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194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对取自北极楚科奇海及加拿大海盆的10个沉积物岩芯分别在4℃、25℃培养温度下进行硫酸盐还原菌(SRB)分析,结合首次北极科考海洋沉积物SRB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研究区SRB的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4℃与25℃温度培养的SRB含量均为0~2.4 ×106个·g-1(湿样);4℃时SRB的检出率与平均含量分别为45.5%和2.06×104个·g-1(湿样),25℃培养条件下分别为73.7%和4.70×104个·g-1(湿样);柱状沉积物中SRB的检出率、含量范围、平均含量都明显高于表层沉积物中SRB的相关指标;岩芯中SRB含量分布与采样点的纬度、深度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不如表层沉积物中SRB分布表现的那么明显;4℃培养时,各层位SRB含量的平均值范围为51~1.2×106个·g-1(湿样),25℃时为2.04×102~2.47×105个·g-1(湿样);在所研究的深度范围内,4℃时培养SRB的垂直变化较为明显,而25℃时SRB的垂直变化相对缓和;根据4℃、25℃2个不同培养温度时SRB的检出率、含量对比看,似乎25℃时更有利于某些SRB的繁衍.  相似文献   
62.
63.
生物吸附剂-海黍子吸附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物吸附剂-海黍子对重金属镍离子进行吸附,做了动力学实验,得到了海黍子吸附镍的动力学方程。研究了溶液的pH值,初始Ni^2 浓度等因素对Ni^2 的吸附特性的影响,得到最佳pH值4~6及最大吸附量0.8283mmo1/g,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用Langmuir方程拟合相关系数R^2达0.999以上。  相似文献   
64.
雷州无瓣海桑群落7种元素的生物累积和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雷州市附城镇岚北人工生态恢复的 7a生无瓣海桑群落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 ,对所采集的无瓣海桑进行了植物体各组分样品的灰分和元素含量测定与循环分析 ,结果表明 :无瓣海桑植物体不同组分的灰分含量范围为 2 .2 7%~ 2 6 .4 1% ,以细根的含量最高 ,枯枝的含量最低 .植物体各组分中 7种元素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K 0 .11%~ 1.5 6 % ,Na0 .11%~ 1.6 6 % ,Ca 0 .2 0 %~ 2 .6 6 % ,Mg 0 .15 %~ 1.5 9% ,Fe 0 .0 4× 10 -3 ~ 9.6 4× 10 -3 ,Zn 0 .0 5× 10 -4~ 1.0 3× 10 -4,Cu0 .16× 10 -5~ 1.5 0× 10 -5.其加权平均的富集系数为 0 .0 5~ 9.70 ,其中Ca >K >Cu >Na >Mg>Zn >Fe .群落现存生物量中的累积储量分别为K 10 9.76gm-2 ,Ca 138.89gm-2 ,Na 86 .5 7gm-2 ,Mg 81.0 7gm-2 ,Fe 13.139gm-2 ,Zn 0 .4 83gm-2 ,Cu 0 .10 8gm-2 .群落 2 0 0 1年的元素存留累积储量分别为Ca4 1.6 8gm-2 ,K 37.2 4gm-2 ,Mg 2 7.33gm-2 ,Na2 5 .5 6gm-2 ,Fe 4 .2 75gm-2 ,Zn 0 .188gm-2 ,Cu 0 .0 39gm-2 .2 0 0 1年归还量分别为Ca 2 8.5 9gm-2 ,K 16 .83gm-2 ,Mg 12 .0 7gm-2 ,Na 11.5 8gm-2 ,Fe 0 .916gm-2 ,Zn 0 .14 1gm-2 ,Cu 0 .0 2 6gm-2 .年吸收量分别为Ca 70 .2 7gm-2 ,K 5 4 .0 7gm-2 ,Mg 39.4 0gm-2 ,Na 37.1  相似文献   
65.
