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氯生(triclosan,TCS)是一种广谱性抗菌剂,2005年欧盟水框架指令将TCS列为一种新型污染物。目前对TCS的研究局限于急性毒性实验,关于TCS毒性随时间的变化以及不同溶解状态下TCS的毒性差异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应用以96孔微板为暴露反应载体的微板毒性分析法,添加氢氧化钠(NaOH)或使用二甲亚砜(DMSO)作为助溶剂溶解TCS,分别测定其对青海弧菌Q67的相对发光抑制毒性(15min急性毒性和时间毒性)和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在不同暴露时间(24、48和72h)内的细胞增殖抑制毒性。Q67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TCS的毒性(EC50=3.97(10-8mol.L-1)大于DMSO作为助溶剂时的毒性(EC50=1.68(10-4mol.L-1)。无论碱性条件还是DMSO助溶,TCS在不同暴露时间内对Q67的时间毒性没有明显差异。在不同暴露时间下MCF-7增殖抑制率实验中,DMSO作为助溶剂时,TCS的最高实验浓度为1.46(10-3mol.L-1,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在24、48和72h时分别为27.8%、44.2%和62.4%;碱性环境时TCS的最高实验浓度为1.39(10-6mol.L-1,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抑制率在24、48和72h时分别为20.2%、55.8%和73.9%。研究表明,在DMSO和NaOH作为助溶剂的条件下,TCS对MCF-7均存在时间毒性差异,并且NaOH碱性溶液中TCS对MCF-7的毒性远大于DMSO作为助溶剂时的毒性。  相似文献   
62.
柠檬酸对3种常见水产病原菌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荧光假单胞菌3种常见水产病原菌,用于测定柠檬酸的抑菌效果及最小抑菌浓度,并研究了柠檬酸抑菌作用的持续性。3种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对3种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并得到最小抑菌浓度,依次是:0.0011g/mL,0.0008g/mL,0.00125g/mL;在最小浓度下抑菌作用可达6d之久,柠檬酸抑菌效果有较好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63.
硫是生物体必须的元素,根瘤菌结瘤因子的硫化修饰与其宿主范围和识别效率有着重要关系,实验室前期研究中突变费氏中华根瘤菌的cys DN基因后,突变体不能利用硫酸盐生长,这与Sinorhizobium sp.BR816的cys D基因突变后的现象不同,两株菌的硫酸盐同化途径中可能存在差异.为探讨不同根瘤菌cys DN基因对硫酸盐同化途径的影响,本研究利用同源交换的方法构建费氏中华根瘤菌WGF03、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苜蓿中华根瘤菌14500及大豆慢生根瘤菌15606的cys DN突变体,Δcys DN-WGF03、Δcys DN-HN01、Δcys DN-14500和cys NR-15606,对突变体的硫源利用情况和植株结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发现,Δcys DN-WGF03和Δcys DN-HN01失去利用硫酸盐的能力;Δcys DN-14500能微弱地利用硫酸盐生长,生长量约为野生菌株的1/3左右;cys NR-15606对硫酸盐的利用与野生菌株相比无明显差别.植株实验结果显示,Δcys DN-WGF03、Δcys DN-HN01和Δcys DN-14500在平均瘤数、平均瘤重、平均植株干重和固氮酶活性方面均表现出显著降低,而突变体的回补体能够恢复硫酸盐的利用能力及与植株的共生固氮能力.这说明cys DN基因在费氏中华根瘤菌WGF03、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和苜蓿中华根瘤菌14500硫酸盐同化途径中起着关键影响,而该基因在大豆慢生根瘤菌15606的影响并不明显.本研究表明,cys DN基因在不同根瘤菌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不同根瘤菌的硫酸盐同化方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4.
为明确引起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急性死亡症"的病原及相关的毒力因子,对"急性死亡症"疫区的方斑东风螺进行了病原分离纯化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等,经鉴定为塔氏弧菌(Vibrio tubiashii)。本实验以4株分离自发病方斑东风螺且具有不同程度毒力的塔氏弧菌及东风螺组织样品为研究对象,根据半数致死剂量(LD50)确定菌株毒力大小依次为:BBXP1>FBC1>FB20>FB13,针对17种弧菌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强毒株BBXP1、FBC1中的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携带12种毒力基因,弱毒株FB13毒力基因检出率最低,携带7种,表明弧菌的致病性可能与其携带毒力基因的数量具有相关性。其中,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tlh、胞外碱性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sp、金属蛋白酶基因vtmp、几丁质外切酶基因chi36、锌金属蛋白酶基因vtpA、塔氏弧菌溶血素基因vthA在4株塔氏弧菌中检测均呈阳性,且仅在患有"急性死亡症"的东风螺组织样品中检测出,在健康的组织样品中未检测出。进一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此6种毒力基因在4株不同毒力的塔氏弧菌中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显示,asp、vtpA的mRNA表达量与弧菌的毒力呈正相关,随着塔氏弧菌致病性的增强,vtpA、asp的mRNA表达量呈上升趋势,且菌株的半致死剂量LD50与相对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2=0.933,0.948;P < 0.05);溶血素vthA的表达量则与弧菌的致病性呈现负相关,相关性并不显著(r2=0.2401;P < 0.05),因此推测可能与其致病性关联不大;其它几种毒力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弧菌的毒力相关性不显著(P>0.05),可见同种毒力因子在不同毒力的菌株中相对表达量存在差异,推测塔氏弧菌致病株在侵染螺体的过程主要由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5.
