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90篇
基础理论   36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王雅琦  朱丽娜  李奎  王琪  王康  郭岩彬  李花粉 《环境科学》2019,40(10):4654-4660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粒径纳米硒(Se NPs)和不同p H条件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及水稻(Oryza sativa L.)吸收、转运硒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和水稻对不同粒径(50、100和150 nm) Se NPs的吸收规律不同. 24 h和72 h处理下,小麦根系对3种粒径Se NPs的吸收无显著差异,但其地上部中的硒含量(以干重计,下同)在50 nm Se NPs处理下达到最高,分别为(1. 89±0. 47)μg·g-1和(5. 18±1. 51)μg·g-1.硒在小麦体内的转运系数也在50 nm Se NPs处理24 h时显著高于其他粒径Se NPs处理2. 38倍(P 0. 05).对于水稻而言,50 nm Se NPs处理24 h时根系中的硒含量分别比100 nm和150 nm Se NPs处理增加了11. 18%和41. 81%,但在72 h时3种粒径Se NPs处理间根系对硒的吸收无显著差异.同时,硒在水稻中的地上部含量和转运系数也在50 nm Se NPs处理达到了最大值.另外,p H条件也会影响植物对硒的吸收和转运. Se NPs处理24h时,小麦根系在p H为6时对硒的吸收量最大,并高于亚硒酸盐处理89. 47%,但在p H为4时小麦对硒的转运能力最强.水稻在p H较低时(p H为3. 5和5. 5),对Se NPs的吸收量显著低于亚硒酸盐,且Se NPs在p H为3. 5时更易转运.以上结果表明水稻和小麦均可以吸收Se NPs,并且在p H较低的环境下Se NPs粒径越小越容易在植物体内转运.  相似文献   
142.
硫酸盐对两种硒形态处理下小麦硒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硫酸盐处理下小麦对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吸收与转运规律,通过溶液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硫硒交互下小麦各部位的硒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无硫处理相比,0.1 mmol·L-1硫使小麦对硒酸盐的吸收潜力(Vmax值)和亲和力(1/Km值)分别降低了25.7%和90.8%,硫酸盐主要是通过降低小麦根系对硒酸盐的亲和力来缩小其与亚硒酸盐的吸收差异.小麦硒转移系数(TF值)随亚硒酸盐浓度的升高显著下降,降幅最高达35.3%,硫酸盐对其无显著影响;TF值随溶液中硒酸盐浓度的升高显著上升,最高增幅达53.8%,硫酸盐对其有显著促进作用.经亚硒酸盐处理后,无论施硫与否,小麦根部累积的硒均会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向地上部运输;而经硒酸盐处理后,小麦根部累积的硒只在硫酸盐存在下才会随培养时间的延长显著运往地上部.富硒地区施用硫肥既可防止土壤硒的过度消耗,又可促进硒向可食部位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3.
为掌握我国水稻和小麦作物的重金属污染情况,收集了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小麦-土壤系统中的砷(As)、镉(Cd)、铬(Cr)和铅(Pb)含量,综述了其吸收、转运、积累机制和有效的修复措施.结果表明,我国粮食主产区水稻及小麦籽粒的Cd超标率达31.3%和22.2%,Pb的超标率达26.2%和32.1%,污染情况较为突出;降低...  相似文献   
144.
聚磷菌生物除磷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水中过量磷酸盐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物除磷是一项新型的水处理技术。聚磷菌生物在多聚磷酸盐的合成和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目前聚磷菌生物除磷的生化机理,聚磷过程中涉及的主要酶类及磷酸盐转运过程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45.
苦荞低镉积累品种筛选及富集转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省毕节市7个本地苦荞品种为供试对象,采用田间小区模式,研究受Cd污染的农用地上,不同品种苦荞植株对Cd的积累能力差异,探讨苦荞不同部位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筛选出低Cd积累品种并分析其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7个苦荞品种根部与籽粒两个部位Cd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根部表现在黔苦4号(2.31 mg/kg)与黔苦6号(1.41 mg/kg)差异显著,籽粒表现在黔苦2号(0.22 mg/kg)与黔苦3号(0.12 mg/kg)差异显著;(2)Cd在苦荞不同部位富集能力表现出叶>茎≈根>颖壳>籽粒的特征,苦荞主要将Cd积累在根、茎、叶部位,籽粒对Cd的富集转运能力较低;(3)7个苦荞品种地上部分富集系数与转运系数皆小于1,其中黔黑苦1号与黔苦3号籽粒Cd浓度为0.12 mg/kg,植株、籽粒Cd积累量的系统聚类分析将其列为较低值类品种,可推选为低Cd积累品种;(4)低Cd积累苦荞品种的筛选对威宁Cd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供试7个苦荞品种籽粒Cd超标率为100%,当地部门应关注苦荞Cd超标问题,加强选育适宜该地区种植的低Cd积累苦荞品种。  相似文献   
146.
