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113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单级SBR生物膜中全程自养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具有全程自养脱氮作用的生物膜中无机碳源浓度、pH值、溶解氧(DO)对全程自养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HCO3浓度从1.75g/L上升到2.50g/L时,反应体系中的pH值从7.6~8.0上升到8.8左右,氨氮转化率和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急剧下降到53%和48.8%.在进水氨氮负荷为60g/(m3·d)时,最佳DO应控制在0.5~0.7mg/L,此时氨氮转化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2.
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河流镉污染化学形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突发水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造成的环境损害与污染物的化学形态及其环境行为密切相关.以2012年初发生在我国广西的龙江河镉污染事件为例,采用Minteq软件尝试计算3种情景下河流水环境溶解态Cd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在天然背景条件下龙江河Cd浓度约为5mg/L时,水环境中Cd以Cd2+为主,并主要受DOC含量的影响.镉污染事件发生后若无应急处置措施,天然水体对Cd的络合缓冲能力极其有限,以Cd2+形式存在的Cd占75%以上,呈现严重的急性生态毒性.投加聚合氯化铝和碱性物质可以有效控制河流溶解态Cd含量,当pH值超过9.0时,以Cd2+存在的Cd迅速降低.Cd2+含量对河流pH值的参数敏感性最高,DOC其次,水温影响最小.事件处置结束后应密切关注絮凝体中Cd的再释放规律以及水体pH值及DOC对Cd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尿素/飞灰混合浆液同时脱硫脱氮反应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烟气同时脱硫脱氮,从热力学角度对尿素/飞灰混合浆液同时脱硫脱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XRF测定了飞灰中主要成分的质量分数,并用XRD表征判断尿素和飞灰混合前后的主要成分是否改变;根据测试分析结果和气液反应规律,计算各反应达到平衡时SO2和NOx的分压及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从反应机理方面说明飞灰中主要成分对混合浆液同时脱硫脱氮反应的影响,并确定了相关反应的可行性及适宜温度区间。结果表明,飞灰添加到尿素中对脱硫反应有促进作用,对脱氮反应没有抑制作用,从各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是可行的,因此,尿素/飞灰混合浆液同时脱硫脱氮是可行的,且适宜的反应温度为298~380 K。  相似文献   
34.
应用extended derjaguin-landau-verwey-overbeek (扩展DLVO) 理论评价不同pH值下范德华力、静电力、疏水性力3种界面相互作用对腐殖酸反渗透(reverse osmosis, RO)膜污染的贡献,探究pH值影响腐殖酸RO膜污染的主控机制.对3种常规RO膜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静电力对腐殖酸RO膜污染的贡献很小,范德华力使膜污染加剧;疏水性力会减缓膜污染.与前期粘附阶段相比,后期粘聚阶段中范德华力的贡献有所增大,疏水性力在2个污染阶段中均起主导作用.膜污染随pH值的降低而加重,疏水性力作用能的改变是pH值影响系统界面自由能的主控机制.相应pH值下3种RO膜过滤实验数据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扩展DLVO理论能定量评价3种界面相互作用的贡献,界面自由能和膜污染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RO膜纯水接触角的数值不宜作为评价膜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35.
低温驯化是提高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PN/A)组合工艺低温脱氮效能和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为探究低温驯化对污泥特性的具体影响,本文从温度敏感性、颗粒外观形态、胞外聚合物(EPS)组成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方面,对中高温培养(30℃)和低温驯化(15℃)PN/A颗粒污泥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反应热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驯化污泥(GL)在低温区(10~20℃)的脱氮性能较中高温培养污泥(GH)有了显著提高,总无机氮去除的表观反应活化能(Ea)降低了28.4%.与GH相比,GL的平均粒径减小了25.8%,EPS含量增长了16.6%,颗粒的沉降性能明显下降.由高通量测序结果可知,GL具有更高的菌群多样性,同时,污泥中好氧氨氧化菌(Nitrosomonas)与厌氧氨氧化菌(Candidatus_Kuenenia)的丰度比值(0.04)远小于GH的0.34.这意味着颗粒污泥在低温环境中对慢速生长自养菌仍具有较强的截留能力.上述发现为解析PN/A污泥在低温条件下的自适应机制,推动组合工艺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6.
为预防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提出基于自由双层次犹豫模糊语言术语集(FDHHFLTS)和贝叶斯网络(BN)的FDHHFLTS-BN风险分析方法,用于分析海底油气管道泄漏失效事故概率及事故的关键风险因素。将故障树模型转换为BN结构,由专家根据FDHHFLTS评估基本事件发生可能性;采用最佳最差法(BWM)确定专家权重,结合相似性聚合方法(SAM)聚合专家意见;依据构建的BN模型,正向推理得到事故发生概率,反向推理得到后验概率,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将该方法应用于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分析段海底管道泄漏事故的概率值为P=6.20×10-3;焊缝施工缺陷、材料施工缺陷和渔具作用等为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结果证明,所提方法在确定海底管道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7.
利用实验室微粒子控制模拟试验装置,采用粉体物料自由下落溢出随机粉尘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在线加湿条件下开放源类粉体物料自由下落过程中微粒子排放特性;在一定动力因素条件下,探讨了微粒子含量、质量流量、含水率、样品种类、空气相对湿度、加湿流量和加湿压力等因素对开放源物料中微粒子排放率的影响;通过数学归纳和模型化处理,建立了在线加湿条件下开放源类粉体物料自由下落过程中大气微粒子排放率的数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8.
冯强  胡聃  段宝玲  韩晓丽  边俊 《生态环境》2010,26(6):1312-1317
选取北京城区与郊区典型样点,针对栽植多年的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和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subsp.sinica var.parvifolia)成龄植株,分别于春、夏、秋3季取样测定叶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城区与郊区环境下2种灌木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春季)城区车公庄2种灌木的叶绿素总量高于郊区植物园,经过一段时期之后低于植物园(夏秋)。Chlb的城郊变化幅度大于Chla。Chla的变化趋势与Chlb相反造成了Chla/b的大幅度变化。大叶黄杨的叶绿素总量和Chla/b比小叶黄杨受城区环境影响更大。城区环境下2种灌木自由水/束缚水降低,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升高,说明城区环境下2种灌木生理代谢水平降低,膜脂过氧化。城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自由水/束缚水、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变化率较小叶黄杨高,2种灌木丙二醛的变化率相近。综合来看,城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生理生化反应比小叶黄杨更敏感。  相似文献   
39.
《生态毒理学报》2010,5(1):25-25
<正>本刊采取主编约稿和作者自由投稿2种方式组稿.本刊要求自由投稿的研究论文所报导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0.
《生态毒理学报》2010,5(2):168-168
<正>本刊采取主编约稿和作者自由投稿2种方式组稿.本刊要求自由投稿的研究论文所报导的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