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比较研究了蓖麻油硫酸盐(SCOS)与普通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Tween 80(TW80)、Brij3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等对的增溶和洗脱作用.结果表明,表观溶解度与SCOS的浓度呈单一线性关系,SCOS微乳液对的增溶比SR=0.0314为最大,在微乳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logKem=4.44,大于在胶束相和水相之间的分配系数(logKmc).1:10土-水体系下,SCOS微乳液对污染土壤的清洗速率最快,清洗效率最高.SCOS有望成为土壤有机污染淋洗修复的增效试剂.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蒽和酶促降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利用黄杆菌FCN2产生的胞内酶降解蒽、时的最佳pH为6,而且在弱酸性介质中胞内酶的活性较高;在30℃-35℃之间胞内酶能保持较好的降解活性,32℃时胞内酶活性最高.对蒽和酶促降解的米氏常数分别为3×10-4 mol·l-1和4×10-4 mol·l-1,相同实验条件下,对蒽降解的最大反应速率为2×10-6mol·l-1·min -1,对的最大反应速率为1×10-6mol·l-1·min -1.酶促降解蒽的反应级数接近于0.93,表观速率常数的对数lgk为-1.86,而降解的反应级数接近于0.76,表观速率常数的对数lgk为-2.05.  相似文献   
83.
菲在不同地质吸附剂上吸附/解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媛  孙红文 《环境化学》2008,27(2):158-163
研究了在不同土壤和沉积物等天然地质吸附剂上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在四种天然地质吸附剂上的吸附和解吸都能较快达到稳态.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等温线,说明的吸附是分配作用占主导,吸附系数Kd在24.1-187.5 L·kg-1之间.连续解吸实验表明,在天然地质吸附剂上的解吸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吸附剂的有机碳含量和的加入浓度是影响解吸率和滞后程度的重要因素.当加入浓度分别为1mg·1-1和2mg·1-1时,在有机碳含量为2.82%的榆林县土壤上的解吸滞后系数为1.61和0.67;而2mg·1-1的在有机碳含量为0.69%的泰达河岸土上的滞后系数为-0.06,吸附几乎完全可逆.  相似文献   
84.
pH和Ni2+对人工纳米氧化硅吸附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沛  孙红文  张鹏 《环境科学》2012,33(8):2882-2888
为了揭示在人工纳米氧化硅上的吸附行为,采用批量平衡实验对比研究了灼烧前后纳米氧化硅对的吸附,考察了pH值和重金属离子(Ni2+)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并应用位点能量分布模型分析了吸附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吸附数据可用Freundlich模型较好地拟合,高温灼烧后纳米氧化硅对的吸附增加,lgKF由1.48增加到2.43;吸附的非线性也增加,结合孔分布及表面积变化,说明纳米氧化硅对的吸附为孔填充与表面吸附共同作用,内部孔对的吸附起主要作用.pH值的变化没有显著改变原始纳米氧化硅对的吸附;但是显著影响灼烧后纳米氧化硅对的吸附,吸附随着pH值的增加而降低,pH值由4.0增加到8.0,lgKF减少了73.7%.主要因为提高pH值,可明显增加灼烧纳米氧化硅的表面电荷,降低孔的可及性.不同浓度的Ni2+对吸附的影响不同,在Ni2+低浓度时(<5 mmol.L-1),表现为吸附抑制;在Ni2+高浓度时,对低浓度(50μg.L-1)表现为促进吸附,对高浓度(500μg.L-1)吸附的抑制程度不再增加.这是多个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为了探明典型多环芳烃(PAHs)在石漠化土壤中的迁移行为,揭示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对PAHs迁移的影响机制,选取贵州省不同石漠化等级区域的石灰土,采用批解吸法结合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研究和芘在不同溶液中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石漠化等级越高,和芘的解吸越容易,和芘的解吸滞后系数(HI值)分别从无石漠化土壤的0.73和0.46降至重度石漠化土壤的0.54和0.28,和芘的非线性指数(N值)分别从无石漠化土壤的0.514和0.557增至重度石漠化土壤的0.606和0.637。解吸动力学研究表明:随着石漠化等级升高,和芘的快解吸组分(Frap)含量增加,增幅分别为24.14%和18.14%,快解吸速率(Krap)分别从6.56,1.26 h-1增至8.16,7.98 h-1。土壤有机质含量、孔隙度、比表面积和阳离子交换量是影响贵州石漠化土壤解吸和芘的4个主要因子,均与和芘的解吸能力呈负相关。不同解吸环境对比实验表明:石漠化土壤的富钙特性是影响和芘解吸的重要因素,电解质溶液中Ca2+会促进和芘的解吸。在石漠化等级越高的土壤中和芘解吸越容易,这与土壤的富钙特性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86.
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海参对苯并[a]芘、2-甲基蒽、3-甲基三种PAHs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这三种多环芳烃在海参体内含量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富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海参对三种多环芳烃的富集能力和速率随着海水中的这三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增加而增加。海参在苯并[a]芘5 μg/L、2-甲基蒽10 μg/L和3-甲基100 μg/L浓度条件下的吸收过程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在5 μg/L条件下,海参对三种多环芳烃的平均富集系数,2-甲基蒽148.3>苯并[a]芘126.9>3-甲基88.0。  相似文献   
87.
