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76篇
安全科学   19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449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赣江一级支流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分析——以袁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下游一级支流袁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河流生态学调查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09种,隶属于6门61属。其中绿藻门物种种类数最多,共27属54种,其次为硅藻门,共15属30种,第三是蓝藻门11属12种。此外,裸藻门3属6种,甲藻门3属4种,隐藻门2属3种。调查样点的浮游植物丰度均处于1.12×105~129.20×105 ind./L,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平水期则硅藻占绝对优势。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属为脆杆藻属和席藻属,枯水期为栅藻属,针杆属,蓝隐藻属和小环藻属,到了平水期小环藻属占绝对优势。3个水情期中优势种钝脆杆藻和小席藻(丰水期);尖尾蓝隐藻和双头针杆藻(枯水期);梅尼小环藻(平水期)等均为污水指示种。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4~2.92、0.45~0.93、0.36~0.92和0.42~2.78。通过指示生物群落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袁河进行水质评价发现两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袁河处于α-β-中污染状态,不同采样点间污染程度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2.
微生物作为湖泊生态系统中最易受周边环境影响的生物类群,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决定物质循环、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以青藏高原纳木措湖为研究对象,用微生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法,探究纳木措春、夏、秋3个季节的水体可培养丝状真菌优势种的时空演变特征;测定了8种水环境因子,采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时空异质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水环境因子对丝状真菌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木措春季共分离、纯化出水体丝状真菌921株,归为20属62种;夏季1 412株,归为22属47种;秋季1 026株,归为13属47种;优势种包括普通青霉Penicillium commune、酒色青霉Penicillium vinaceum、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壳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以及灰玫瑰青霉Penicillium griseoroseum等23种。生态位数据显示,优势种的空间、时间以及时空生态位宽度值的区间分别为0.017—0.942、0.333—0.979、0.006—0.314,生态位重叠值以高度重叠为主。经计算,夏季与秋季的优势种更替率最高(95%),春季与夏...  相似文献   
193.
三峡库区水华优势藻类生长动力学的普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蓝绿藻中选取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CV藻)为研究对象,应用Monod方程考察氮、磷营养盐对CV藻生长的影响,分别计算出CV藻对TP、TN的半饱和常数KSP和KSN结果表明KSN>>KSP,说明TP对CV藻生长的影响明显大于TN.CV藻生长速率对磷质量浓度反应很灵敏:与空白值相比,在0.002 mg·L-1的低浓度下u就有提高,而浓度到0.2 mg.L-1时,u明显增大;但在0.000-0.050 mg·L-1氮浓度范围内u几乎没有变化.通过系统比较CV藻与优势蓝绿藻,甚至海水藻的生长动力学特征,探讨了CV藻与其它蓝绿藻的动力学普适性和共同性,证实这些藻类都具有非常类似的生长动力学和生态学特征.因此,推测CV藻生长动力学模型可以从整体上反映和代表库区优势蓝绿藻的生长行为.同时分析和归纳了蓝绿藻生长模型的相似性和规律性,得出三峡库区优势藻类生长行为存在普遍一致性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94.
董文茂 《环境》2005,(5):36-39
湖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山川俊美、人杰地灵,有“人文湘楚,山水湖南”之称。境内文化古迹众多,历代人才辈出,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称。湖南,南邻广东,北靠长江,处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带和长江流域开放带之间,扼华南交通要冲,是东南沿海与内陆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为承东接西、南联北进之枢纽。在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中,湖南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湖南”因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相似文献   
195.
本文试图从区域、自然资源本身和资源的外部条件出发,通过分析区域优势自然资源的概念,选择建立了衡量区域优势自然资源的6项标准体系,并以河南省黄河两岸地区为例,借助与高层次区域的比较研究,确定了该区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是:铝土矿为第一优势资源,天然气为第二优势资源,以下资源次序为石油、煤、金矿、水泥灰岩、耐火粘土和水资源等。这为合理开发区域优势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6.
广西北回归线两侧环境优势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回归线,有人简称为“太阳转身的地方”!由于地球环绕太阳公转,太阳的光线直射点每年都在南纬23°26'与北纬23°26'之间往复移动,人们就把南纬23°26'和北纬23°26'称为南、北回归线。1976年第1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上决定将2000年的回归线位置定为23°26'21"448N。北回归线经过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大部分地区是沙漠、草原和海洋,只有经过我国的四个省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季葱绿、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广西地处祖国的南疆,位于东经104°29'—112°04',北纬20°54'—26°23',北回归…  相似文献   
197.
利用神经网络法对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2003年1月8日获取的Landsat TM 卫星图像进行分类.Landsat TM5卫星数据的3、4、5假彩色合成图像空间分辨率比较好,影像层次丰富,地物界限清晰.因此,采用3、4、5波段作为输入层.经过目视判读和现场调查,将输出层单元设置为5个,包括是红树林、陆地植被、裸地(其他建筑用地)、水体和虾池.经过流程实际运算和精度对比,设定训练阈值的贡献是0.9,训练率是0.2,训练次数是1000,最大个体允许误差为0.1.分类精度达到86.86%,高于最大似然分类(50.79%)和光谱角分类精度(75.39%),从而最终获取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景观格局指标.结果显示研究区红树林均匀度(1.7789)和聚集度指数(0.6854)较高;红树林种类的优势度指数是-1.5850,为弱势群体;红树林的斑块破碎化指数是0.0325,破碎化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8.
大港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直属的地区分公司,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毗邻天津港、黄骅港、京唐港和曹妃甸港,地理环境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和市场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9.
中国西部优越的生态资源与落后的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是西部发展的关键。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四川雅安一直在探索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经济的道路,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06年9月,雅安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同期又被评为中国20个魅力城市之一,目前正积极投身于国家级生态市的筹备和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200.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5,21(1):41-41,44
在天津华苑产业区,以力神电池、和平海湾、津能电池、巴莫科技等公司为核心企业的绿色能源产业基地,集成了几大科研院所的优势技术资源及海外领先的研发手段,建立了绿色能源研究院、绿色能源技术专家委员会、绿色能源技术国际交流中心,为新技术产业园区绿色能源生产企业提供着强大的技术服务。在支持863项目及其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