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95篇 |
免费 | 159篇 |
国内免费 | 22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195篇 |
废物处理 | 44篇 |
环保管理 | 450篇 |
综合类 | 1670篇 |
基础理论 | 154篇 |
污染及防治 | 96篇 |
评价与监测 | 48篇 |
社会与环境 | 82篇 |
灾害及防治 | 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98篇 |
2021年 | 113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66篇 |
2016年 | 75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419篇 |
2013年 | 208篇 |
2012年 | 279篇 |
2011年 | 306篇 |
2010年 | 243篇 |
2009年 | 168篇 |
2008年 | 240篇 |
2007年 | 212篇 |
2006年 | 158篇 |
2005年 | 165篇 |
2004年 | 124篇 |
2003年 | 180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研究厌氧发酵方式对乳渣废水发酵产酸效果的影响,分别对乳渣废水采用自然型发酵、填料型发酵及中性型发酵(pH=7.0±0.2),并进行连续2个周期的厌氧反应。分析乳渣废水中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蛋白质、多糖、挥发性短链脂肪酸(SCFAs)、水解酶(蛋白酶、α-葡萄苷酶)和辅酶420、NH4+-N及PO43--P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中性产酸系统中水解酶活性较高,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水解性能较好,使乳渣废水产酸性能最佳,最大SCFAs积累量为12 328.37 mg-COD·L-1。自然发酵产酸系统中水解酶活性最低,系统中残留大量的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最低SCFAs积累量为4 322.61 mg COD·L-1。同时发现,3个发酵系统中挥发性短链脂肪酸酸成分具有显著差别,其中自然型发酵系统乙酸积累率最大,可达69.70%,中性发酵系统丙酸积累率最大可达49.27%,填料型发酵系统正丁酸积累率最大可达38.85%。 相似文献
82.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是一种将变容积活性污泥法和生物选择器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以序批曝气-非曝气方式运行的充放式间歇活性污泥处理工艺。文中主要介绍了循环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的发展、应用情况及其工艺特点、经济评价,存在问题,就该工艺在国内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从现代饮食谈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现代饮食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说明尊重传统、取向素食的饮食方式不仅经济、健康,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4.
85.
86.
赤潮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分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要介绍了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分析的8种方法的研究进展、应用现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基于浮游植物的外观形态特征而进行分析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显微镜方法外,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图像法使分析速度得以提高。基于浮游植物的色素组成而进行分析的有吸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可分至门类,同时定量,其中光度法可以直接测量海水,高压液相色谱法需萃取色素。流式细胞仪法的特点是可同时测量每个细胞的多个参数,运用神经网络分析可鉴别种类,应用时主要受限于仪器的操作和价格;化学发光流动注射法目前仅限于特定赤潮浮游植物的检测;分子探针法基于浮游植物的DNA特征,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87.
论述了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优缺点,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即生物反应器填埋。它是一种通过人为调控手段强化填埋场内微生物的作用,从而加速填埋垃圾的转化和稳定进程的垃圾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88.
89.
于一帆 《安全.健康和环境》2021,21(8):50-53
围绕射频识别(RFID)技术特点和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需求,总结和分析了危险化学品领域RFID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危化品领域RFID技术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构建、开发和推广统一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平台等未来需要加强研究和布局的方向。 相似文献
90.
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水环境过程演变是当前全球水安全面临的难点问题.汉江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影响区和水源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近十几年来水华频繁暴发,科学辨析土地利用类型影响下的汉江水环境质量演变特征,对于政府制定和实施水污染防治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8年汉江中下游8个监测站点的7个主要水质指标〔pH、ρ(DO)、ρ(CODMn)、ρ(BOD5)、ρ(NH3-N)、ρ(TP)、ρ(TN)〕448组连续野外监测数据,利用季节性曼肯达尔检验法、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多种数学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汉江中下游的水质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与水质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时间特征上,2011—2018年汉江中下游总体水质呈好转趋势,丰水期污染物浓度高于枯水期,2013—2014年出现峰值,2015年以后水质逐渐变好.②空间特征上,水质从汉江中游至下游呈逐渐变差的趋势,由于2014年引江济汉工程的开通,水质在罗汉闸站点及下游有好转趋势.③总体上,农田和城镇用地与污染物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最大解释度为0.27;林地、草地与污染物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最大解释度为0.31.研究显示,汉江中下游水质有所改善,农田与城镇用地对于汉江中下游水质恶化影响较大,林地、草地等植被覆盖等由于存在一定的水源涵养功能和天然净化能力,可以对水污染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