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446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46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1.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8):19-19
人虽在夜闻或暗光下凭借眼睛的暗适应能力。可以观察到周围物体的影子。但观察和辩别能力远远低于昼光下。假如在昼光下的观察视力为1.0,那么,阴夜时的观察视力就只有0.5;在暗夜时只有0.1;在非常暗的情况下。即使正常视力的人也会倾向于近视。周围暗色的环境会降低视觉的灵敏度,也会延迟眼睛将观察的景物传导给大脑的时间。容易造成人体对速度感觉的失真,会把驾驶员对险情的反映或处理时间推迟0.1~0.2s。  相似文献   
512.
为了提高高压静电分选Ag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的效率,寻求可产生较佳分选效率的电压、转速、极间距和电晕线角度。采用自制的线辊式静电分选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部分因子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Ag与PET的分选效率。结果表明:将Ag与PET从二者混合物中有效分选出来的电压为25~30k V、转速为60~75 r/min、极间距为60~70 mm、电晕极角度为50~60°;当电压为30 k V、转速为75 r/min、电晕极距离为70 mm和电晕极角度为60°时,Ag的分选效率达到了最大值为99.60%,PET的分选效率也达到了最大值为99.98%,为线辊式静电分选机结构设计与参数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13.
从自动泊车这项技术开始,汽车行业开始“玩起”了科技元素,随后一系列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预碰撞安全系统、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的诞生,高科技在汽车行业里的运用让我们有点应接不暇。我们的传统汽厂商近几年来也没闲着,开始与科技公司合作,以出行安全为中心,将更多科技技术运用在了自己的产品上,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概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后的某一天,这些技术将会给人们的安全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保障。  相似文献   
514.
化工储罐区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多米诺效应发生的机理,阐述了化工储罐区池火灾多米诺效应的分析过程,并对其产生的后果以及可能引发的多米诺事故概率进行了分析计算,简要分析了我国现行的罐区安全距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15.
为提升轨道交通运营风险管理水平,本文采用Bowtie方法和基于控制的风险管理(CBRM)理念,构建行车调度岗位"运营异常"Bowtie图,设计轨道交通CBRM分析方法并对"运营异常"屏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CBRM分析方法在轨道交通运营中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其应用可从屏障/控制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问责性为岗位风险管理提供针对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16.
韩金燕  王佩  王洁  周洁琼 《安全》2023,(5):10-15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铁行车调度班组处理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本文研究地铁行车调度班组的应急响应流程,基于Petri网方法构建行车调度班组应急响应流程模型,并对流程中的瓶颈环节提出优化措施及建议,同时利用TINA仿真模拟软件对比分析优化前后应急响应流程中的时间参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应急响应流程时间较优化前降低了36%,对地铁安全稳定的运营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17.
为了提高农牧业交错带禾本植被过滤带截流减沙效果,在内蒙古中部巨宝庄试验基地设置过滤带茎间距(0.9cm、1.2cm、1.7cm)和宽度(3m、6m、9m)2个因素,包括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研究了植被过滤带茎间距和宽度对截流减沙的响应,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了不同植被过滤带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该地区禾本植被过滤带适宜茎间距和宽度.结果显示,在相同植被过滤带茎间距条件下,增加过滤带宽度显著降低径流与泥沙出流量,过滤带宽度为9m与6m处理比3m处理在过滤带末端平均泥沙含量分别减少了80.97%和60.66%,平均径流量分别降低了62.14%、33.59%,并分别推迟水沙出流时间7min和2min.在相同过滤带宽度下,减少植被茎间距有效提高截流减沙效果,其中过滤带茎间距为0.9cm处理比1.2cm与1.7cm处理在过滤带末端平均泥沙含量分别减少了35.4%和48.28%;平均径流量分别降低了16.5%和18.26%.茎间距与宽度对径流、泥沙拦截量影响极显著,过滤带宽度对径流影响更大,且两者交互作用对泥沙拦截量影响极显著.通过熵权TOPSIS评价得出过滤带宽度为9m,茎间距为0.9cm的禾本植被过滤带模式综合评分最高,经济与截流减沙综合效益最优,研究结果对当地植被过滤带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