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211篇
废物处理   62篇
环保管理   29篇
综合类   219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2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1.
蒋敏  方万军 《火灾科学》2021,30(1):24-29
为了研究混凝土材料的结构与力学特征受火灾热-冷作用的影响规律,通过测量不同热-冷作用次数下的试样质量和密度损失率定量表征了混凝土结构损伤程度;通过开展单轴压缩实验对热-冷作用对其力学行为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进行XRD衍射实验和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混凝土的成分与微观结构进行探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火灾热-冷作用下,...  相似文献   
812.
再生混凝土材料是对以往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剩余废料和材料的再利用,具有良好的力学特性,为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提供良好的条件。为研究外掺硅粉对低强度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以硅粉掺量为控制参数,对不同掺量硅粉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硅粉可以显著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硅粉掺量的增加,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硅粉填充了混凝土内部较大孔隙,引起其孔隙率降低,改善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宏观表现为抗压强度随硅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13.
采用地震工程开源模拟软件OpenSees(Open System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imulation)对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布加固高强钢筋混凝土方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Steel02Material和Concrete02Material材料本构模型模拟了CFRP布加固高强混凝土方柱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轴压比和剪跨比这2个因素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将所得数值分析结果与相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对比后发现:基于Steel02 Material和Concrete02 Material材料本构,利用OpenSees,可以较好地模拟CFRP布加固高强混凝土方柱的抗震性能,并且与试验结果(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水平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能够较好地吻合,从而说明该数值分析方法还可以准确地反映出轴压比和剪跨比对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14.
为了降低建筑垃圾肆意堆放造成的围城风险,提高建筑垃圾高值资源化利用程度,增强再生材料工程安全性能,采用控制变量法,开展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杂质种类及含量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配合比条件下,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满足C25强度等级要求,且具有较高的安全余量,表现出韧性强,抗变形性能好等力学特征。混凝土性能主要受再生骨料杂质含量、吸水性、粘合性、填充性等因素影响。其中,木屑和金属可显著提高混凝土浆体的粘聚性,降低流动性,最大降幅接近50%。而玻璃提高了混凝土拌料的流动度,最大增幅达32%。当玻璃掺入量达到6%时,混凝土28d抗压强度约18MPa,降幅接近50%,严重制约混凝土安全性。因此,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时,应提高骨料除杂分选效率,降低再生骨料的含杂率,其杂质总含量宜低于3%,以保障再生混凝土的安全性及工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