通过正交试验探究不同浓度脱脂乳、甘油和海藻糖组成的复合保护剂对费氏弧菌的保护作用,确定最佳保护剂配比,并进一步研究保护剂对冻干粉发光复苏特性和毒性检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脱脂乳、5%甘油和12.5%海藻糖组成的复合保护剂保护效果最好.添加保护剂后,干粉发光复苏稳定时间从传统的15 min缩短至5~10 min,并能准确检测4种金属的毒性大小.在最佳冷冻保护剂的保护下,费氏弧菌冻干粉在缩短了复苏时间的同时对金属的毒性检测没有影响,有利于费氏弧菌在环境监测中使用.  相似文献   
66.
为掌握秋冬季方斑东风螺养殖系统细菌数量变动情况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试验采用TCBS培养法分别检测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e)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底沙弧菌数量(Sediment Vibrio,SV),用营养琼脂培养法检测螺消化道异养菌数量(Heterotrophic Bacteria of Alimentarytract,AHB),用荧光显微镜法检测水体总细菌数量(Water Total Bacteria,WTB),并对养殖理化因子(水温(T)、盐度(S)、pH、溶解氧(DO)、氨氮(AN)、亚硝酸盐氮(Nitrite))及底质营养盐(总氮(TN)、总磷(TP))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消化道异养菌数量为4.3×104~5.9×106 CFU/g,弧菌(AlimentarytractVibrio,AV)为2.0×102~7.5×105 CFU/g;水体总细菌、水体弧菌(WaterVibrio,WV)数量分别为4.8×104~3.8×105 cells/mL、2.1×102~1.2×104 CFU/mL;底沙弧菌数量为6.0×104~1.9×106 CFU/g。消化道内异养菌及弧菌分别与亚硝酸盐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pH、盐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 0.05);水体中总细菌数量与溶解氧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弧菌与总磷呈显著负相关(P < 0.05);底沙中弧菌数量与各理化因子无明显相关性。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显示,东风螺消化道细菌、养殖水体总细菌及弧菌、底沙弧菌数量在秋季主要受温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影响,而冬季受水体溶解氧的影响更多,在整个养殖期间,需加强对盐度及pH的监控。  相似文献   
67.
使用Vibrio fischeri发光细菌法,评价了工业区和居民区大气颗粒物悬浮液的细菌毒性,并对颗粒物暴露后的老鼠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应用HRGC-HRMS研究了工业区大气中二噁英浓度水平及组分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二噁英呼吸暴露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工业区大气颗粒物的细菌毒性要明显高于居民区,表明急性毒性结果与局地污染排放密切相关;不同粒径分布的大气颗粒物细菌毒性结果产生显著差异,证明毒性成分主要吸附在较细粒径的颗粒物上.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颗粒物暴露后的肺组织病理损伤与氧化性自由基过量产生有关,因此与自由基相关的毒理机制可作为下一步深入研究的路径.4个采样点主动采样、被动采样和大气沉降样品二噁英浓度范围分别为0.034~1.29pg/m3、0.031~0.103pg/m3和0.226~4.67pg/(m2·d),平均值分别为0.366pg/m3、0.063pg/m3和1.82pg/(m2·d);优势组分分别为2,3,4,7,8-PeCDF、2,3,4,6,7,8-HxCDF、1,2,3,6,7,8-HxCDF和1,2,3,4,7,8-HxCDF,2,3,4,7,8-PeCDF、1,2,3,7,8-PeCDD、2,3,7,8-TCDD和2,3,7,8-TCDF,2,3,4,7,8-PeCDF、1,2,3,7,8-PeCDD、2,3,4,6,7,8-HxCDF和1,2,3,6,7,8-HxCDF.成人和儿童呼吸暴露量最大值分别为9.74×10-2pg/(kg·d)和1.28×10-1pg/(kg·d),均低于0.4pg/(kg·d)(呼吸进入人体的每日允许摄入量),表明暴露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68.
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合物体系对青海弧菌的毒性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ALD)、残杀威(BAY)、呋喃丹(CAR)、灭多威(MET)和抗蚜威(PIR)为研究对象,应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五元混合物体系共6条射线(U1,U2,…,U6),应用基于发光菌青海弧菌Q67的微板毒性分析法(MTA)系统地考察了5种农药及其混合物的毒性,以浓度加和(CA)为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协同或拮抗作用)。结果表明,Logti和Weibull函数能较好地拟合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及其混合物对发光菌Q67的浓度-效应数据(R20.99,RMSE0.032);以EC50的负对数值pEC50为毒性指标,5种农药的毒性顺序为BAY(pEC50=2.87)CAR(pEC50=2.67)ALD(pEC50=2.00)MET(pEC50=1.99)PIR(pEC50=1.79);依据CA,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6条混合物射线中,有2条呈加和作用,4条呈拮抗作用,其中U2和U4在整条浓度-效应曲线上呈现了明显的拮抗作用,而U3和U6的弱拮抗作用分别发生在混合物浓度的中高浓度区和中低浓度区;五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混合物的毒性与组分灭多威(MET)的浓度比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r=-0.9238),且线性模型对混合物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69.
70.
)]发光细菌法在水质综合毒性在线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洋发光细菌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作为检测生物,采用冻干菌粉快速复苏技术,研究费氏弧菌在水质检测中的最佳测试温度和有效性测试条件,并对硫酸锌等多种毒物和几种实际水样进行发光抑制作用分析。研究表明,费氏弧菌冻干粉复苏菌液保存在2~5℃条件下能有效测试7 d,最佳测试温度为15℃,最佳测试时间为15 min。氯化汞、硫酸锌、硫酸镉等重金属和苯胺、多菌灵、甲醛等有机毒物对费氏弧菌均具有较强的光抑制作用,也即费氏弧菌对以上毒物较为敏感,并能够连续7 d保持对同一浓度硫酸锌的敏感性较为一致。对几种实际水样的测试和分析表明,以费氏弧菌为指示生物的发光细菌法能够应用于水质环境安全的综合毒性在线监测预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