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6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142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240篇
综合类   841篇
基础理论   168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5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了从人的心理角度解释事故发生的原因,研究消除和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以行为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去研究实践活动中涉及人的行为规律和特点,开展人的行为模式研究。在分析安全视角下人的主要心理因素及心理效应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心理因素下不安全行为形成模式,继而用心理学效应诠释了事故致因,提出了事故发生的内在心理机制。从人内在心理角度去理解和研究事故预防是安全科学研究的必然趋势,心理探究能为事故致因分析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心理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2.
153.
为探究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致因机理,以计划行为理论(TPB)为构架,引入风险感知和风险倾向2个变量,提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对436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构建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提出的假设关系路径进行检验,并得到标准化路径系数。结果表明,态度、风险感知、风险倾向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行为意向,主观规范和风险感知又以态度为中介变量显著影响行为意向,对旅客客舱不安全行为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分别为风险感知、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风险倾向和主观规范。  相似文献   
154.
为了分析影响矿工不安全行为决策的成本收益因素,扩展不安全行为的研究方向,基于行为经济学,构建矿工不安全行为决策模型,模型包括矿工属性、管理者属性以及矿工之间的交互影响规则。利用Netlogo工具进行仿真模拟,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正向激励水平对抑制不安全行为效果显著,同时,维持合理的工作时间对保障安全生产意义重大,从而为煤矿企业控制不安全行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5.
为全面认识驾驶人行为及风险感知并分析行为成因,从驾驶人生理因素着手,从驾驶人视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肌肉骨骼疾患3个方面梳理国内外驾驶人行为及风险感知的研究成果与研究不足。研究结果表明:驾驶人的生理疾病对其驾驶能力和危险感知存在显著影响;生理疾病严重程度与异常驾驶行为中的一般性失误、危险性失误行为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疾病严重程度越高,出行失误行为的频率越高;之后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着手,针对驾驶人的不同属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6.
为研究在巨大工作压力下,矿工的心理因素与工作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关系,以问卷的形式调查陕西省2家具代表性煤矿的工人,分别以矿工的心理因素、工作压力反应和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作为外生变量、中介变量和内生变量,构建心理因素、压力反应和不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对调研数据处理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本研究中的4项心理因素,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显著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性格因素、心理素质和注意力对压力反应有显著影响;工作态度与煤矿工人的压力反应的关系不显著;性格因素、心理素质、注意力和工作态度通过影响矿工的压力反应,间接影响矿工的不安全行为。  相似文献   
157.
《环境教育》2010,(3):54-55
<正>1月17日中午12点左右,从广州二号线万胜围站开出的地铁车厢里,20多名只穿短裤,露出大腿的青年男女旁若无人地翻阅报纸或看书,此举引来很多乘客的关注。据称,这群年轻人是想借此宣传  相似文献   
158.
魏后凯 《绿叶》2010,(8):20-24
新能源产业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是正常的,适度的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在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上,应区分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以民间投资为主体,但政府也应加强引导,规范民间投资行为,杜绝恶性圈地、盲目扩张,实现新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合理区域分工。在资源配置上.政府规划和市场配置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高效的市场配置为基础,以政府规划弥补市场配置的弊端.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59.
余谋昌 《绿叶》2010,(10):85-85,87-92
中国环境伦理学只有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形成自己的环境伦理理论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对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作用。中国环境伦理学学派的建构不能像西方一样走不同学派争论的路,而应朝建立统一、开放、完整的环境伦理学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要对西方不同学派的理论进行整合。实践是环境伦理学的精华。我们需要通过对社会不同角色、不同阶层人的伦理态度、伦理行为的研究,来制定一套比较和谐的、符合我们社会实际情况的环境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60.
本文构建了消费者在实现食品安全需求过程中所采取的标识选择行为和自我保护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标识选择行为"指消费者购买具有食品安全认证的食品,"自我保护行为"指消费者在购买中或购买后对食品采取的后续加工处理行为。以新鲜蔬菜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在北京市开展消费者行为调查,并收集有效问卷463份。统计结果显示,有76%的消费者在最近一个月内购买过认证蔬菜,有85%的消费者在食用蔬菜前采取过自我保护措施。考虑到两种行为的"截断性"特征和"似无关性"联系,本文采用二元Tobit模型进行了计量分析,计量估计结果显示,行为效率因素和收入因素对消费者购买认证蔬菜和采取自我保护措施都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消费者对任一种行为的知识水平和信任程度对消费者采用该行为实现食品需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收入因素对两种行为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非工资性收入对两种行为都具有促进作用,而工资性收入对"标识选择行为"具有正向影响,而对自我保护行为则具有负向影响。说明相对于标识选择,自我保护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策略,工资率越高,自我保护的机会成本越高,因而消费者采取的自我保护行为强度越低。此外,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实现食品安全需求的途径有所差异:年龄低的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购买更多的认证蔬菜,年龄高的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采取更高强度的自我保护措施。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通过开展消费者教育和培植消费者信任都有助于实现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而促进收入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行为的影响则并不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