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6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19篇
安全科学   1358篇
废物处理   146篇
环保管理   285篇
综合类   922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66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为了确定大断面掘进工作面压入式风筒的最佳安设高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模拟了风筒中心距底板6 m、4.5 m、3 m、2 m以及风筒安设于洞室顶部时,通风20 min后爆破炮烟(CO)的稀释效果,并求解了各种风筒布置情况下不同断面的通风死区比例。结果表明,通风排烟效果最差的情况为风筒固定于侧帮距底板6 m时,其次为风筒固定于侧帮距底板4.5 m时,再次为风筒固定于顶部中央时,风筒固定于侧帮距底板2 m时CO在巷道内的呼吸带高度沿程浓度分布与风筒距底板3 m时差别不大,但风筒中心距底板2 m时容易造成掘进工作面上隅角炮烟和粉尘的积聚。因此,大断面掘进工作面压入风筒最佳安设高度为3 m。  相似文献   
152.
四面八方     
<正>全国化工安全生产知识电视大赛走进淄博本刊讯2014年5月26日,"全国化工安全知识电视大赛——走进淄博"在山东省淄博市圆满结束。经过15天13场次的初赛选拔,最终选出18支代表队参加市级比赛的角逐,然后决出6支代表队进入  相似文献   
153.
陈超  陈紫光  吴玉琴  魏绅  王平 《环境科学研究》2017,30(11):1761-1768
我国京津冀地区近年频遭大气PM2.5污染侵扰,相关研究表明,既使关闭建筑外窗,大气中PM2.5仍可以通过渗透通风方式进入室内污染环境.为定量评价建筑渗透通风及无室内污染源条件下建筑结构(如外窗缝隙结构、房间建筑结构等)对室内ρ(PM2.5)的影响规律,基于北京市东城区、朝阳区6个不同建筑结构的房间室内外ρ(PM2.5)实时监测数据,重点比较分析了建筑结构对室内外ρ(PM2.5)关联特性的影响规律.此外,根据颗粒物穿透特性及沉降特性机理,提出了反映建筑外窗缝隙结构(如缝高、缝深)的无量纲特征参数AP与反映房间建筑结构(如层高、开间、进深)的无量纲特征参数Ak.在前期提出的室内ρ(PM2.5)预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二者(AP与Ak)对室内ρ(PM2.5)影响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当室外PM2.5污染程度与气象条件一定时,建筑结构对I/O[室内外ρ(PM2.5)之比]影响较大,其范围在0.4~0.7之间;随着建筑外窗气密性等级的提高,对应室内ρ(PM2.5)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建筑外窗缝隙结构对室内ρ(PM2.5)影响程度远大于房间建筑结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建筑外窗缝高每降低50%或缝深每提高50%,对应室内ρ(PM2.5)约可下降33.6%与31.9%.研究显示,气密性等级较高的建筑外窗缝隙缝高往往较小、缝深较长,渗透通风条件下对控制室内ρ(PM2.5)水平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4.
在湿式静电除尘器Ionizing wet scrubber(简称IWS(R))中,废气中的粉尘在-30 kV DC高压直流电场中充分荷电后,小部分粉尘吸附到电极上,为了达到较好的清灰效果,用循环水持续冲洗电极,随后大部分粉尘随气流进入填料Tellerette(R)塔中并吸附在填料表面;此时有毒、有腐蚀性和恶臭的气体也被吸收到填料塔中,然后也采用循环水流对填料进行连续冲洗,最终达到废气除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5.
湿式电除尘器将水雾除尘与电除尘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细颗粒物进行收集,抑制了二次扬尘的发生。通过研究电除尘器喷淋系统的雾化特性,以及不同供水压力对水雾荷电的影响,并测得其分级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供水压力为0.4 MPa时,湿式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大于99.5%;在喷雾粒径为100μm时,对10μm以下的细颗粒物除尘效率大于92%。通过分析,为湿式除尘器喷淋系统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6.
国家和地方陆续制定出更严格的地方大气颗粒物排放标准,新修订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又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加强对大气固定源颗粒物的治理,提高除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效率,可降低中PM2.5的污染浓度,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与其他除尘技术相比袋式除尘技术在治理大气固定污染源PM2.5污染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可为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具有较高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新型烟气净化装置(LAPD)运行参数变化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APD的除尘效率随着溢流口液面高度的增大而提高;随着环形管高度的增大而先提高后下降。通过正交试验,建立了LAPD的最佳工况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58.
依据钢铁厂烧结烟气的特点,介绍了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技术的工艺处理系统原理、具体系统组成和该工艺的先进性,并结合了河北省某钢铁厂2台105 m2烧结机烟气脱硫除尘项目具体的设计、施工和安装调试,分析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技术的脱硫除尘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具有脱硫除尘效率高、工艺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是一种值得在烧结烟气脱硫中推广应用的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59.
书讯     
<正>张殿印、王海涛主编的《袋式除尘器管理指南—安装、运行与维护》,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3年11月出版,全国新华书店和机械工业出版社官网发行。该书是专门介绍袋式除尘器安装、运行与维护的管理技术书。全书约75万字,共分为8章,分别介绍袋式除尘器的分类、性能、选择,袋式除尘器安装准备、安装流程,安装方法与验收,袋式除尘器调整试验、运行操作、维护保养、故障排除和袋式除尘系统运行管理。本书内容全面,资  相似文献   
160.
Bioaerosols from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re a significant subgroup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the present study,airborne microorganisms generated from a wastewater treatment station(WWTS) that uses an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were diminished by ventilation.Conventional sampling and detection methods combined with cloning/sequencing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groups,concentrations,size distributions,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before and after ventilation. There were 3021 ± 537 CFU/m3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926 ± 132 CFU/m3 of airborne fungi present in the WWTS bioaerosol.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entilation reduced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air in the WWTS. Over 60% of airborne bacteria and airborne fungi could be reduced after4 hr of air exchange. The highest removal(92.1% for airborne bacteria and 89.1% for fungi) was achieved for 0.65–1.1 μm sized particles. The bioaerosol particles over 4.7 μm were also reduced effectively. Large particles tended to be lost by gravitational settling and small particles were generally carried away,which led to the relatively easy reduction of bioaerosol particles0.65–1.1 μm and over 4.7 μm in size. An obvious variation occurred in the structure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when ventilation was applied to control the airborne microorganisms in enclosed spa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