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33篇
安全科学   16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70篇
综合类   272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3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81.
为研究热冲击煤细观损伤和能量响应机制的相关性,以平煤十矿24130工作面的煤作为研究对象,借助4K科研相机研究了不同热冲击煤的细观结构特征和热冲击对煤的损伤致裂效应。采用HC-U7非金属超声波探测仪、电热鼓风干燥箱、伺服万能试验机等仪器,开展了不同温度热冲击煤样加载试验,研究了热冲击对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动态破坏时间、冲击能量指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热冲击煤细观结构、宏观破坏状态、煤物理参数与力学参数及能量指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阐述了热冲击煤受力加载过程中煤能量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煤体细观结构与煤能量响应机制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热冲击煤能量响应特征的差异是由煤初始损伤造成的,煤损伤的存在削弱了煤储存弹性应变能并发生破坏的能力。热冲击温度越高,煤样孔隙越发育,孔隙周围更容易形成高应力区相互叠加,更大程度降低力学性能。损伤发育程度越高,能量积聚和耗散能量越低,峰值前能量积聚和峰值后能量释放越稳定,破坏前能量耗散行为的主导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682.
为了分析不同情况下的易燃液态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演化为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统计了近年来746起相关事故,对事故发生时间、道路、初发事故形式、运载危化品燃爆危险性及事故演化情况进行总结,利用变异系数法得出量化后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事故过程中多因素耦合对燃爆演化率的综合影响强度计算其燃爆演化概率,结合质量控制法划分该类事故的高、低事故率阈值,评价燃爆演化概率危险水平。  相似文献   
683.
为完善重大事故演化的本质规律和探究事故后果累积放大原理,从安全物质学的视角提出事故链定义和形成机理,并解析其内涵;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表征事故链演化过程的载体反映;基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构建事故链式演化概念模型;基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论述事故阶段演化特性;在此基础上,提炼事故预防与控制策略框架。研究结果丰富了事故链式演化理论,可为事故预防与控制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84.
为了解决低渗高突煤层瓦斯治理工程量大、效率低难题,提出在煤层中利用高压水射流切割缝槽依靠煤岩自身重力自动卸压强化瓦斯抽采技术。为了确定超高压水射流割缝工艺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缝槽间距、宽度条件下缝槽周围煤体塑性破坏特征和应力演化规律,得出高压水射流割缝合理缝槽间距为3 m,合理缝槽宽度为100 mm,现场实践表明:高压水射流割缝增大了煤层暴露面积、煤体扰动体积,高负压抽采支管瓦斯流量和浓度显著提升,瓦斯抽采纯量在0.7~1.1 m3/min范围内波动,瓦斯浓度在50%以上,对该矿其他工作面瓦斯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5.
686.
吴丰  唐月 《中国环境管理》2023,15(3):132-142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升,垃圾分类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实践经验表明,强制实施背景下政府主导与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协作模式,对于我国垃圾分类治理具有较好适用性。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主”突出、“多元”不足及其他系统性冲突。为明确多元主体参与策略对“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稳定性的影响,首先,本文分析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强制实施背景下该模式运行机制及主体动因。然后,构建以承包商、公众和环保组织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系统,对不同策略组合下系统的演化结果进行演绎。最后,借助数值仿真分析了参与成本、环境收益和政府补贴对主体策略选择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保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最高,公众最低;对于系统运行风险,承包商属于风险偏好者,环保组织属于风险回避者,公众属于风险中立者;承包商对参与成本最敏感,对政府补贴最不敏感,公众则正好与之相反;环境收益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多元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这些发现对于如何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积极性及“一主多元”治理模式的运行效能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87.
Based on urban-rural contrast coefficient, this article designs the agriculture relative development index (ARDI) as indicators measuring the intensity of urban rural dual structure which is comparable among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his article calculates ARDI of 40 countries from 1980 to 2004. The result shows that ARDI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most of the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re rising and yet there are declines in most of the low-income countries. The result also showed that most countries' ARDI will see a decline at the earlier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so their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will also aggravate and urban-rural gap will widen.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tendency will change and ARDI presents a U-shape change overall. The turning point is when a country becomes a middle-income one.  相似文献   
688.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非农建设用地市场出现以来,政府垄断一直是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重要特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垄断构想显然已经不能维持,各地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大量流转以及地方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昭示着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的迅速演化.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内在逻辑,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建立一个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分析框架,讨论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条件,得出帕累托最优流转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静态分析,讨论各变量对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影响,并对一些实际问题作出解释.最后提出我国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规律,明确了市场演化方向,并指出其中的政策含义: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具有不同程度的流转均衡,在不同的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也将造成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市场演化的不同状态."一刀切"的做法可能会造成地区市场混乱或者给流转后的集体经济造成负担,尊重规律、区别对待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89.
为探究灾害演化过程中风险的时变特征和时序性风险评估的可行性,采用灾害演化理论和方法,综合考虑灾害链式效应、灾害后果时变性和政府干预等因素,首先,建立由灾害损失度、灾害发生概率、灾害直接风险和灾害综合风险共4个子模型构成的灾害演化网络时序性风险评估模型;然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析所提模型的优越性.研...  相似文献   
690.
长江三角洲空问运输联系与经济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长江三角洲1985-2000年各城市客、货运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长江三角洲客运量分布的廊道效应逐渐显著,货运量极化效应减弱。空间运输联系的时空演化反映了长江三角洲经济结构的推移特点。长江三角洲走廊经济突显,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轴;区域内浙东北经济崛起,成为与苏南地区相抗衡的经济板块;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天平已出现向南倾斜的趋势。针对以上结论,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应加快综台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培育具有强大辐射效应的走廊经济,推动省、市之间协调合作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