溢油回收能力、临时储存能力和转运能力是溢油应急反应中的三个重要因素,我国现有标准规范仅对三者分别提出了定量或定性要求。本文结合我国现有溢油应急船舶装备的性能和历史事故经验,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效率角度分析了三者的关系,提出了三者之间的定量数值模型,对我国水上溢油应急能力的提高将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7.
无机砷和甲基砷在水稻体内吸收运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贾炎  黄海  张思宇  钟敏  孙国新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483-2489
由于含甲基砷的农药残留或土壤中微生物的砷甲基化作用,除了无机砷,水稻籽粒中也可以检测到相当含量的不同形态的甲基砷.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形态砷在水稻幼苗中的吸收、转运、转化和外排.结果表明,水稻中各形态砷的含量排序为:亚砷酸盐(As(Ⅲ))>单甲基砷盐(MMA(Ⅴ))>砷酸盐(As(Ⅴ))>二甲基砷盐(DMA(Ⅴ)),但从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系数排序为:DMA(Ⅴ)>As(Ⅲ)>As(Ⅴ)>MMA(Ⅴ).实验中未发现水稻体内无机砷向甲基砷的转化,甲基砷向无机砷的转化比例也较低,但观察到MMA(Ⅴ)部分被还原为MMA(Ⅲ).相比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吸收量,DMA(Ⅴ)在水稻中通过木质部(向上)和韧皮部(向下)的转运比例在4种形态砷中最高.甲基砷(MMA(Ⅴ)和DMA(Ⅴ))通过根系外排的速率和比例明显的高于无机砷(As(Ⅲ)和As(Ⅴ)).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砷的累积与其在水稻体内的吸收、运移及砷的根系外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8.
水稻磷盈亏对镉吸收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磷(P)是作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Cd污染耕地中P盈亏对水稻Cd吸收转运的影响和效应还不清晰.通过水培试验施加不同水平的P(NaH2PO4),研究Cd胁迫下,缺P(1.5~6.0 mg·L-1,以P元素计,同下)和富P(12.0~48.0 mg·L-1)对水稻Cd吸收、转运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1) Cd胁迫下,ρ(P)的增加(1.5~48.0 mg·L-1),水稻生物量无明显变化,叶片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高浓度的P抑制光合色素的合成;(2)在缺P和富P条件下,随着P浓度的提高,水稻各部位Cd的含量增加,尤其是糙米中Cd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32.1%和191.2%;(3)糙米的P/Cd比值在缺P和富P下呈现分段减少规律,同时糙米中Cd含量与P/Cd呈显著(P<0.01)负相关. Cd胁迫下,水稻缺P和富P时提高P浓度均会促进水稻根系对Cd的吸收与转运,提高Cd在地上部位的累积,增加稻米Cd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9.
锰矿修复区泡桐与栾树生长与重金属积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潭锰矿废弃地种植泡桐和栾树,建立了4hm2生态修复示范区.工程区基质Mn平均含量高达20041mg/kg,Pb、Zn、Cu、Cd含量也远超过湖南省和全国的背景值,属复合型重度污染.污染区不覆土,苗木移植前每株根际定量施用了含有自污染区矿渣分离出的抗性菌株的专用有机肥.种植两年后,泡桐和栾树成活率均达到83%以上.泡桐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栾树,两种植物叶的重金属含量均大于根和茎,泡桐Mn、Cu、Zn的浓度和积累量显著高于栾树.5年生泡桐Mn积累量达到2295g/hm2,转运量系数为2.32.试验证明,采用有机菌肥改良根际环境后,泡桐与栾树均可作为锰污染区的修复树种,而泡桐的生长速率和重金属的耐受和积累性能优于栾树.  相似文献   
150.
为探究添加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镉(Cd)在土壤淹水条件下于土壤和水稻间的迁移、积累及形态变化情况,文章分析了水稻在同一重金属Cd超标土壤条件下的重金属吸收量。该实验通过盆栽模拟了水田长期渍水的状况,研究了5种改良剂:硫酸亚铁(FS)、稻壳生物炭(BC)、碳酸钙(LS)、纳米零价铁(n ZVI)、铁锰改性生物炭(FMBC)在不同添加量条件下(质量分数2‰、4‰、6‰)对水稻(梦两优丝苗)生长以及吸收Cd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改良剂都能明显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除FS外都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增幅在0.26~0.98个单位之间,使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下降了16.13%~60.09%;FS使pH降低了0.02~0.15个单位,使土壤的有效态Cd含量上升了0.70%~3.21%。(2)除FS外的4种改良剂都显著降低了水稻根、茎叶、糙米中Cd含量,糙米中Cd含量都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Cd的限量值(0.2 mg/kg),土壤Cd的钝化效果依次为:LS>BC>FMBC>nZVI>FS。其中,FMBC在4‰添加量时对抑制糙米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