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61篇 |
免费 | 244篇 |
国内免费 | 47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99篇 |
废物处理 | 80篇 |
环保管理 | 161篇 |
综合类 | 1284篇 |
基础理论 | 268篇 |
污染及防治 | 290篇 |
评价与监测 | 17篇 |
社会与环境 | 42篇 |
灾害及防治 | 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108篇 |
2022年 | 124篇 |
2021年 | 124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24篇 |
2013年 | 107篇 |
2012年 | 104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146篇 |
2007年 | 132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92篇 |
2003年 | 91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742.
锂电池储能系统火灾具有热失控温升快、热蔓延速度快、易复燃、燃烧特性复杂等特点,因此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概述了锂电池热失控起火机理,对比分析了各类灭火剂对锂电池火灾的抑制效果,指出了现有锂电池灭火试验研究存在试验尺度小、系统布置缺乏标准等问题,并提出了开发兼具高效灭火与快速冷却功能的新型灭火剂、统一锂电池灭火剂的试验尺度及评价标准等建议,为锂电池消防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43.
744.
目的 提高航空发动机燃气涡轮工作叶片的结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以某型涡轴发动机燃气涡轮转子叶片热腐蚀案例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热腐蚀下燃气涡轮转子叶片的结构破坏形式,分析发生热腐蚀部位的分布规律。通过冶金分析方法,研究燃气涡轮转子叶片的热腐蚀-疲劳失效形式。结果 燃气涡轮叶片高摩擦系数的区域在高温燃气的冲刷效应以及热盐腐蚀的作用下,发生表面涂层腐蚀剥落。涂层腐蚀剥落部分的叶片合金基体受到高温燃气的氧化与侵蚀后,形成了热腐蚀坑。腐蚀坑表面的凹凸处出现应力集中,并萌生裂纹,最终引起叶片疲劳断裂。结论 探究了典型腐蚀性物质对燃气涡轮转子叶片的耐高温涂层与镍基合金基体侵蚀与氧化的化学本质,最后针对燃气涡轮转子叶片热腐蚀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可对防范航空涡轴发动机热腐蚀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45.
微生物絮凝剂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目前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种类及其研究情况.讨论了影响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活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絮凝剂分子的性质和胶体颗粒的性质.文章还进一步研究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它包括连桥作用、电荷中和机理和卷扫作用,同时指出了微生物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46.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污水土地处理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这就使得污水土地处理作为一项环境治理的实用技术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阐述了该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论述了其消除污染物危害的机理,特别讨论了污水土地处理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747.
固定化微生物对水胺胺磷降解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和有关分析方法,给出了精品水胺硫磷的质谱图;证实固定化微生物可使有机磷农药水胺硫磷的环链断裂,其最终产物为CO2、H2O、NH3、H2S、H3PO4等简单无机化合物;初步推断水杨酸异丙酯等有机化合物是降解过程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748.
749.
在简要介绍了TiO2光催化降解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影响纳米TiO2光催化性能的因素及提高其光催化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750.
对氢氧化镁混凝过程应用于活性黄X-R废水脱色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 H值、药剂投加量、搅拌速度和时间对活性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同时运用i PDA在线监测系统对混凝过程中染料废水的絮体形成进行监测,并进一步探求了不同搅拌条件对絮体生长特性和混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色度去除率,其最佳p H值为12.0,在p H为11.5和12.0时最佳药剂投加量分别为144,216 mg/L。搅拌过程中快速搅拌最佳速度为200 r/min,时间为40 s,慢速搅拌最佳速度为40 r/min,时间为10 min。搅拌条件对混凝过程至关重要,搅拌速度和时间增加都会对絮体形成及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根据Zeta电位的变化可知,混凝的主要机制是电荷中和及吸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