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安全科学   492篇
废物处理   87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740篇
基础理论   75篇
污染及防治   170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21.
本文在对各种气动性喷嘴及其雾化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雾化喷嘴--旋切式气液两相喷嘴。该喷嘴具有结构简单、喷雾量无限可调、喷雾锥角调整灵活、防堵塞、雾化效果好的优点。通过CFD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在旋切式喷嘴内部液流已经被气流剪切雾化成细小颗粒,其均匀的分散在气流中,在混合室内部形成气液混合流,形成一次雾化。当气液混合流脉冲喷出孔喷时,体积进一步膨胀,同时,高速液滴外部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二次雾化,促进了雾化效果。  相似文献   
922.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技术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物是柴油机排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微粒捕集器能够将排气中的颗粒物过滤,实现90%以上的净化效率,是国际应对未来机动车排放法规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分析近几年国际的研究成果,阐述了颗粒物的组成以及在微粒捕集器中的燃烧过程,并介绍了微粒捕集器的净化机理、材料技术和再生技术。国际研究表明:(1)颗粒物主要由固体碳、可溶性有机成分和硫酸盐三部分组成,在燃烧过程中,可溶性有机物、官能团、高度结晶碳随着温度升高依次燃烧;(2)壁流式微粒捕集器通过扩散、拦截、重力和惯性四种形式将颗粒物拦截过滤;传统的堇青石、碳化硅材料各有优缺点,可能被新型钛酸铝材料取代;过滤体通过增加入口通道体积的方式增加对颗粒物和灰分的容纳能力;(3)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种类繁多,被动再生技术由于对燃油硫含量由较高要求,因此主要在国外采用;国内主要应采用主动再生技术,同时使用燃油添加剂进行辅助再生。  相似文献   
923.
Tyrosinase (TYR) was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to amino-functionalized carbon felt surface via glutaraldehyde-coupling under ultrasonic treatment for 10 min. The resulting TYR-immobilized carbon felt was used as a working electrode unit of bioelectrocatalytic flow-through detector for TYR substrates (catechol, p-chlorophenol (p-CP), p-cresol, phenol etc.). Cathodic peak currents based on the electroreduction of enzymatically produced o-quinones were detected at –50 mV vs. Ag/AgCl. Compared with previous work in which TYR was immobilized onto amino-functionalized carbon felt for 16 hr without the ultrasonic treatment, we succeeded in (1) shortening the enzyme immobilization time from 16 hr to 10 min, (2) enhancing the sensitivity of p-CP, and (3) improving the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p-CP. The ultrasonic treatment during the TYR immobilization step would lead to certain 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immobilized TYR and the morphology of the immobilized TYR-layer on the carbon felt surface.  相似文献   
924.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ixing ratios of methanol/gasoline blends and new three-way catalytic converter on regulated and unregulated emissions, especially VOC and carbonyl compound emissions were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925.
采用输出功率为50 W,频率为40 kHz的超声波作为激发源激发TiO2,比较了分散和悬浮2种不同形态TiO2存在时超声降解乙基紫的情况.结果表明,在高度分散TiO2存在的条件下,超声降解乙基紫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悬浮TiO2,超声照射40 min降解率达到78.45 %,而在悬浮TiO2存在下降解率只有27.12 %,在单纯超声波作用下同样时间内降解率只有10%.另外还研究了不同因素包括: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催化剂加入量、超声功率和温度等对TiO2催化超声降解乙基紫反应的影响,讨论了TiO2催化超声降解乙基紫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26.
为了进一步提高综采工作面空气幕隔尘效率,提出采用新型旋转风幕进行隔尘.根据冲击射流相关理论,推导出了垂帘合理安装位置及垂吊高度.利用旋风分离理论,导出了旋转风幕所能控制的最大粉尘粒径和隔尘效率表达式.借助模型试验,对旋转风幕隔尘下的综采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分布及旋转风幕的隔尘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旋转风幕隔尘时,空气幕气流在煤壁侧形成一旋转风幕,采煤机滚筒割煤所产生的粉尘在该旋转风幕的卷吸作用下,被控制在煤壁侧,并被工作面风流带走;由于垂帘的阻隔作用,空气幕气流冲击顶板后只能往煤壁方向运动,阻止了空气幕将卷吸进来的粉尘带到采煤司机的工作区,提高了空气幕的隔尘效率;旋转风幕隔尘时,司机侧的粉尘质量浓度较普通空气幕隔尘时进一步降低,其粉尘质量浓度由78 mg/m3降低至69 mg/m3,粉尘隔尘效率由81.8%提高至84.2%,提升了2.4%;旋转风幕对呼吸性粉尘的隔尘优势更为明显,司机侧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由14mg/m3降至8 mg/m3,呼吸性粉尘隔尘效率高达92.6%,较普通空气幕提高了6.5%;旋转风幕对不同粒径粉尘的隔尘效率有差异,随粉尘粒径增加,旋转风幕的隔尘效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927.
敏感器的步降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敏感器的加速寿命试验方法,为下一步试验的实施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步降应力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利用逆矩估计法和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加速试验所需的各项参数,为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利用逆矩估计法和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方法对各参数进行估计是有效的,能够分析出样品的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928.
采用自制装置对硝基苯进行降解研究。通过对自制装置中工艺的优选和对臭氧利用率的研究表明,该工艺处理硝基苯废水具有协同效应。臭氧利用率为93.1%,硝基苯降解效率达到95.6%。体系中残存少量H2O2,体系对硝基苯的氧化以羟基自由基为主。  相似文献   
929.
根据气泡产生原因及稳定性分析,结合电厂循环水排水的特性,分析循环水排水产生泡沫的原因,并在工程设计中,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循环水排水掺气,从而避免在循环水排水系统中产生泡沫。经工程运行检验,抑泡消能措施达到了设计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30.
总结了国内外船用溢油回收系统发展现状,比较分析了船用侧挂式和内置式溢油回收系统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结果显示,船用溢油回收系统应主要采用动态斜面式、盘式、刷式和带式收油原理,撇油器收油原理和导油装置结构的不同,回收系统的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有所差别,荷兰VOS溢油回收系统的结构形式与动态斜面式收油原理相结合是未来船用侧挂式溢油回收系统的发展趋势,溢油回收系统内置于双体船中部和单体船舷两侧形式是船用内置式溢油回收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