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35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安康 《安全与健康》2009,(12):48-48
问 11月2日8时许,我和朋友在路面行走,突然从公交车上飞出一个烂苹果,砸到我的右眼,当即血流不止。朋友记下公交车号牌,并报了警。交警在20钟后将该车拦下,经调查扔东西的乘客已在1()分钟前下了车,不知去向,公交公司垫付了1000元钱让我先治疗,而我为此共花去医疗费8300元。出院后,到公交公司要求索赔时,公司经理答复说,东西是乘客扔的,公交公司不存在过失,  相似文献   
82.
我国(讨论稿)和欧洲关于行人保护法规的异同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欧洲和我国讨论稿关于行人保护法规的分析比较研究,在定义方面有着相同和不同;在下腿型冲击器对保险杠的试验、上腿型冲击器对保险杠的试验、儿童头型冲击器对发动机罩的试验、成人头型冲击器对发动机罩的试验等实验中,使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手段和方法、实验程序、评价指标存在着相同和不同之处。与欧洲法规相比,我国讨论稿的一些评价指标值有待进一步完善,试验手段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通过比较分析来不断修订我国行人保护法规讨论稿,以利于我国未来正式颁布行人保护法规。  相似文献   
83.
基于交通心理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交通心理学原理,对城市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进行研讨.分析了行人出行认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给出行人信息处理过程的概念模型,指出行人的认知心理状态与交通事故关系密切.以定性分析的方法,把行人不安全行为归为有意和无意两类,从主客观方面分析行人心理对不安全行为的影响.通过实际交通调查及对实测数据的统计处理,表明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性别、年龄和有无驾照对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有重要影响;系统分析了行人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从行人心理角度考虑,给出了一些相应的改善行人交通不安全行为的教育、管理、法制方面的建议和预防措施,例如:从行人心理角度对过街设施进行合理设置,从驾驶员心理角度考虑改善行人交通安全,对人行天桥和地道进行人性化设置等,将心理学行为矫正法原理应用于行人交通管理中.  相似文献   
84.
一路往西     
从陆路上,用自己的两只脚丫,以走的形式跨国界过海关,这是我在樟木口岸实现的初体验。在过海关前,我们找掮客换了一些尼币,大约是1美元兑换71个尼币,怀揣着一沓尼泊尔千元大钞,觉得自己非常富有。连接两国的友谊桥行人川流不息,往来人流中不少是像我们这样的背包游客,都是从拉萨坐车过来从樟木进尼泊尔。友谊桥那端就是尼泊尔的土地,比中国境内道路更寒碜,土路拌杂着磕脚的石块,走起来疙疙瘩瘩的。看来,尼泊尔人不怎么时兴做门面工程。  相似文献   
85.
"行人车辆靠右行",这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一条基本交通规则,因为有了这条规则,在"马路战争"中不知减少了多少伤亡。"右行"的规则已经成了常识,恐怕除了当年国民政府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不明白这个道理(据说他老人家曾说过一句气话:这人都在右边走了,那左边  相似文献   
86.
今年12月2日,是中国政府正式确立的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122"——这个自1994年以来承担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功能的数字,又被赋予了新的涵义。作为首个交通安全日,今年的主题是"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在近期"中国式过马路"、"交通事故成伤害死亡首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87.
马路边的人行道上,人流熙攘。一个孩子的啼哭声引来不少行人驻足,我也是其中之一。原来,一位年轻的母亲正在责骂她的孩子。小孩子也就四五岁的样子,哭得很伤心。但那位母亲看起来真的是很愤怒了,还是不停地把巴掌甩在儿子的屁股上,嘴里还念叨着:"看你还敢不敢往马路上跑了!"  相似文献   
88.
行人违章过街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深入了解行人在交叉口违章过街行为,调查影响行人在长周期信号控制交叉口违章过街的心理成因,采用计划行为理论(TPB)制作了行人违章过街心理行为问卷。利用此问卷,对上海居民进行过街违章心理研究,得到250个覆盖各年龄层的有效样本。信度效度分析验证了行人违章过街心理行为问卷能够用来解析行人的违章过街心理成因。在对问卷中自述违章过街行为和心理要素的聚类分析筛除明显隐瞒自身违章过街行为的行人后,对心理要素和现实行为违章行为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问卷中2个TPB的心理要素: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能够用来推测行人的实际违章行为,准确率为73.9%。其中,代表行人对交叉口交通情况和自身时间约束的心理要素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人违章行为有关键的影响。  相似文献   
89.
问我邻居黄某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好青年。不久前,黄某上街时,看到女孩林某买了东西后正要过马路回家,这时一辆大货车也正开过来。眼看那车就要撞上过马路的女孩,黄某奋不顾身冲了过去,女孩得救了,而救人的黄某却被车撞倒,由于失血过多,黄某不治身亡。当地居委会派人到黄某家  相似文献   
90.
为提高多障碍物房间的人员疏散效率,利用场域元胞自动机模型并融合经典遗传算法,对2出口和4出口的多障碍物房间进行布局优化和疏散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可快速寻找最优座椅布局,连排座椅设置在远离出口侧可有效减轻行人疏散时的拥堵程度;经过遗传算法优化后的座椅布局可协调疏散人群到达出口的时间,从而缓解出口通行压力,提高整体疏散效率,保障行人在大型多障碍物房间内的疏散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