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31篇
安全科学   20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95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调查数据,应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空间自相关模型及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不同时期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时空动态演进分布格局及地区差异。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京津冀城市群各市之间的承灾能力水平差距逐渐增大,区域整体呈现非均衡特征;(2)在空间维度,2010—2020年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关联度较低,不存在显著的集聚或分散特征,但有局部地区产生聚集特点,属于“高-高”“低-低”空间聚集型城市较多,在此期间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呈现空间集聚与空间分异并存;(3)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的总体差异呈现上升趋势,北京-河北地区间差异最大,地区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掌握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灾能力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并制订相应的防灾策略是京津冀城市群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以及实现京津冀地区协同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52.
云贵高原红黏土常经历极端干湿循环过程,为研究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干缩裂隙发育规律的影响,以昆明呈贡地区红黏土饱和泥浆样为研究对象,在室内进行5次干湿循环试验,通过监测红黏土质量和表面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分析了极端干湿循环作用对红黏土水分蒸发、干缩裂隙的形成及其演化、表面干缩裂隙网络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653.
徐州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场取样分析,对张集水源地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区,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结果表明,裂隙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一般为HCO3-Ca@Mg型及HCO3-Ca型,个别点出现HCO3@SO4-Ca型水,总体水质较好,存在局部污染现象;水源地裂隙岩溶水水质受含水层岩性和降水、地表水以及孔隙水越流等补给的影响,在制定水源地保护方案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654.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湿地分类及湿地植物群落调查基础上,分析了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湿地的地表积水条件、土壤水分质量分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的关系,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浅海水下三角洲湿地、潮上带淡水深水体湿地、潮上带淡水浅水体湿地在三角洲泥沙淤积、湿地土壤脱盐、积水脱盐、植物入侵等因素作用下的演化模式.总体上来说,3类湿地均向沼泽湿地、草甸湿地演化.在3类湿地的演化中,浅海水下三角洲湿地的演化过程最复杂,由咸水湿地演化为淡水湿地,演化过程最慢,潮上带淡水深水体湿地演化过程较快,潮上带淡水浅水体湿地演化过程最简单,演化最快.由于开垦,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最终演化成的一部分沼泽湿地、草甸湿地已转变为农作物群落.  相似文献   
655.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影视制作在投融资领域也逐步走向市场化和多元化。本文旨在梳理我国影视制作投融资的发展脉络,对其演化路径进行详细分析,力图从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出发,预测未来我国影视制作投融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56.
依据青藏高原不断抬升及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不同性状,论证长江流域河流网系的台阶性特征,抬升的结果使高原东侧与北部高大山系足以阻隔西北寒流的冬季入侵,同时又强化了东南湿润气流的深入与阻滞于四川盆地西部及云贵高原北侧,因而使湿润亚热带生态环境得以深入上游地区。根据江南丘陵广泛分布的第四纪红色风化壳的特征,论证了整个地区均受到新构造运动抬升的影响,并在漫长的时期里处于湿润亚热带环境,成为孑遗陆生、水生物种得以长期存活的条件,同时使长江流域形成水热资源丰富、物种多样的河流网系。  相似文献   
657.
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化地球化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沅江入湖河段河床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利用210Pb法测定沉积物沉积速率.同时,在分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Bi、Cd、Mn、Mo、Zn、Pb等重金属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而Sc、Tl、Rb、Cs、V、Co、Zr、Hf、Nb、Ta、Ga、Ge、Rb、Sr、REEs(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小,分布相对均一.微量元素富集特征(EF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u、Sc、Tl、Rb、Cs、Th、U、V、Co、Zr、Hf、Nb、Ta、Ga、Ge、Rb、Sr、REE等微量元素主要为自然源,而Bi、Cd、Mn、Zn、Pb等重金属则既有自然源的影响,又有人为源的贡献.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显示,入湖段沉积物存在Cd-Mn-Zn-Pb-Bi等元素组合的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自下而上分布有中深部(204~192 cm)、中上部(96~64 cm)、浅表部(64~0 cm)3个重金属污染层.上述3个重金属污染层可能对应于3个期次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即早期(1913年前)的零星重金属污染、中期(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1963—1979年)的中等强度重金属污染、近期(1979年至今)高强度重金属污染.且自早期到近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强,污染元素组合趋于复杂化.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的上述3期重金属污染可能对洞庭湖沉积物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58.
何可  张俊飚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484-2498
以生猪粪便制沼气为例,应用博弈论和仿真方法,探究了“熟人社会”农村和“原子化”农村中养猪户的行为演化规律和稳定策略。进而以规模养猪户微观数据为基础,应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博弈和仿真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地方性共识”引致的隐性激励是维系“熟人社会”农村生猪养殖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集体行动的重要机制。而在“原子化”农村中,由于人情机制与礼俗机制的衰弱,“地方性共识”近乎消失殆尽,养猪户倾向于成为严格的机会主义者,从而导致生猪养殖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集体行动举步维艰。据此,在强化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正式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推动“地方性共识”建设,以乡村文化振兴助推乡村生态振兴。  相似文献   
659.
为提高含油污泥的生物降解效率,通过混合菌剂强化堆肥法处理含油污泥的小试试验,采用GC-MS图谱分析技术对石油烃中正构烷烃、藿烷、甾烷的降解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的油泥经微生物强化堆肥处理49 d后降解率在85%以上.石油烃中3种系列的降解难易顺序为正构烷烃>藿烷>甾烷,从降解规律来看,微生物降油复合菌剂对高碳数正构烷烃的平均降解率(75.55%)大于对低碳数正构烷烃的平均降解率(62.98%),说明总石油烃中降解率最大的是正构烷烃.微生物降油复合菌剂对藿烷的降解率在90%以上,其对22S-31,32,33,34-四升藿烷的降解率最高.微生物降油复合菌剂能够促进孕甾烷的转化,且对重排甾烷的降解效果较明显,对甾烷类化合物中4-甲基-24-乙基-胆甾烷的降解效果最好.微生物降油复合菌剂对正构烷烃的奇偶碳降解优势不明显;藿烷的立体构型转化参数大于甾烷的立体构型转化参数,这也解释了藿烷的降解易于甾烷的原因.研究显示,微生物降油复合菌剂对石油烃中正构烷烃、藿烷、甾烷的降解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660.
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及演化态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I口物流的发展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近25年上海港口物流的发展演化状况进行了定量测度,港口物流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显示,其发展突出表现为以下特征:①港口物流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②港口物流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上述状况的形成是体制及政策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及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支撑、港口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周围港口竞争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最后展望了上海港口物流未来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