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3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205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质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超滤(UF)已逐渐成为替代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的最佳选择之一。本研究中采用相转化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二醇(PEG)和二氧化钛(TiO2)共混制得光催化复合分离膜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相应的表征。比较了有无光照条件下,PVDF-PEG和PVDF—PEG—TiO2膜对腐殖酸(HA)的截留和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复合分离膜能提高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并同时降低膜污染。紫外光照强度越强,PVDF-PEG—TiO2膜的抗污染性能越好。另外,光催化能更有效地减少超滤初始浓度较低的腐殖酸溶液过程中的膜通量衰减。  相似文献   
332.
对采出水膜法处理技术中的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以及集成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成本,总结各技术的特点。超滤、微滤主要处理的是水中的油类以及悬浮物和细菌,纳滤对二价离子的脱除率较高,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采出水矿化度。在实际采出水处理中,可综合运用膜技术和生物法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333.
许明  揭大林  张君  涂勇  张磊  喻学敏 《化工环保》2015,35(5):502-507
采用"厌氧水解—缺氧—好氧—二次沉淀—超滤—反渗透"组合工艺进行印染废水的处理回用。运行结果表明,在平均进水COD和色度分别为508 mg/L和1695倍的情况下,COD和色度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4.2%和98.8%,硬度不超过10 mg/L,铁、锰离子未检出,各项指标均达到HJ 471—2009《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中的回用标准。GC-MS分析结果显示,二沉池出水中主要有机物成分复杂,超滤出水中有机物浓度有一定降低,反渗透出水中酸类全部被去除、苯胺类和烷烃类含量明显降低。从染色的白位沾色、手感、颜色和亮度等指标分析,回用水的染色效果远优于工业水。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约1×10~7元,设计规模4 500 m~3/d,回用水规模2 500 m~3/d,回用率55%,回用运行成本1.80元/m~3。  相似文献   
334.
我国地表水源污染物中氨氮是普遍存在的,且难以处理,实验选择混凝-超滤组合工艺,腐殖酸为NOM的代表物,通过考察污染物中氨氮不同含量水平的变化,考察氨氮含量对出水水质、通量下降和污染类型这3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实验条件下,氨氮含量由0.1 mg/L增大至0.5 mg/L时,加快了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最终导致出水有机物含量降低。PVDF和PVC膜的TOC去除率分别提高17.31%和23.21%,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2.78%和11.72%,膜组件通量分别下降了3.51%和10.17%。考察膜污染类型,发现氨氮促进了标准孔堵塞和滤饼层形成,同时削弱完全孔堵塞和中间孔堵塞。  相似文献   
335.
石化综合污水处理厂出水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是生化系统出水残留COD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分子量截留超滤分离、有机物树脂分离等方法对某石化综合污水处理厂出水SMP的分子量分布、亲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样中的SMP占出水残留COD的85%左右。SMP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出水中小于1 kDa的有机物是SMP中的主要物质。树脂分离实验表明,亲水性有机物和疏水酸性有机物分别约占出水SMP的50%和20%,是需要进一步处理削减的主要物质类别。  相似文献   
336.
在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水质标准日益严格的背景下,超滤(UF)已逐渐成为替代饮用水常规处理技术的最佳选择之一。本研究中采用相转化法,将聚偏氟乙烯(PVDF)、聚乙二醇(PEG)和二氧化钛(TiO2)共混制得光催化复合分离膜并对其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能谱仪(EDS)等相应的表征。比较了有无光照条件下,PVDF-PEG和PVDF-PEG-TiO2膜对腐殖酸(HA)的截留和超滤过程中的膜污染情况。研究结果表明,TiO2光催化复合分离膜能提高对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并同时降低膜污染。紫外光照强度越强,PVDF-PEG-TiO2膜的抗污染性能越好。另外,光催化能更有效地减少超滤初始浓度较低的腐殖酸溶液过程中的膜通量衰减。  相似文献   
337.
通过总结大港油田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程超滤反渗透系统设计思路,介绍了目前国际领先的"双膜法"污水回用深度处理技术.着重论述了该工程超滤反渗透单元以及各辅助系统如加药、反洗、化学清洗等系统的设计,研究并探讨了系统设计中膜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思路.  相似文献   
338.
聚合物强化超滤处理含铜废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聚合物强化超滤工艺(PEUF)是一种将高分子聚合物和超滤技术结合的新型、高效的重金属废水治理方法。以壳聚糖(CTS)为聚合物去除水中的铜离子。考察了吸附络合和超滤过程中影响铜去除率的多种因素。结果表明,溶液pH值为6.0、CTS浓度为0.15 g/L和反应时间为60 min时,通过超滤系统后效果最佳。装载比一定时,铜初始浓度的变化对铜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影响。CTS对铜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还研究了超滤膜的污染情况和膜清洗方法,结果表明,酸清洗效果较好,可使膜通量恢复达87%左右。  相似文献   
339.
采用一种由天然油脂蓖麻油磺化制得的磺化蓖麻油作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超滤膜相结合处理含微量Cr3+废水。探讨了膜过程的超滤特性及影响Cr3+去除效果的因素,并对该表面活性剂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做了初步实验。实验表明,溶液中加入Cr3+,磺化蓖麻油截留率明显增大,可见磺化蓖麻油胶束在水溶液中与Cr3+作用可形成比纯磺化蓖麻油胶束更大的胶束或胶束聚集体。经过超滤膜过程处理,透过液中Cr3+浓度〈0.254 mg/L,用于含Cr3+废水处理,可达到国家废水排放标准或装置回用要求。初步回收实验表明,磺化蓖麻油在酸性条件下析出,通过离心法可将其从浓缩液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340.
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士明  刘玲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565-2570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作为超滤的预处理工艺,对印染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微絮凝直接过滤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和不同预处理方式砂滤、微絮凝、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超滤膜污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对浊度、色度和COD平均去除率为99.2%、87%和56%;出水水质能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与其他预处理方式相比,微絮凝直接过滤能大大地减轻超滤膜的负荷,延缓膜的污染,微絮凝直接过滤是一较优预处理工艺。由于采用变孔隙滤料,该系统具有用药量省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