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4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776篇
安全科学   1285篇
废物处理   140篇
环保管理   758篇
综合类   4134篇
基础理论   347篇
污染及防治   474篇
评价与监测   871篇
社会与环境   108篇
灾害及防治   154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09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241篇
  2015年   290篇
  2014年   536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96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361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331篇
  2002年   270篇
  2001年   241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21.
为了减小常见下喷式装置风吹水损失大的问题,设计了上喷式矿井排风热回收装置.通过液滴受力及运动分析,将上喷式液滴的运动划分为2个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建立了简化的液滴动量方程;在该方程的基础上,结合运动阶段划分,得到临界条件下的力平衡关系式;利用该式,在10个不同相对速度下,得到了上喷式与下喷式的保证液滴不被吹飞的临界直径.应用变量替换,将液滴动量方程变换为液滴运动距离的微分式;继而,根据液滴及空气之间的雷诺数组合,导出了液滴最大上升高度的5个积分计算式.应用这些积分式,数值计算了不同迎面风速、液滴粒径及液滴初速度下,上喷式中液滴最大上升高度、下喷式中液滴最大下降高度.对比计算结果,相比下喷式,上喷式具有节水、液滴选择范围宽和低耗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822.
以序批式动态膜反应器为研究对象,对其处理低碳氮比废水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温度为19 ~ 21℃,MLSS为3~5g/L;好氧阶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2 ~4 mg/L,厌氧阶段溶解氧质量浓度为0.2~0.5 mg/L;水力停留时间共12 h,其中好氧阶段8h,厌氧阶段4h.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和NH4+-N质量浓度分别为250~300mg/L、103 ~ 156 mg/L和92~140 mg/L时,反应器对上述污染物表现出较高且稳定的去除效率,COD、TN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6.15%、82.16%和90.13%.同时,反应器系统中污泥的比硝化速率与常规处理装置中的活性污泥相比较高,以NH4+-N的降解量计为0.101 d-1,以NO3--N的积累量计为0.091 d-.  相似文献   
823.
研究了玉米叶对水溶液中Pb2+的吸附性能,借助正交和单因素试验探讨各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研究吸附机理,并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金属初始质量浓度和体系p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玉米叶吸附铅离子的最佳pH值为5.0,金属质量浓度和吸附剂投加量最佳比值为80 mg/L:0.170 g,在25℃时玉米叶对铅离子的吸附较快,180min后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数据更加符合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吸附模型,由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知玉米叶最大吸附量为103.266mg/g,吉布斯自由能△Ge为负值,该过程吸热且自发进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参与作用的官能团为羟基、羧基、酰胺或脂肪族C-x(x代表Cl、Br、I).  相似文献   
824.
以某天然气净化厂为例,探讨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以实例说明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评价范围确定,项目的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通过渗水试验和抽水试验,计算相关水文地质参数以了解场地包气带和含水层的防污性能。分析了地下水污染源项,通过计算确定事故工况下污染源源强,采用数值法预测模型,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分区,并对净化厂检修污水池、生化污水处理装置曝气调节池和事故污水池的泄漏情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净化厂各装置单元在预测时限内,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外,各污染因子浓度均可满足相应的GB/T 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要求。根据项目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程度及评价结果,对厂址区、主体装置区、污水处理区等重点区域按GB/T 50934—2013《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有关要求采取相应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825.
全省各地、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持续巩固2014年安全生产三大战役工作成果,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春季行动"。各地区均召开了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安全生产专题会议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延边、通化、白城等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春季行动"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亲自带队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一线检查工作。省交警总队开展为期50天的春运集中整治行动、省消防总队开展为期60天的消防安全攻坚战、省商务厅开展为  相似文献   
826.
<正>今年"两会"之前,中国媒体人柴静的视频《穹顶之下》引爆了民众关于雾霾和环保问题的激辩。关于"劈柴"还是"护柴"的争议已经汗牛充栋,基本失去了焦点和理性,甚至造成了个别朋友反目,无须再说。而柴静拟推动的环保议题,应该是个持之以恒的话题。在这场辩论中,我们可以听到各种来自不同角度的声音,看到不同的态度。经济学家们在计算:提高污染门槛会给企业带来多少额外成本?推动环保会造成几个GDP点的滑落?科学家们的思考要点是:柴静这样的  相似文献   
827.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农田氮素淋失特征及氮素表观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6年采用渗漏计法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下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农田土壤90 cm深度处氮素(N)淋失特征和土壤-作物体系氮素表观平衡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农田氮素淋溶主要发生在降雨量较多的玉米季,且集中在8月和9月.监测期内,TN和NO-3-N年平均流失量分别为2.72~23.07 kg·hm-2和1.53~18.72 kg·hm-2,年流失率分别为0.65%~3.44%和0.82%~3.32%,且年总氮、硝态氮流失量均随年施氮量增加呈指数增加.氮素淋失形态中,NO-3-N比例较高,可占总氮淋失量的56.00%~81.00%,且随着氮肥用量的降低,其占总氮淋失量的比例也随之减小.可见,施氮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淋失液中各形态氮的比例.氮素表观平衡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提高,氮素在土壤中的残留和表观氮盈余均呈现指数增加趋势.长期施氮条件下,土壤-作物体系氮素表观损失率的幅度为32.60%~55.20%,土壤表观残留率为-0.17%~8.20%.多年监测结果表明,优化施氮模式下,作物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农田氮素淋失量也大幅降低,在节约肥料资源的同时减轻了潜在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28.
基于生活垃圾分类的厨余垃圾采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与复杂的混合生活垃圾相比,厨余垃圾成分较单一,需要针对性的采样方法.本研究基于生活垃圾分类背景,在《生活垃圾采样和分析方法》(CJ/T 313—2009)的基础上,就采样位点和采样节点数对分类存放的厨余垃圾采样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仅采集垃圾桶中间位点的样品不具有代表性,不同情景应有不同的采样策略.当厨余垃圾流节点数少于2时需采集所有节点,当厨余垃圾流节点数为3~7时需采集2个节点,而当厨余垃圾节点数为8~18时需采集3个节点,均少于CJ/T 313—2009中要求的采样节点数.厨余垃圾的总量增大,则其最少采样节点数相应上升,但最少采样点受到厨余垃圾流节点数的制约.  相似文献   
829.
《防灾博览》2015,(1):89
充电宝长时间充电容易爆炸?这可怎么办!近日,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储易设计出一款"可自动断电插座",用以确保"充电宝"安全充电。"近年来,充电宝充电不当而引发的爆炸事件频发,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充电致使充电宝电池短路而造成的后果。"储易说,普通插座不具备自动断电功能,因而长时间充电会使充电宝的电池内部产生高温,诱发电池短路,形成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830.
2015年1月19-20日,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在报告中指出2015年防震减灾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部署,坚持防震减灾根本宗旨和融合式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全面、依法、规范履行防震减灾各项工作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