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5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47篇
安全科学   664篇
废物处理   168篇
环保管理   765篇
综合类   3447篇
基础理论   189篇
污染及防治   279篇
评价与监测   66篇
社会与环境   521篇
灾害及防治   6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677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42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971.
加快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中国资源禀赋的特殊性和区域能源分布差异,各地区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差别。煤炭资源依赖程度对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差异性影响值得高度关注。为系统评估环境目标约束对煤炭资源依赖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该研究在理论分析环境目标约束对各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的内在影响机理,以及经济增长压力和绿色金融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基础上,以中国特色环境目标约束制度为准自然实验,中国30个省份2003—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环境目标约束对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的影响,并讨论了经济增长压力与绿色金融对该影响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目标约束制度实施后,相比非煤炭资源依赖地区,煤炭资源依赖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受阻,说明存在“绿色悖论”效应。该结论在考虑相关政策影响、运用合成工具变量等方法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2)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在煤炭资源依赖地区,地方政府在环境目标约束和经济增长目标“双目标”压力下,更有动力推动能源消费结构低碳转型;受金融监管水平和企业“洗绿”行为影响,绿色金融加剧了煤炭资源依...  相似文献   
972.
乌克兰危机正深刻影响着全球能源供应形势。由于中国较高的油气对外依存度,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对中国能源安全特别是油气的供应和经济安全有重大影响,油气进口的供应短缺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及能源环境造成怎样的冲击?为此,该研究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进口供应中断和价格管制行为,从全局经济角度评估不同程度的油气进口供应短缺对中国社会经济和能源环境的影响,并设计了两套包括强化上游开发和发展可再生电力的配套措施。结果表明:(1)油气进口供应短缺会对中国GDP和城乡居民福利带来负面影响,且中断程度越强所造成的负面冲击越大。(2)从能源消费端来看,煤炭受GDP损失和能源替代的叠加影响,总体需求相对稳定;石油需求出现大幅下降;而天然气得益于国内大幅增产和价格管制,其需求降幅不大。从能源生产端来看,GDP损失使得能源需求下降,导致电力生产下降;煤炭生产受GDP损失及对能源替代的叠加作用,总体变化不大;而油气生产受价格抬高和供应中断的刺激,产量大幅上升。(3)油气进口供应中断有助于减少碳排放,同时也有较明显的协同减排效果。(4)强化上游开发和发展可再生电力均有助于减缓油气进口供应短缺对社会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973.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占流域城市总量半数以上,是流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点地区。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科学评估流域内部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绩效,识别发展短板和重点难点,对于提升流域发展活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黄河流域41座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工业绿色转型绩效指数,利用SBM-Undesirable和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从发展态势和转型幅度两方面对2013—2019年工业绿色转型情况进行定量测度,分析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绿色转型差异,并进一步对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绩效类型划分。研究发现:(1)当前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态势远未达到有效水平,规模化集聚发展是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从城市类型看成熟型和油气型城市发展态势较好,Moran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工业绿色发展态势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依存关系,局部空间集聚的特征较为明显。(2)2013年以来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幅度较大,技术进步是推动资源型城市工业绿色转型幅度提升的主要原因,从城市类型看衰退型和油气类城市转型幅度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城市,M...  相似文献   
974.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走绿色发展道路。该研究采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36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一步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各影响因素联动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复杂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全流域限制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流域内各区域绿色发展效率差异明显,下游限制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最高,中游限制开发区次之,上游限制开发区最低。(2)全流域限制开发区高绿色发展效率地区由集群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效率有效地区从集中在上中游地区转变成集中在中下游地区,黄河南岸限制开发区的绿色发展效率显著高于黄河北岸区域。(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贸易开放水平、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科教投入均无法单独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形成高绿色发展效率的必要条件。(4)存在4种模式可以促进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分城市类型看,环境规制+外向经济联动模式能够推动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的农业型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提升;基础动力+环境规制+外向经济+产业升级联动模式能够推动黄河流域限制开发区资...  相似文献   
975.
准确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绿色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E-SBM模型(Super-Efficiency Slacks-Based Model)测度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结合泰尔指数分解探究其水资源绿色效率地区差异的形成根源,并采用ML指数方法(Malmquist-Luenberger)挖掘水资源绿色效率变化的内在原因;进而,利用水资源投入和水污染物产出的实际值与最优值的差异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的节水减排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有77.8%的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处于无效率,水资源绿色效率空间分布呈现为长江经济带下游>上游>中游;(2)2010~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45个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但有昭通、丽江、攀枝花、贵阳、铜陵、湖州、绍兴、舟山和鄂州等9个沿线城市水资源绿色效率处于下降阶段,受到不同程度的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的影响;(3)将节水潜力、污水减排潜力和工业废水减排潜力值分别划分为“低、中和高”3个区间段,...  相似文献   
976.
