,将不同等级高后果区划分为不同等级人口敏感区;利用专家经验评判法得到不同等级人口敏感区基本事件的先验概率和中间事件的条件概率表;运用贝叶斯网络双向推理算法求解模糊Bow-tie模型。结果表明:随着地区人口敏感等级的提高,输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发生的概率随之增大,发现导致输气管道失效泄漏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为施工破坏,失效原因与EGIG分析的结果基本相符,验证该方法在高后果区输气管道泄漏燃爆事故分析上的可行性,可为输气管道高后果区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矫正机制,基于文献调研构建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矫正机制理论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工作满意度对建筑工人安全不服从行为和安全不参与行为有显著矫正作用,敬业度在工作满意度和建筑工人安全不服从行为与安全不参与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对于新生代建筑工人,工作满意度通过敬业度对安全不服从行为矫正效应小于对安全不参与行为的矫正效应,对于老一代建筑工人,矫正效应则相反。研究结果可为广大建筑施工企业矫正其工人的不安全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温海洋 《安全》2007,28(9):28-29
行为科学的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社会、生理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生产中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失误和"三违"的原因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995.
邱成 《安全》2007,28(5):1-4
在我国,综合治理似乎成了一把万能钥匙,或日灵丹妙药,无论哪个领域出了问题,只要导致问题的问题在本领域之外,人们就会开出综合治理的处方.这既符合国人的思维习惯,也能触及病根,有利于治本.然而,面对生产安全问题,从导致事故的深层次原因来看,只要各个部门全都不折不扣依法行政,生产安全问题的原因就不会复杂化,就不需要综合治理.所以,综合治理在本质上是源头治理,是对各个部门枉法行为的治理.……  相似文献   
996.
铜中毒引起的秀丽线虫世代间可传递的缺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铜中毒引起的多重生物学毒性是否具有世代间的可传递性.利用秀丽线虫的寿命、体长、后代数目、繁殖速度、运动行为和行为可塑性等参数系统性地分析了铜的多重生物学毒性及其可能的可传递特性.铜中毒导致动物寿命缩短,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出现产卵器发育畸形,世代时间延长,后代数目降低,运动行为也发生缺陷.这些多重缺陷具有浓度依赖性.此外,铜中毒引起的这种多重生物学毒性和行为毒性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而且,后代中一些特定的缺陷比当代更加严重,如运动行为与行为可塑性等.依据这种可传递特性可将铜中毒所导致的多重缺陷分为4个类型.结果表明,秀丽线虫铜中毒引起的多重生物学缺陷很大程度上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  相似文献   
997.
Chromium and/or arsenate removal by Fe(II) as a function of pH, Fe(II) dosage and initial Cr(VI)/As(V) ratio were examined in batch tests. The presence of arsenate reduced the removal e ciency of chromium by Fe(II), while the presence of chromat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emoval e ciency of arsenate by Fe(II) at pH 6–8. In the absence of arsenate,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increased to a maximum with increasing pH from 4 to 7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a further increase in pH. The increment in Fe(II) dosage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in chromium removal and the improvement was more remarkable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than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was reduced to a larger extent under neutral and alkaline conditions than that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10 mol/L arsenate. The presence of 20 mol/L arsenate slightly improved chromium removal by Fe(II) at pH 3.9–5.8, but had detrimental e ects at pH 6.7–9.8. Arsenate removal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pH 4–9 due to the presence of 10 mol/L chromate at Fe(II) dosages of 20–60 mol/L. Elevating the chromate concentration from 10 to 20 mol/L resulted in a further improvement in arsenate removal at pH 4.0–4.6 when Fe(II) was dosed at 30–60 mol/L.  相似文献   
998.
Sulfamethoxazole (SMX)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etected antibiotics in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study whether SMX can a ect behavior and growth and whether these e ects could be transferred to the progeny,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exposed at environment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s for 24, 48, 72 and 96 hr, respectively. After exposure, the exposed parent generation (P0) was measured for behavior and growth indicators, which were presented as percentage of controls (POC). Then their corresponding unexposed progeny (F1) was separated and measured for the same indicators. The lowest POC for P0 after 96 hr-exposure at 100 mg/L were 37.8%, 12.7%, 45.8% and 70.1% for body bending frequency (BBF), reversal movement (RM), Omega turns (OT) and body length (BL), respectively. And F1 su ered defects with the lowest POC as 55.8%, 24.1%, 48.5% and 60.7% for BBF, RM, OT and BL, respectively. Defects in both P0 and F1 showed a time- and concentration-dependent fashion and behavior indicators showed better sensitivity than growth indicator. The observed e ects on F1 demonstrated the transferable properties of SMX. Defects of SMX at environmental concentrations suggest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perform further systematical studies on its ecological risk in actu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99.
《世界环境》2011,(1):85-87
本期话题:继紫金矿业之后,A股市场再爆污染门。2010年10月21日,中金岭南早盘紧急停牌,这已是其上市以来发生的第二次污染事件,污染源来自公司旗下最大的铅锌冶炼厂--韶关冶炼厂,该厂当日已被广东省政府紧急关停。由于冶炼环节会产生众多的污染源,铅锌行业被看作是重污染行业,而韶关冶炼厂早在2005年就曾发生过镉排放污染事件。有意思的是,在中金岭南2009年年报中可以发现,韶关冶炼厂被评为全国有色冶炼企业"环境优美工厂"、"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和韶关市"环保明星企业",但这些荣誉都没能阻止韶关冶炼厂再度发生污染事件。——《每日经济新闻》  相似文献   
1000.
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的石油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研究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有助于准确了解其在环境中的归宿以及评价污染土壤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本文综述了土壤中石油污染物的危害及其存在状态,全面分析了石油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挥发、渗滤及自然降解等环境行为,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