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7篇
安全科学   17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45篇
综合类   374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01.
轻组有机质主要是由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和一些微生物结构体组成,它的改变可以用来指示土壤肥力的变化.本文综述了轻组的分离方法、轻组的组成、种植和施肥对轻组的影响、轻组在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以及轻组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2.
稻、麦籽实中Cd的结合形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污染区稻、麦籽实中Cd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主要营养成分以蛋白质中结合Cd的比例最高;根据籽实中蛋白质在各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区分清蛋白、醇溶谷蛋白、球蛋白及谷蛋白,对其中Cd的分析表明,以球蛋白和谷蛋白结合Cd的比例为高;通过Sephadex G75柱层析对Tris-HCl可溶性组分的分离分析表明,Cd-蛋白质结合体的表观分子量为54.5103和5.5103,并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3.
不同施氮量对饲料稻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氮中量施肥法"(N,P2O5,K2O施用量为190,90,100 kg·hm-2)、"氮高量施肥法"(N,P2O5,K2O施用量为210,90,100 kg-hm-2)、"氮低量施肥法"(N,P2O5,K2O施用量为170,90,100kg·hm-2)对饲料稻威优198糙米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与氮高量施肥法和氮低量施肥法相比,氮中量施肥法能明显促进孕穗期、乳熟期水稻旗叶中硝酸还原酶,乳熟期旗叶中蛋白水解酶活性,齐穗期旗叶谷氨酰胺合成酶以及齐穗期和乳熟期籽粒中谷氮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促进水稻对氮素营养的吸收与转运,显著提高糙米中蛋白质质量分数和蛋白质质量分数.氮中量施肥法处理糙米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比氮高量施肥法处理和氮低量施肥法处理提高了 1.39%和17.93%,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 12.02%和8.47%,糙米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了12.54%和18.32%.研究表明,氮中量施肥法能满足饲料稻高蛋白高产栽培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4.
吸入性甲醛如何将其遗传毒性从呼吸器官经血液转移全身?这是揭示"甲醛致白血病"这个科学问题的关键.以新生牛血清(NBS)为"模拟血液",以Hela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体外甲醛染毒实验,研究了培养基血清对细胞内硫醇浓度,以及对甲醛诱导性DNA-蛋白质交联(DPC)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未添加血清时,250μmol·L-1甲醛仅引起较低水平的交联效应,同时细胞内硫醇浓度水平也较低;而加入1%和10%新生牛血清以后,甲醛诱导的DPC均显著上升(p<0.01,p<0.05),同时细胞内硫醇浓度水平也显著上升(p<0.05,p<0.01).培养基中新生牛血清能够再生Hela细胞内的硫醇,同时促进细胞DPC的形成.这可能为理解甲醛远距离毒性,解释吸入甲醛是否能导致白血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ZK菌株发酵产物捷安肽素用于柑桔采后的生物防治,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接入时间的捷安肽素对柑桔青霉菌(Penicillium italium)和绿霉菌(P. Digitaum)的抑制效果,并与常用化学杀菌剂抑霉唑、咪鲜胺、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作比较. PDA平板上,柑桔绿霉菌比青霉菌对捷安肽素敏感.在柑桔果实上, 53.86 μg/mL捷安肽素处理下,柑桔青霉病和绿霉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和5.28%,比对照低95%和94.72%.柑桔青霉病和绿霉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1.87和2.18,比对照低73.73和97.82.捷安肽素作用于柑桔绿霉菌1 h内,菌丝体内K 含量迅速下降,为对照绿霉菌K 含量的37.53%, 1 h后菌丝体内K 含量变化趋于平缓.捷安肽素作用于柑桔绿霉菌12 h内蛋白质、核酸缓慢泄漏, 12 h后蛋白质、核酸含量变化趋于平缓.实验结果表明:捷安肽素可以迅速改变绿霉菌细胞膜通透性.  相似文献   
106.
