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篇 |
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3篇 |
环保管理 | 16篇 |
综合类 | 33篇 |
基础理论 | 4篇 |
评价与监测 | 6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岗位角色不清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明确轨道交通关键岗位角色的安全职责分布,本文以系统调度岗位为研究对象,基于法律法规及企业规章,通过访谈及现场调研手段,应用功能共振分析方法(FRAM)构建系统调度岗位角色安全职责功能分布网络图,呈现出系统调度岗位内多角色间的安全职责联系,结果表明:辨识出系统内10项失效功能连接;值班经理未接受岗前培训、系统调度应急处置教材中危险场景辨识部分内容不足、同值系统调度员未了解监督时的注意事项以及调度通讯设备运营异常等4个失效功能连接的耦合结果易导致轨道交通运营异常.企业应就这4方面提升和优化关键岗位角色安全职责分布. 相似文献
12.
13.
为准确地评估突发事件下轨道交通网络的脆弱性,提高网络抵抗风险的能力,在轨道交通拓扑脆弱性研究的基础上,考虑网络中实际的客流以及站点失效情景下公交对客流的接驳作用,基于用户的平均出行时间损失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以上海市地铁网络为例,识别出网络中的关键站点,同时,分析不同公交接驳效率对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4.
郑启浦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0,3(1):29-35
世界各国都在研究解决大城市的交通问题,其研究解决的共同特点是着重考虑速度快、时间准、距离长、运能大、质量高、造价低、对城市环境污染少等方面的原则。单纯从扩宽和延长线路,增加车辆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大城市的交通运输量的要求。为了减少地面交通的拥挤,改善大城市的环境噪声,世界各国都采取向地下和地面空间发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取代了多年来一直以公共汽车和电车为主体的城市交通。本文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我国大城市的特点,参考国外的经验,在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时,如何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少受污染和影响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并对如何评价快速轨道交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提出了评价的方法、步骤、内容、范围等。 相似文献
15.
依据相关设计规范,轨道交通全封闭声屏障应设置不少于水平投影响面积5%的自然排烟通道,这将直接导致全封闭声屏障顶部严重漏声。为减少全封闭声屏障顶部漏声,提出并设计了全封闭声屏障顶部开口处百叶吸声体。采用SoundPLAN噪声预测软件,模拟全封闭声屏障顶部开口位置安装百叶吸声体前后对周边敏感建筑的噪声影响。在全封闭声屏障顶部开口位置处安装百叶吸声体后,敏感点的噪声值比安装前明显降低;不同厚度和不同材质的百叶吸声体对全封闭声屏障整体降噪效果均有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封闭声屏障顶部开口位置安装百叶吸声体可以提高声屏障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城市轨道交通引起的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本文以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为例,分析本工程的电磁辐射污染源,采用类比方法,预测和评价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电磁辐射防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工程的声屏障设计体系进行了梳理,对比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声屏障专业设计标准与综合性规范的差异,并给出了对设计标准的改进建议。文章还对现行的声屏障评价标准进行了剖析,指出了轨道交通工程声屏障评价标准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上海地铁来说,2009年12月22日简直就是一个“噩梦”,那天,上海地铁1号线接连发生了4起事故。事故发生后,上海市市长韩正于次日表示,上海要及时调整建设方针和管理理念,把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集中力量搞好。他还强调,对于一段时间以来上海轨道交通接连发生事故的现象,各有关方面必须冷静思考,客观分析事故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浮置式减振措施的减振降噪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轨道交通地下隧道振动传播特征出发,说明了地下振动的传播规律,并给出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地下振动影响范围的经验公式;结合地下振动激发频率特征的分析,对减振措施的减振效果的合理评价量进行了分析,指出采用Z计权减振效果评价量将获得与实际应用效果一致的降噪效果。结合两种浮置式减振措施减振降噪效果的实测,指出浮置板道床的减振效果应采用安装减振垫浮置板道床前后桥面的Z振级差来评价,而不宜采用轨面与桥梁直接的振级落差来评价。对橡胶减振垫以及钢弹簧浮置板的实测减振降噪效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在给人们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给沿线环境带来了相应的振动和噪声影响,其中振动影响问题日渐突出。虽然目前对减振措施十分重视,减振路段比例往往占到全线总长度的40%~60%,但在老城区段仍然不断出现振动方面的投诉。同时过度提高减振措施的等级或长度不仅会造成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