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3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张鹏 《绿色视野》2011,(9):50-55
儿时仰望夜空数星星的经历几乎每个人都有,成年后生活在“高压”中大多数总是低头忙忙碌碌,鲜有关注头顶上的这片天空。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身边有着这么一群人,他们对看夜空看星星的爱好超越年龄。他们不是科学家,是天文爱好者,自购天文观测器材期望更多了解头上这片天空。  相似文献   
392.
基于光腔衰荡法Picarro G-1301型甚高分辨率分析仪自组装新型CO2和CH4混合标气标校系统,研究建立了简便高效的标校流程和方法.该系统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工作标气消耗更少,线性好,对环境大气浓度范围的CO2和CH4的分析精度分别优于0.06×10-6 mol·mol-1和0.3×10-9mol·mol-1,准...  相似文献   
393.
2009年冬季乌鲁木齐大气中黑碳气溶胶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碳气溶胶(BC)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粒径一般在0.01—1μm之间,来源于任何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其主要来源可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排放如火山爆发、森林大火等具有区域性和偶然性;而人为源排放,如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等是长期和持续的,也成为大气中BC的主要来源.有研究证实BC...  相似文献   
394.
张倩倩  张兴赢 《环境科学》2019,40(3):1132-1142
采用卫星和地面观测臭氧(O3)浓度,分析2013年以来我国O3的时空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卫星观测对流层O3总量和地面观测O3浓度分布相互印证,我国高浓度O3主要分布在东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区域,并且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分布趋势.4个重点关注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O3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分布,最高值在每日15:00~16:00.统计分析发现,4个城市除上海市之外,其他3个城市O3浓度在周末和工作日没有显著差别,表明O3的"周末效应"减弱.2013年4月~2018年6月,我国地面观测O3浓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4~2017年,北京、上海和成都市近地面O3浓度分别以2.36、3.3和3.6 μg·(m3·a)-1的速度显著上升.4个城市2014~2017年O3超标天数占比分别为17.2%(北京)、10.7%(上海)、8.8%(广州)和11.2%(成都),北京市O3超标天数最多、超标期间O3浓度最高,O3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395.
李伟  黄山  袁斌  郭松  邵敏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7):3017-3028
大气中的颗粒态有机硝酸酯是连接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及臭氧的关键物质,总结了近10年国内外对颗粒态有机硝酸酯来源、形成机制、测量分析方法、浓度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描述了现有大气化学框架下有机硝酸酯的大气转化机制,梳理了测量有机硝酸酯的离线、在线方法及其优缺点,总结了应用不同测量技术对环境大气中颗粒态有机硝酸酯的实测结果,提出了当前有机硝酸酯研究在测量技术、机理研究和观测尺度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6.
长江口南汇东滩淤涨演变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根据1983-1999年历年地形测图和1999年4月-2000年3月潮滩断面定位观测的相对高程记录,结合潮滩水文泥沙观测资料,对长江口南汇东滩的淤涨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断淤涨的平缓潮滩在风暴浪和常浪作用下发生相就应的突变和渐变,并且常浪对滩面起洗平作用,而风暴浪对滩面起掀掘作用。潮流携带细颗粒泥沙塑造潮滩,通过上、下滩水体含沙量之差可计算潮滩的堆积速率,从滩坡平衡原理可计算潮滩水平扩展趋势。计算结果得到南汇潮滩堆积速率为4.5cm/a,淤涨速率40-50m/a,写实测资料相符。  相似文献   
397.
利用九江台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形变各测项受温度、降雨、气压和水位等因素的影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年变动态较好的测项往往固体潮质量稍差、受降雨影响较小,且主要受控于洞温,而年变形态较差的测项往往受降雨影响明显;气压短期大幅波动对各测项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位变幅较大时对大多数形变测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98.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然而,人类在最大限度地从自然界获得各种资源的同时,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破坏着全球生态环境,全球气候和环境因此急剧变化。统计表明,自1860年有气象仪器观测记录以来,  相似文献   
399.
华北农村夏季大气甲醛浓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华北农村大气污染状况,于2013年夏季和2014年夏季先后在华北两个农村站点——固城站、饶阳站,采用基于汉栖(Hantzsch)反应的在线甲醛荧光分析仪开展大气甲醛在线观测,结合同期φ(O3)、φ(PAN)(PAN为过氧乙酰硝酸酯)、φ(CO)和光解速率系数等数据,分析φ(甲醛)日变化及其光解速率等特征. 结果表明:华北农村夏季大气甲醛污染较重. 固城站和饶阳站φ(甲醛)分钟均值范围分别为0.05×10-9 ~59.18 ×10-9和1.66×10-9 ~ 46.83×10-9,平均值分别为12.82×10-9±7.59×10-9和13.73×10-9±5.82×10-9,高于文献报道的国内外其他地区的观测值,与同期观测的φ(NOx)相当. 两个站点φ(甲醛)具有典型的日变化特征,φ(甲醛)小时均值峰值(固城站为17.43×10-9,饶阳站为17.57×10-9)均出现在上午10:00左右,与φ(O3)和φ(PAN)的日变化趋势相似,但峰值早1 h出现. 光解速率系数观测结果表明,两个站点甲醛光解过程主要发生在06:00—18:00,固城站甲醛小时光解量峰值(2.59×10-9)出现在11:00,饶阳站甲醛小时光解量于正午12:00达到峰值(3.00×10-9),甲醛光解成稳定分子的速率是光解成自由基速率的1.2~1.7倍. 研究表明,两个站点φ(甲醛)的变化主要受局地过程的影响,光化学生成是甲醛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400.
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HCFC-22在线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4月~2008年3月,利用GC-ECD在线观测系统,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HCFC-22在线观测,讨论了北京上甸子站HCFC-22浓度水平并初步分析其影响因素.该站大气HCFC-22浓度(摩尔分数,下同)为(278.1±113.6)×10-12.利用逐步逼近回归法进行本底值筛分,本底浓度为(199.5±5.1)×10-12,与北半球同纬度带Mace Head和TrinidadHead本底站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非本底浓度为(312.1±121.0)×10-12,出现频率69.8%,表明该站受到较强HCFC-22排放源及输送的影响.上甸子站HCFC-22本底浓度季节变化不明显,但非本底浓度呈现夏高冬低的特点,平均非本底浓度最高月(7月)比最低月(1月)高100.9×10-12,与HCFC-22排放的季节性有关.结合风向分析,该站西南扇区平均浓度(327.3×10-12)比东北扇区(236.2×10-12)高91.1×10-12.HCFC-22高浓度水平主要由W-WSW-SW方向贡献引起,NNE-N-NE方向则使得全年HCFC-22浓度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