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168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41篇
综合类   508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9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采用XAD-8大孔吸附树脂对水体和底泥中的有机物进行组分分离,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对自然水体和底泥中的疏水酸(腐殖酸、富里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和亲水物质进行表征和对比.结果表明,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亲水物质富里酸腐殖酸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底泥中有机物的含量为:腐殖酸富里酸亲水物质疏水碱疏水中性物质.根据红外、紫外、三维荧光光谱可知底泥中有机物的芳香程度、不饱和程度及分子量大小略高于水体有机物.根据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标(BIX)可知,底泥和水体的腐殖酸和富里酸主要来源于陆生动植物和土壤有机质,而其余物质主要源于细菌和藻类活动.  相似文献   
62.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或许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乡村里群星灿烂的夜空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原本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也是芸芸众生正常生存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人造灯光已经让夜晚不再那么黑了。黑夜渐渐离我们远去,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凸现在我们眼前:能源的浪费导致温室气体增多,天文观测难度增加,人们在白夜中不能安眠,夜行动物无处藏身。100多年前,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点燃了光明的希望。但是,这种人造灯光在给  相似文献   
63.
《防灾博览》2011,(1):89-89
2011年1月19日.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司在北京组织专家召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强震监测预报技术研究”所属课题验收会议.对“地震立体观测技术研究”和“火山与水库地震监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进行验收。科学技术部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有关同志出席验收会议。经验收专家组认真评审。两个课题均通过财务验收和业务验收。  相似文献   
64.
徐平  石岩 《防灾博览》2002,(5):13-14
2002年3月21日开始,在我国西藏自治区的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附近发生了一系列3级左右的地震,此次地震虽然没有出现房屋倒塌和人畜伤亡,但全县有四百余间房屋出现了墙体裂缝、房梁错位等情况,甚至有个别的房屋墙体还出  相似文献   
65.
序 “将上海建成一座生态优化、灾害事故日趋减少、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大都市”是上海市制定的战略目标,也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 地震,因其难以防范、灾害后果严重、危害性大的特点,被列为上海城市防  相似文献   
66.
67.
利用1990年以来安徽嘉山台的多极距电阻率观测资料进行反演分析,结果显示: 嘉山台的浅层(第一层)电阻率变化幅度最大,认为是受气象和灌溉等因素的干扰; 第二层变化幅度迅速减小; 第三层变化平稳; 深层(第四层)电阻率变化幅度比二、 三层大,可能与层厚为∝有关,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说明利用水化组分预报地震是可行的 ,并以历次地震的震例说明水化组分具有映震能力 ,进而对映震组分的不灵敏原因作了探讨。并就今后如何利用水化观测手段进行地震预报的分析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9.
Ma  ZL 《灾害学》1993,8(3):82-82
日本的灾害防治研究机构在滑坡的研究和防治过程中,根据不同需要,研制了大量微机控制的全自动化观测仪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观测系统,大致可分为两个系列。 (1)处于活动期的危险斜坡(即新生滑坡或老滑坡复活)的长期监测系列①伸缩仪—观测裂缝;②地面倾斜仪—观测微小变动,③地下倾斜仪—调查、观测滑面;④多层位移仪—调查、观测滑面;⑤地下水位仪—观测地下水位变化;⑥孔隙水压仪—观测孔隙水压变化;⑦自然电位仪—观测自然电位变化;⑧雨量计—调查降雨量;⑨温度计—观测地温变化;⑩现场录像系统—用于极危险滑坡。以从不同角度观测滑坡变化,滑前特征及取得滑动的全过程资料。  相似文献   
70.
环境评价污染气象观测与分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实际环评工作中污染气象观测与分析中资料的选取与分析,地面常规气象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大气边界层观测与分析等几个问题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