作为中国最重要城市群之一的京津冀地区,如何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政策目标下,实现降低碳排放总量和提高碳排放效率,对于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产业疏解和京津冀一体化政策背景下,客观正确地评估碳排放效率的真实值对指导碳减排工作有重要参考意义。根据2015—2019年统计数据,利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京津冀地区碳排放效率,研究京津冀区域碳排放效率差异化的原因,并将京津冀地区与碳排放高效率地区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冀碳排放效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产业结构、技术管理水平的区别;通过与碳排放高效率地区的对比后发现,京津冀地区在碳排放效率方面的不足主要源于其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结构、转变企业生产方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等路径,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效率。  相似文献   
977.
田超  程琳琳  邵盈钞 《环境科学》2024,45(3):1254-1264
探究城市三生空间系统的碳代谢效率有助于实现区域要素整合和空间优化.基于城市代谢视角,采用物质流分析法构建了京津冀地区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评估框架,并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了2000~2020年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的时空分布、动态变化及演进模式.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京津冀地区三生空间碳代谢效率呈波动增长趋势,各城市碳代谢效率空间分异明显,碳代谢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呈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格局.②京津冀地区碳代谢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呈增加趋势,技术进步变化和纯技术效率贡献作用不显著.超过50%的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呈改善趋势,仅有38.46%的城市在碳代谢效率改善过程中存在技术进步现象,超过1/2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大部分城市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大于1.③各城市碳代谢效率呈现不同的类型特征,按照其发展路径划为稳定式、反复式、渐进式和突变式这4种演进模式.各城市应据此采取差异化措施,合理配置三生空间资源,提高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率,以期提高城市碳代谢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97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量快速增加,随之而来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加剧.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城市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中国三大经济圈的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缺乏对东南沿海经济圈的相关研究.粤闽浙三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带,在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能耗及排放问题.基于长期能源替代规划系统模型,构建了2015~2035年粤闽浙沿海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基准情景(BAU)以及现有政策情景(EPS)和改进政策情景(MPS),其中,EPS和MPS均设置了车辆结构优化情景(VSO)、提高燃油经济性情景(IFE)和年均行驶里程减少情景(RDM).基于情景模拟,评估在各项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下,粤闽浙沿海重点城市的道路交通节能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在一级情景中,改进政策情景对于节约能耗、碳减排以及污染物减排效果最好,相比于基准情景2035年其节能力度达75%,且对CO2、CO、NOx、PM2.5和SO2的排放削减力度分别达68%、59%、66%、70%和64%;在二级情景中,提升燃油经济性的改进情景对于节约能耗(削减30%)效果显著;车辆结构调整的改进情景(削减36%、30%、36%、26%和40%)和年均行驶里程减少的改进情景(削减37%、37%、36%、37%和36%)对于CO2、CO、NOx、PM2.5和SO2减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79.
区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案的确定是关系到区域间公平协调、经济高效发展的关键。为兼顾效率与公平,取效率最优解集中距理想公平方案最小的解为最终方案,构建排污总量分配模型,测算江苏省各地级市“十四五”COD排污总量分配方案。结果表明:(1)COD历史排放量较大的盐城、徐州分配到了江苏省14.2%、12.1%的排污比例,是历史公平、发展公平的体现,二者承担全省18.5%、10.8%的减排任务,应证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公平原则;(2)经济水平较高、单位排污产出较高的无锡、常州等地区排污分配量最终方案>公平方案,符合效率优先的要求。基于此,以COD排放削减率和人均GDP为依据将江苏省地级市划分为四类,分类探讨论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80.
研究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关系,有助于探寻两者之间本质联系,可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构建综合评价体系,测度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城镇化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并借助耦合协调度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安徽省城镇化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水平以及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 2005-2020年安徽省城镇化效率均值由 0.937上升至 1.055,有效决策单元数量占比77.3 %,空间上呈现以合肥、铜陵为中心向西北-东南方向辐射的特征;②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的发展趋势,指数均值从0.217上升至0.413,且具有“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③安徽省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度处于耦合阶段,协调度以中度协调类型为主,但城市间差异明显,制约了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④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高-高和低-高集聚区集中在安徽省南部地区,低-低集聚区则分布在北部地区。为促进区域城镇化效率与生态环境质量两系统协调发展,政府未来应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策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动产业转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