为了验证两性修饰磁化炭材料对紫色土吸附的增强作用,采用共沉淀负载Fe_3O_4法和湿法有机负载分别制备了磁化炭(MC)和不同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比例的两性修饰磁化炭(BS+MC),将其以1%的质量比加入到紫色土(PS)中,分别形成PS_(MC)和PS_(BS+MC)混合样品,批处理法研究各混合样品对的等温吸附和热力学特征,并对比了不同温度、离子强度和pH值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1) MC和BS-MC材料的添加均增强了PS对的吸附能力,吸附量呈现PS_(200BS+MC)> PS_(150BS+MC)> PS_(100BS+MC)> PS_C> PS_(MC)> PS_(50BS+MC)> PS_(25BS+MC)> PS的趋势,PS_(BS+MC)对的吸附量随着添加材料上BS-12修饰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在各供试土样上的吸附均表现为增温负效应(物理吸附),溶液pH值变化仅对PS_(150BS+MC)和PS_(200BS+MC)吸附有显著影响。离子强度增大不利于各供试土样对的吸附。(3) Henry模型适用于描述在供试土样上的等温吸附,且该过程呈现自发的、焓减和熵增的特征。从PS_C到PS_(MC)再到PS_(BS+MC),吸附过程呈现自发性、放热量和混乱度均增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8.
以Tween 80为表面活性剂,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3种不同的植物油(大豆油、棕仁油、葵花油)作为油相构建微乳相图,探究不同油相对微乳液性质的影响.制备了不同油相与表面活性剂质量比(O/S)的3种植物油基系列微乳液,并对比了它们对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油相对微乳液的成相能力及稀释特性影响较大,其中棕仁油 > 葵花油 > 大豆油.3种油相微乳液在不同含水量下具有相似的电导率变化趋势且均为牛顿型流体.制备的3种植物油基系列微乳液对的增溶能力均随体系中油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大豆油基微乳液对的增溶效果最差,而棕仁油微乳液在O/S值为0.1时对的增溶效果最好,可达2.18g/L.  相似文献   
89.
添加复合吸附剂对土吸附菲和Cr (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斌  孟昭福  吴琼  许绍娥  刘泽 《环境科学》2016,37(11):4419-4427
为了探究添加复合吸附剂对土吸附和Cr(Ⅵ)的影响,采用玉米秸秆生物炭和200% CEC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膨润土(B200B)以质量比1:2、1:1和2:1组配为3种复合吸附剂(CS1:2、CS1:1和CS2:1),将其以不同添加量(2%、5%和10%)加入土,批处理法研究各土样对和Cr(Ⅵ)的等温吸附,并对比不同pH值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复合吸附剂的土(CS土)对Cr(Ⅵ)的吸附量是CK(土)的3.02~13.61倍,且等添加量下Cr(Ⅵ)吸附量表现为CS2:1 > CS1:1 > CS1:2 > CK.吸附为自发过程,表现为焓增(CS1:2除外)、熵增的特征.不同CS土对的吸附量为CK的3.87~13.00倍.2%和5%添加量下,的吸附量表现为CS1:2 > CS2:1 > CS1:1 > CK,而吸附量在10%添加量下为CS1:2 > CS1:1 > CS2:1 > CK.吸附表现为自发、焓减和熵增的特征.②10~30℃范围内,CK、CS1:1和CS2:1土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了5.84%、4.63%和8.22%,而CS1:2土对Cr(Ⅵ)的吸附量降低2.70%.CK对的吸附量从10~30℃增加1.69%,CS2:1、CS1:1和CS1:2土对的吸附量分别降低了10.55%、4.36%和12.81%.③pH值4~10,CK对Cr(Ⅵ)的吸附无显著变化,而各CS土对Cr(Ⅵ)的吸附量随pH值增大而降低.CK、CS1:2和CS1:1土对的吸附量在pH=4最大,而CS2:1土对的吸附量在pH=7最大.④复合吸附剂中B200B比例越高,CS土对的吸附越佳,而生物炭比例越高,CS土对Cr(Ⅵ)的吸附越好.  相似文献   
90.
溴化十四烷基吡啶对黑麦草吸收土壤中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澳化十四烷基吡啶(Myrlstylpyridinium bromide,MPB)对黑麦草吸收土壤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MPB能显著增强吸附固定土壤中的,限制其从土壤固相向土壤水相迁移,从而可降低土壤水相中浓度,导致黑麦草吸收积累的程度降低.在两种不同污染水平的土壤中,MPB添加浓度为0~600 mg·kg-1时,黑麦草根系和茎叶中含量均随MPB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当MPB添加浓度为600 mg·kg-1时.黑麦草根系含量分别为0.12 mg·kg-1和0.35 mg·kg-1,分别比对照低了77.0%和53.3%;茎叶中含量为0.12 mg·kg-1和0.26 mg·kg-1,分别比对照低了64.7%和5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