将米渣清洗、过滤以除去液化液、糖液,再加水调至130Be,用石灰调为不同pH,在不同时间下进行水解,结果表明当pH为11.5,在蒸气压为0.1MPa条件下,经过3h水解后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到6.0%(水解液含量),再过滤、浓缩成为30%的蛋白质液,经过适当配制可成为蛋白质泡沫灭火剂,经过武汉市科威消防材料厂进行灭火测试,结果表明,粘度、沉淀物、发泡倍数、90%火焰控制时间、灭火时间、抗烧时间等指标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2191999);将30%的蛋白质液喷雾干燥后,可制备成为食用蛋白质发泡剂。  相似文献   
107.
与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对养猪废水脱氮处理相比,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一种更为绿色节能的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但缺乏成熟的大规模养猪废水处理的工程应用案例.因此,本研究开展厌氧氨氧化技术应用于猪场废水处理的中试项目,采用一体化集装箱式组合工艺,主要包括前置反硝化池、亚硝化池、亚硝化-厌氧氨氧化池(PN-A池).结果表明,中试设备稳定运行阶段,处理规模为2 m3·d-1,总氮去除率为93.93%±0.44%,有机物(以COD计)去除率为84.43%±0.84%,表现出良好的脱氮除碳能力.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Nitrosomonas为系统中主要的好氧氨氧化菌,在亚硝化池和PN-A池都有显著富集,其相对丰度最高可达7.50%;亚硝化池亚硝氮积累率为74.28%,系统能够实现稳定亚硝化.反硝化池中主要的反硝化功能细菌为Thauera和Halomonas.Candidatus Kuenenia是系统中唯一检测到的AnAOB,只存在于PN-A池中,稳定运行期间其在填料上的相对丰度较悬浮污泥中的相对丰度高0.76~10.95倍.综上所述,厌氧氨氧化一...  相似文献   
108.
通过MMS-300热力模拟机探讨了热循环峰值温度对09MnNiDR钢热影响区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光学、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09MnNiDR低温压力容器用钢随着峰值温度的升高,热影响区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向粒状贝氏体组织过渡,M-A组元的形貌由块状转变为长条状;其中M-A组元是影响热影响区低温韧性的主要因素,特别是M-A组元的形貌。  相似文献   
109.
黄河三角洲碱蓬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董洪芳  于君宝  管博 《环境科学》2013,34(1):288-292
应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典型碱蓬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组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都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土壤轻组组分比例和含量范围分别在0.008%~0.15%和0.10~0.40 g·kg-1,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范围为8.83%~30.58%,说明黄河三角洲碱蓬湿地土壤有机碳中非保护性组分较低,碳库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0.
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中蛋白质转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剩余污泥在含固率(total solid,TS)为12%条件下进行中温(37℃)厌氧消化,通过分析厌氧消化前后污泥蛋白质组分的变化情况,研究了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中蛋白质的转化规律,探讨了高含固条件下污泥蛋白质转化效率较低的原因.结果表明,经过45 d的厌氧消化处理,污泥蛋白质的转化率为34.26%.污泥蛋白质转化效率较低的原因主要表现在:(1)高含固条件下污泥的传质较差;同时,污泥蛋白质经水解过程形成大量的氨氮,反应结束后污泥总氨氮(total ammonia nitrogen,TAN)质量浓度达到1 201 mg·L~(-1),导致对厌氧消化过程,尤其对蛋白质的分解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2)三维荧光光谱(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3D-EEM)分析表明,部分蛋白质向腐殖质类、富里酸类物质转化,从而更难分解;(3)通过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分析发现,厌氧消化后污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 I)降低;最终,污泥中残留的大部分蛋白质来源于微生物体内.由于微生物代谢能力随着厌氧消化过程的进行而减弱,难以继续利用这些蛋白质,或消化体系中不具备分解这些蛋白质的酶,从而限制了污泥中蛋白质的分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