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168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508篇
基础理论   70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利用中山大学环境气象综合观测车(载有3D可视型激光雷达、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转动拉曼温廓线激光雷达)于2018年冬季在全国范围内(厦门-北京)的走航观测资料,对我国中东部不同地区和城市的边界层结构以及颗粒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从南向北走航的过程中,边界层内各个高度的温度以及边界层高度呈下降趋势.(2)不同高度发生颗粒物污染的气象成因有所差别,其中1000 m高度左右发生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成因是较高的水平风速将周围地区的颗粒物输送过来而导致;500 m及近地面附近发生颗粒物污染主要是由水平风速较小导致局地来源的颗粒物堆积以及上游地区颗粒物的输送两者共同作用.(3)逆温结构和上升气流会导致颗粒物在边界层顶堆积,而下沉气流使得颗粒物由在某一高度堆积扩散至整层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92.
利用广州塔的O3观测资料、风廓线雷达和转动拉曼温廓线激光雷达探测的垂直环境气象等观测资料,结合ERA5的近地面风场,对2017年5月6—7日(Case I)和2019年10月1—2日(CaseⅡ)两个典型个例从垂直混合与水平输送的角度进行特征与成因分析.O3的垂直观测结果表明,夜间残留层可储存日间混合层内的高浓度O3气团.从垂直混合与水平输送的分析结果表明,残留层O3的垂直混合及高浓度O3气团的水平输送是夜间地表O3的重要来源:夜间存在垂直风切变或边界层抬升,均可加强O3的垂直混合;珠三角地区背景风表现为在早上偏北风和晚上转换为偏南风,广州与佛山地表O3浓度上升最显著.此外,夜间O3浓度上升事件可造成夜间及凌晨O3 8 h滑动平均值持续高值,对空气质量和大气氧化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3.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苯为交联剂、氯甲醚为氯甲基化试剂,通过改变致孔剂(甲苯或者液体石蜡)种类和交联剂用量,合成出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系列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柱穿透吸附实验结果表明,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CS2的吸附量与0.4~1nm之间的微孔体积有关,而与比表面积、微孔体积(0~2nm)无明显相关性;程序升温脱附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树脂具有更高比例的中孔和大孔孔容时,CS2脱附的峰值温度更低,脱附更容易.  相似文献   
194.
毕薇薇  陈娅  马晓雁  邓靖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1):4762-4769
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磁性有序介孔碳(Fe-OMC),用于吸附水中双酚A (BPA).采用高倍投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积分析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对Fe-OMC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吸附剂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有序介孔孔道结构、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以及较强的超顺磁性.Fe-OMC能够高效地吸附去除水中的BPA,平衡吸附量可达72.62mg/g,经过外加磁场分离回收后依旧具备较好的吸附性能.随着BPA浓度从1mg/L提高到20mg/L,其平衡吸附量由8.33mg/g增至91.78mg/g.随着pH值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高吸附量出现在pH=8(75.34mg/g).Fe-OMC对BPA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进行描述.计算的热力学参数表明,Fe-OMC对BPA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95.
结合2008年11月18~25日期间珠三角地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外场观测数据,验证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中两种SOA化学机制——VBS(volatile basis set)和SORGAM(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model)对珠三角SOA的模拟效果.VBS机制考虑了更为广泛的SOA前体物和化学老化过程,SOA模拟值更接近观测值,能合理反映SOA观测值的逐天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和相关性分别是-4.88μg·m-3和0.91,而SORGAM机制的分别为-5.32μg·m-3和0.18.利用VBS机制模拟区域内SOA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SOA浓度具有显著的昼夜变化特征,浓度峰值出现在中午时段.受到输送和臭氧区域分布的影响,各城市SOA浓度差异显著,下风向的城市(如中山、珠海、江门)SOA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96.
宋伟  杨平  周利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4):289-291,295
简述了膜污染的过程,指出膜孔堵塞是膜污染中的重要一环,并对膜堵塞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引起膜孔堵塞的因素如膜、溶质、处理液、操作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绍和总结了目前在加MBR中为防治膜孔堵塞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提出了今后膜孔堵塞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7.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石油化工企业需要重点控制处理的厂区污染物之一,而催化燃烧作为处理VOCs的有效技术之一,具有能耗低、处理效率高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文章采 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硬模板法和过量浸渍法相结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摩尔比的三维有序大孔铈锰 复合氧化物,通过XRD、BET、SEM、XPS、H2-TPR表征分析和催化燃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摩尔比对催化剂的 微观形貌、氧化还原性能和催化活性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摩尔比。结果表明,铈锰比为6:4(C6M4)时,铈 锰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显示出均一的三维有序大孔结构,其平均孔径达17.36 nm。同时,C6M4具有较高的Mn4+含量和吸附氧浓度,表现出最佳的催化燃烧甲苯活性,其T50、T90分别为100℃和153℃。  相似文献   
198.
为获取长三角地区家禽养殖氨排放因子和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在线高分辨率监测系统对典型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的氨浓度进行连续监测,获取不同季节、不同生长阶段的氨浓度和排放因子,并建立基于本地化排放因子的长三角家禽养殖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棚舍养殖和粪便堆肥环节春夏秋冬4个季节ρ(NH3)日均值分别为:(1.85±0.38)、(4.58±0.33)、(3.87±0.12)、(2.83±0.47)mg·m-3和(2.04±0.50)、(4.04±1.04)、(2.51±0.67)、(1.55±0.16)mg·m-3,氨浓度呈显著的日小时变化趋势,养殖棚舍春夏秋冬小时ρ(NH3)最大值出现在中午13:00~14:00,最小值出现在凌晨01:00~03:00,粪便堆肥环节夏秋季节的小时ρ(NH3)最大值出现在16:00~19:00,春冬季的日小时变化过程则不明显;氨日小时浓度变化主要受日温度变化、畜禽活动和清粪管理等因素影响.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氨浓度呈显著差异,青年鸡、产蛋鸡...  相似文献   
199.
以不同的含钛化合物作为原料,在无模板条件下经一步溶剂热法合成了两种TiO2介孔球——TiO2-1和TiO2-2。对两种TiO2介孔球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iO2-1和TiO2-2粒径分别为5.7 nm和8.0 nm;比表面积分别为159.4 m2/g和128.3 m2/g;孔径约为4.0 nm和5.0 nm。采用P25型TiO2、TiO2-1和TiO2-2对双酚A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反应。在催化剂加入量为0.5 mg/L的条件下降解60 min,双酚A去除率分别为76.3%,99.7%,98.5%。TiO2-1和TiO2-2的光催化效果优于P25型TiO2,且TiO2-1的光催化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0.
介绍了LSH-02G克劳斯尾气加氢催化剂的生产工艺及工业应用情况。LSH-02G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大孔,可减少CO在催化剂孔道中的停留时间,显著提高催化剂的COS水解率。LSH-02G催化剂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装置在80%、100%和110%负荷下运行,各项参数运行正常,急冷水pH稳定在7.8~8.0,急冷塔顶在线氢气含量(φ)维持在1.8%~2.2%,加氢反应器无SO2穿透。加氢反应器中SO2加氢转化率均为100%,COS水解率均在92%以上,符合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加氢催化剂技术规格书要求(SO2加氢转化率100%,COS水解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