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8篇
安全科学   1103篇
废物处理   177篇
环保管理   1149篇
综合类   4079篇
基础理论   161篇
污染及防治   92篇
评价与监测   76篇
社会与环境   146篇
灾害及防治   10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508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821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484篇
  2008年   587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董文茂 《环境》2007,(12):30-32
节能减排的严峻局势下,汽车行业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些地方,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也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如果科技不向生产应用转化,将永远是躺在纸上的数字和符号。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必将推动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阶段。从大港油田公司的发展历史来看,科学技术对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速油田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港油田公司要想在今后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取发展,就必须继续走依靠科技求发展的路。  相似文献   
33.
34.
通过改变启动方式、运用相关检测设备减少接续胶带机空载能耗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天津港三公司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公司吞吐量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5年我公司完成吞吐量1008万t,今年又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制定了“确保1000万t”的生产目标。对于一个内河港来说这样的发展速度可以说是跨越式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公司能耗成本的大幅提高、资源配置如何更加优化以及如何切实搞好能源管理工作。这一系列问题也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6.
贵州宏福总公司(下称公司)是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公司依托科技创新,把环境保护当作产业来做,把“三废”作为可利用再生资源,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收入已超过亿元,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7.
针对链条锅炉运行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应用分层给煤燃烧装置。该装置能使燃料充分燃烧。在相同状况下,改造前后相比较效率可提高10%以上,灰渣含量可降低10%。  相似文献   
38.
分别阐述了我国目前原生资源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现状,通过原生资源与再生资源在性能、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节能方面的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再生资源,大力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相似文献   
39.
农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农村垃圾是生态环境的重要污染源,推动垃圾有效治理,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调查组以乡村振兴战略系列思想为指导,以湖南省娄底市农村地区为例,探究农村垃圾治理面临的现状、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而为实现农村垃圾有效治理提出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40.
2005年4月14日美国《Science Express》在线杂志发表了一篇有关固体地核存在的直接证据的文章,题目为“An Observation of PKJK:Inferences on Inner Core Shear Property”(对PKJKP的观测:关于内核剪切特性的推断)。作者是:Aimin Cao,Barbara Romanowicz以及Nozomu Takeuchi。文章第一作者曹爱民,原防灾科技学院教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学实验室博士(导师是著名地震学家Barbara Romanowicz教授),他于1995年在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毕业后在防灾科技学院任教,并参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研究员钱家栋负责的九五地震学联合基金会重点科研项目《地震短临前兆可靠性及其物理判据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以及中美、中俄地震科技合作研究,1997年12月曾出访莫斯科执行中俄双边地震科技合作,2001年赴美留学。2004年10月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震学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