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0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317篇
安全科学   587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182篇
综合类   1464篇
基础理论   420篇
污染及防治   138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13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微量营养物质对有机废水厌氧消化过程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通过向处理酸性葡萄酒蒸馏废水的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投加微量营养物质的试验,得出利用微量营养物质调控厌氧消化过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Fe、Ni、Co组合不仅能加快挥发性有机酸(VFA),特别是丙酸的降解速率,进而提高厌氧反应器的溶解COD去除率,同时,还有利于厌氧反应器有机负荷的快速提升和较强pH缓冲能力的形成。B族维生素对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不大。Fe对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有一定影响,但效果也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232.
利用土柱实验装置,以平顶山矿区地下水补给区内采集的新近系泥灰岩和乌江河河水作为岩样介质和入渗水样,开展模拟溶解性有机质迁移转化的室内土柱淋滤实验,分析了不同温度和渗透流速条件下溶解性有机质的迁移转化特征。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质在泥灰岩中主要是通过对流、弥散、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泥灰岩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作用随之减弱,生物降解作用则相应增强;渗透流速增大时,泥灰岩对溶解性有机质的吸附作用和生物降解作用均是相应减弱。  相似文献   
233.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各类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和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这一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由于突发性污染事故具有爆发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以及影响的广泛性和长期性等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这类事故的发生以及提高对事故处理处置应变能力,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系统,加强各级环境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提高其应急监测能力,意义十分重大.环境应急监测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环境应急监测已成为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现状,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34.
张春水 《环境科技》2006,19(5):56-57
论述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的作用,对制约验收监测规范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35.
谢石 《世界环境》2012,(6):57-59
在距离地球表面15—50公里的高空平流层,有一层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由于具有吸收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有害紫外线的功能,臭氧层对保护人体和其他生物免遭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短波辐射的照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因此被亲切地称为“地球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236.
发现1株对银离子有强吸附能力的蜡状芽孢杆菌HQ-1,研究了其对银离子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菌体对银的吸附量可达91.75 mg/g,吸附过程符合Pseudo-second Order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高达0.999 9;吸附热力学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相关系数为0.99;考察菌体浓度和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发现,菌体浓度增加有利于对银离子的吸附,温度对吸附影响较小;FTIR、SEM及EDAX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存在2种吸附机理,一为菌体表面一些含氮氧的基团对Ag+的络合作用,二为菌体分泌的胞外多糖等物质对Ag+的微沉淀成晶作用.  相似文献   
237.
废茶枝叶对黏土中六价铬的吸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废茶枝叶中茶多酚对Cr(Ⅵ)在黏土介质中的吸附作用。探讨pH、反应时间、废茶枝叶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简述了茶多酚、Cr(Ⅵ)和黏土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含Cr(Ⅵ)的黏土中投加废茶枝叶时,黏土对Cr(Ⅵ)吸附能力明显增强,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中性条件下茶多酚将Cr(Ⅵ)还原为Cr(Ⅲ),并与Cr(Ⅲ)形成配合物,该络合物与黏土颗粒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增强了黏土对铬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238.
239.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具有廉价、生态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采用两种多酚提取方法提取并测定了4种挺水植物(菖蒲、香蒲、梭鱼草、水花生)的多酚含量,并研究了植物体内多酚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挺水植物体内多酚含量各异,其浓度范围为2.420~7.298mg/g,且多酚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增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可为利用植物多酚控制水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0.
针对坡地表土流失的情况,利用生长迅速、对环境要求不高的麦冬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叶麦冬有很好的固土护坡作用,且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