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474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260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1.
为探究影响建筑工人安全能力的因素,提出一种集成解释结构模型(ISM)与序相关法(G1-Method)的因素分析法。首先,基于壳层模型(SHELL)与因子分析法,归纳与提取影响因素;其次,通过ISM构建工人安全能力影响因素多级递阶结构模型;最后,结合改进的G1-Method,计算因素间关联度及对安全能力的影响重要度。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安全能力影响因素结构模型包括安全认知能力、安全行为能力2个维度,以及16个影响因素。其中,安全观念、操作技能、环境适应是建筑工人安全能力形成的浅层因素,而安全教培、安全管理是安全能力形成的深层因素。同时,安全观念、安全教培、环境适应是安全认知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操作技能、安全教培、安全管理是安全行为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12.
为探究工作场所欺凌对矿工安全绩效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文献研究提出假设模型。采用工作场所欺凌量表、工作不安全感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安全绩效量表,随机抽取450名矿工进行调查,通过SPSS和AMOS分析验证假设模型。结果表明:工作场所欺凌对矿工安全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和工作投入在工作场所欺凌与矿工安全绩效间不仅分别起单独中介作用,并共同发挥了链式中介作用;最后,心理韧性在工作场所欺凌与工作不安全感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减少工作场所欺凌的发生,缓解乃至消除工作不安全感,提高矿工工作投入,增强个体的心理韧性能够有效提高安全绩效水平,减少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913.
914.
为探究空难对民众心理的影响,分析其对民众认知、情绪和行为波动的影响,本文以“3.21”东航空难事故为背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设计《空难事故对民众心理影响调查问卷》,利用网络平台共采集有效问卷429份;利用SPSS26.0中文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不同职业民众的心理认知、情绪与行动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民众对空难关注度差异显著;突发灾难信息的传播会给民众在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可以为突发性安全事故后社会心理变化分析、民众信息获取方式以及相关信息传播渠道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915.
为了对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风险进行动态演化分析,构建了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与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模糊认知图方法。首先,以扎根理论为指标筛选框架,识别出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然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全过程的安全风险因素的因果关系及其路径系数。最后,通过模糊认知图进行动态预测与诊断推理。以武汉市某矿山法地铁隧道工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综合风险预测分析与推理诊断两方面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矿山法地铁隧道施工过程各阶段的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隧道开挖、超前支护、结构防水、辅助措施、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隧道超挖、欠挖,开挖循环进尺、步序确定不合理,隧道开挖方法选择不合理等关键风险,研究结果与武汉市某矿山法地铁隧道工程基本相符,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16.
易玉枚  武甜恬  杨梓杰  谢靖 《安全》2021,42(10):12-17
为了解突发火灾高校大学生疏散行为及心理,为疏散方案及应急预案制定提供依据,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大学生在突发火灾时的应急个体特性、应急经验、应急意识、疏散行为及心理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疏散环境、灭火器、疏散指示标志等疏散设施不熟悉,因此在突发火灾应急情况下会产生从众行为(约11%)、极端行为(约3%)、错误逃生行为(约50%)、不听从指挥(约35%)、"自私"行为(约70%)等不良心理及行为反应而错失逃生机会,高校需加强对大学生消防知识尤其是疏散设施及逃生技能的培训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17.
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员工的违章操作常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杜绝违章操作现象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一些企业提出,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要求,杜绝员工违章操作,提升员工安全意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定将员工违章行为当作事故进行处理。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规定“过犹不及”,不仅增大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员工抵触心理,而且实施起来困难,缺乏相应的标准。您认为,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如何实施?如果不合理,应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918.
针对列控中心系统中因设备故障信息不完善、失效机理不明确等因素产生的认知不确定性,以及动态失效、共因失效、恢复机制问题,提出了将证据理论和动态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动态证据网络方法,并对列控中心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及重要度影响分析。在分析系统各单元功能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故障树,并将故障树转化为动态贝叶斯网络。通过动态贝叶斯网络正向推理,并结合信任测度和似然测度得到了列控中心系统的可靠度区间以及讨论共因失效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此外,通过动态贝叶斯网络反向推理得到了列控中心系统薄弱环节。最后,通过求解重要度的大小,探究底事件可靠度变化和认知不确定性对系统可靠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动态证据网络能够较好地处理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的不确定信息。相比于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运用动态证据网络方法得到的可靠性评估结果较为合理,也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19.
为探究灾后初期应急物资调度过程中不同灾区之间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影响,引入不公平厌恶效应模型,量化灾民公平偏好心理,综合考虑成本因素,构建公平效用最大、综合物流配送成本最小的多目标应急物资调配模型。设计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汶川地震为案例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保障灾区的物资满足率和公平性,公平损失与效益损失之间是悖反关系,效益比公平更为敏感,决策者可以根据自身对公平损失和效益损失的偏重程度合理规划调度方案,确保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稳定灾民的心理情绪。研究成果对灾后初期多受灾点多配送中心的应急物资调配决策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20.
单人制机组运行(Single Pilot Operation, SPO)场景中,飞行员负荷与疲劳会使飞机操控精度降低,甚至出现飞行员诱发振荡(Pilot Induced Oscillation, PIO)现象。为缓解PIO问题,分析了飞行员操作增益和时延对飞机振荡的影响作用,并建立基于生理指标和外部条件的认知能力评估模型,以设计飞行员诱发振荡自适应调节策略。通过建立认知能力与飞行员操作水平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基于飞行员身体状态和外部条件所需为输入的飞行员诱发振荡抑制过程。以A320机型为例设置模拟场景,采用MATLAB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在诱发振荡初期,飞机驾驶超调量降低了约25%;50 s内,相同参数下的诱发振荡超调量平均减少了约66%,并逐渐步入稳定状态。这表明基于认知能力评估的自适应调节模型能够缓解单一飞行员工作负荷和疲劳,增加飞行员操纵的动态和静态稳定性,有效抑制了单人制机组运行时由人的因素引起的诱发振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