在污水深排工程长期运行过程中,扩散管内经常会出现淤积现象。本文对扩散管的型式及清淤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指出清淤方案的选择与扩散管的型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利用污染羽流浓度模拟法,采用连续释放质点拉格朗日追踪法计算污染羽流的运动路径。选用大肠杆菌作为污染指标生物,考虑了大肠杆菌衰减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针对黑石礁湾风景旅游区的特点,提出了黄金时间污染羽流文章频率场的概念,对大连市黑石礁湾污水排海工程和黄金时间污染羽流的访问频率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用访问频率场模型能够直观显示黑石礁湾排海污水中大肠杆菌影响的水域面积和时间,对于黑石礁湾污水排海工程  相似文献   
67.
梁武  唐谋生 《交通环保》1998,19(5):16-18
介绍了1993~1995年间对南海沿岸的湛江、北海、汕头、三亚4港口及其附近海域的海水、底泥、海生物的总α、总β及其核素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上述海域的放射性水平是正常的,未发现明显的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68.
挥发性卤代烃(VHCs)是大气中一类重要的痕量温室气体和臭氧破坏者。于2017年5月对东海海水及大气中CFC-11(CC13F)、CFC-12(CC12F2)、CFC-113(CC12FCC1F2)和CH3I的浓度进行了同步测定,讨论了4种VHCs浓度水平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估算了CFC-11、CFC-12和CH3I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CFC-11、CFC-12、CFC-113和CH3I浓度平均值分别为(8.1±5.1)、(3.9±1.6)、(10.4±2.3)和(6.3±2.7)pmol/L。VHCs浓度高值出现在东海东北部和闽浙沿岸海域,显著受水团、生物活动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相关性分析发现海水中CH3I浓度与Chl a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关系(r=0.403,p < 0.01),说明CH3I浓度分布可能主要受浮游植物生产释放的影响。大气中CFC-11、CFC-12、CFC-113和CH3I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8±1.0)、(21.1±2.4)、(3.0±0.9)和(0.2±0.2)pmol/L。结合气象参数(风速和风向)和后向轨迹模拟计算分析可得,陆源污染气团的输送、外海气团的扩散和海-气交换是影响大气中VHCs浓度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气通量的估算结果表明春季东海是大气中CFC-11和CFC-12的汇,是CH3I的源。  相似文献   
69.
挥发性卤代烃(Volatile halocarbons,VHCs)是大气中重要的痕量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运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于2016年7月4—16日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6种常见的挥发性卤代烃(CFC-11、CFC-12、CH2Cl2、CCl_4、C_2Cl_4、CHBr3)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同时,测定了大气中的CCl_4、CFC-11、CFC-12和C_2Cl_4浓度.结果表明,受陆源输入、水团及生物作用因素的影响,海水中6种VHCs的浓度分布总体呈现出近岸高、远海低的趋势.受地理位置和水文等条件影响,不同的VHCs垂直分布有所差别,但浓度的高值区出现在0~20 m水体中.相关性分析表明,CHBr3与Chl-a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CHBr3分布受到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影响;CCl_4、C_2Cl_4与CFC-11显著正相关,推测三者拥有相似的来源.另外,分析结果显示,CHBr3与pH之间没有相关性.大气中除CFC-11外,CCl_4、CFC-12和C_2Cl_4的平均浓度均高于全球平均值.大气中4种VHCs浓度分布表现出近岸高、外海低的趋势.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近岸的陆源污染及大气的扩散输送是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上方大气VHCs的重要来源.采用双膜模型估算了卤代烃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是大气中CCl_4、C_2Cl_4、CHBr3、CH2Cl2的源.  相似文献   
70.
基于2017年春季黄-东海航次,在我国南黄海和东海海域开展了海表大气中六氟化硫离散采样和测定工作。结果显示,观测期间,黄-东海海表大气中六氟化硫摩尔分数范围为(9.5~14.0)×10-12,平均值为(10.5±1.3)×10-12,总体呈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特征。结合现场风速和风向数据及后向轨迹模拟计算分析可得,受短距离和低空陆源气团输送的主导影响,东海东北部和西南部六氟化硫摩尔分数较高。受长距离或来自太平洋地区气团输送的主导影响,南黄海和东海西北部及东南部海表大气六氟化硫摩尔分数较低且分布均匀。本研究所获数据和结论将有助于更深入准确地研究本海域其他大气成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