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84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东大湖养鱼场水质遗传毒理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了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鱼周血有核红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东大潮5个渔场的水质污染情况。结果为:各渔场蚕豆根尖MCN‰与对照(自来水)存在显著差异(F>F(0.01),P<0.01),根据污染指数划分:A、B两渔场为重污染,C、D为中度污染,E为轻污染。各渔场鱼周血有核红细胞MCN‰与无明显污染源水体(柏录)存在着显著性差异(F>F(0.01),P<0.01)。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呈一致性,污染程度为A≈B>C≈D>E。微核率变化主要受污染源性质及位置的影响。将两种遗传毒性检测方法与化学方法检测相配合.能全面、准确、快速地监测水体污染状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2.
乐知  王沁 《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18(2):81-84,92
本文选择两种洗发水为研究对象,以松滋青皮豆为研究材料,通过试验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并结合生物量分析检测洗发水的毒性,结果表明:两种洗发水均能使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显著上升,并且随着处理液的浓度上升,微核率也相应增大,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诱变效应;通过污染指数的分析表明,洗发水属于污染物,在极高浓度下具有非常强的致突变能力;生物量分析显示,随着处理液浓度的升高,蚕豆种子的生物量变化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低浓度处理液可能具有一定的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的作用。综合分析得出,洗发水的安全性状况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3.
利用植物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砷酸钠(0.3mg/L,1.0mg/L,3.0mg/L,10.0mg/L,30.0mg/L)对蚕豆和洋葱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用亚砷酸钠处理12h后,可诱发蚕豆(亚砷酸钠质量浓度0.3—30.0mg/L)和洋葱(亚砷酸钠质量浓度1.0—30.0mg/L)根尖细胞遗传损伤,使根尖细胞微核率增加、分裂指数下降。在一定处理浓度范围内(蚕豆的为0—3.0mg/L;洋葱为0—10.0mg/L),细胞微核率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P〈0.01);分裂指数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亚砷酸钠能引起植物细胞遗传物质损伤,因此,可利用蚕豆和洋葱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的砷污染。  相似文献   
134.
利用植物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砷酸钠(0.3 mg/L,1.0 mg/L,3.0 mg/L,10.0 mg/L,30.0 mg/L)对蚕豆和洋葱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用亚砷酸钠处理12 h后,可诱发蚕豆(亚砷酸钠质量浓度0.3~30.0 mg/L)和洋葱(亚砷酸钠质量浓度1.0~30.0 mg/L)根尖细胞遗传损伤,使根尖细胞微核率增加、分裂指数下降.在一定处理浓度范围内(蚕豆的为0~3.0 mg/L; 洋葱为0~10.0 mg/L),细胞微核率与处理浓度呈正相关(p<0.01); 分裂指数与处理浓度呈负相关(p<0.01).研究表明,亚砷酸钠能引起植物细胞遗传物质损伤,因此,可利用蚕豆和洋葱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环境中的砷污染.  相似文献   
135.
种子中镉的积累对蚕豆(Vicia faba)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镉在蚕豆种子中的积累而使其品质显著变劣,生活力下降,种子蛋白质、氨基酸和淀粉含量与镉的积累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当镉积累量高于5ppm和5.65ppm后,种子必需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种子脂肪含量与镉积累量之间无线性相关。含镉种子萌发时,蛋白水解酶、淀粉酶活性均随镉积累量的增加而降低;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活性则随镉积累量的增加而升高,同工酶酶谱区带数也比对照多出2—4条,显示了含镉种子萌发时生理活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6.
利用蚕豆根尖为材料,研究了链格孢菌毒素细交链孢菌酮酸对细胞微核和有丝分裂的影响,以评价其细胞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2.5~50μg/mL时,细交链孢菌酮酸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有丝分裂指数不产生显著影响,微核率低于3‰,有丝分裂指数超过9.5%.浓度升高到100~400μg/mL时,细交链孢菌酮酸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显著升高,有丝分裂指数显著下降,其中,400μg/mL时,微核率高达36.01‰,有丝分裂指数仅为1.90%.当细交链孢菌酮酸浓度为12.5~100μg/mL时,与对照相比,蚕豆根尖细胞多核仁率无显著差异,多核仁率低于3‰;浓度升高到200~400μg/mL时,细胞多核仁率显著升高,400μg/mL时,多核仁率高达26.10‰.  相似文献   
137.
氨基酚类化合物属于有毒有机化合物 ,在环境中对动物和人类造成潜在的危害。为了全面评价其遗传毒理学效应 ,采用不同的生物材料 ,不同的组织细胞 ,对 3种氨基酚类化合物进行微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3种氨基酚类化合物均能引起 3种细胞微核率的增加 ,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 ,且有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提示 3种氨基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致突变效应。  相似文献   
138.
有关对稀土多元复合肥(RE-MECF)的卫生毒理研究较多,但对其遗传毒理研究报道较少.在此,采用了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探知RE-MECF对玉米细胞DNA是否会产生损伤,以期引起注意.用不同梯度浓度的RE-MECF对农作物玉米进行染毒6 h后,将玉米根尖细胞制备成原生质体,再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确定对DNA损伤并探讨其剂量-效应关系.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10 mg·L-1剂量组与阴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质量浓度在102~103 mg·L-1剂量范围内彗星细胞的头长随着剂量的增加而缩短,而尾长随着剂量的递增而增长.与阴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DNA拖尾率、损伤率随着剂量的增加相应升高;质量浓度在104mg·L-1剂量组彗星的头长和尾长与阴性组相比皆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RE-MECF对玉米根尖细胞DNA具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9.
孔雀石绿诱发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和染色体畸变试验方法,研究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细胞的致畸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孔雀石绿浓度在0.05~2.0 mg/L之间时,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达到1.0 mg/L时,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达到最高水平,随后,均开始下降。在同一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不断延长,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不断增大。微核率在36 h时,达到最高水平,而染色体畸变率在48 h时达到峰值,之后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0.
蚕豆对铯的吸收蓄积及亚细胞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水培法培养蚕豆幼苗至2片真叶,置于含铯(ρ(Cs+)8.24(CK)~200 mg·L~(-1))的营养液中处理7 d、14 d、21 d后取样。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亚细胞组分,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根、茎、叶及各亚细胞组分的Cs+含量,分析蚕豆幼苗对Cs+的吸收蓄积及亚细胞分布特点,研究蚕豆对Cs+的富集转运特征及耐受机理。结果显示:蚕豆3种器官对Cs+的蓄积量为根叶茎,根对Cs+的蓄积量占总量的65.13%~83.17%,最高(ρ(Cs+)200 mg·L~(-1)时)达到518.40 mg·kg~(-1)FW(7 d)、1 949.74 mg·kg~(-1)FW(14 d)和3 614.03 mg·kg~(-1)FW(21 d);蚕豆根、茎、叶中Cs+的亚细胞分布主要集中在细胞壁和可溶性组分中,Cs+相对含量分别达到75.84%~99.06%(根)、79.06%~100%(茎)、82.95%~100%(叶);细胞核、前质体、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仅含少量的Cs+(25%)。结果表明,蚕豆根、茎、叶细胞主要通过阻滞作用,将Cs+结合固定在细胞壁,并将进入细胞质基质的一部分Cs+转运到液泡内,暂时或"永久性"存贮,有效降低了细胞器、胞质溶胶(cytosol)及内含物中的Cs+含量,极大地减缓了Cs+对细胞器的功能性损伤,这是短期内蚕豆未表现出明显中毒症状的原因,也是蚕豆耐受Cs+胁迫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