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802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34篇
综合类   813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14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防灾博览》2011,(2):22-23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在位于宫城县以东的西太平洋国际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发生了9.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震中距仙台约190公里,东京有强烈震感。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延安地区历史时期旱灾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明清旱灾差异和气候的不同。结果表明,延安地区明代(1368-1643年)276年内,共发生旱灾115次,平均每2.4年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17次,中度旱灾52次,大旱灾34次,特大旱灾12次。清代(1644-1912年)的269年里,共发生旱灾35次,平均7.7年发生1次;其中轻度旱灾6次,中度旱灾25次,大旱灾3次,特大旱灾1次。延安地区明清旱灾差异显著,明代旱灾频次是清代的3.2倍;明代旱灾等级比清代高,前者大旱灾与特大旱灾占旱灾总数的40%,后者的仅占11.6%。明代干旱气候事件频繁,清代干旱气候事件少见。延安地区明代旱灾发生频繁和等级高的原因是当时气候变干和干旱气候事件频繁出现引起的,说明明代是气候较为干旱的时期。延安地区清代旱灾频次低和等级低是当时降水量较多的结果,说明清代是较湿润的时期。明代和清代大旱灾发生时的年均降水量为440mm左右,特大旱灾发生时的年均降水量为360mm左右。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环境质量要求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水价标准亟待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中  周芳 《环境保护》2013,41(6):42-44
2001—2010年,我国累计发生5790次水污染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2010年紫金矿业污染事件,水污染话题自进入公众视野后持续发酵。2013年伊始,关于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争论尚未散去,"山东等地化工、造纸等企业将致命污水用高压水井压至地下致水污染"的消息又引发了广泛关注,地下排污成为众矢之的。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水污染事件的高发期,水污染防治俨然已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之一。为了治理水污染和保护水环境,政府采取了多种手段。2001—2010年,政府累计投入约180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水污染治理。"十一五"期间,我国COD排放量下降12%,提前1年完成了10%的减排目标。但是,我  相似文献   
994.
《世界环境》2013,(6):7-7
雅典,一座美丽而古老的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孕育了西方文明,但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加上其自身的地理位置特点,群山环绕,西面是艾加里奥山,北面是帕尼萨山,东北面是彭特里山,东面是伊米托斯山,西南面则是圣罗尼克湾,这种会导致逆温现象的地理位置,使得雅典近些年来的空气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她的美丽也为此折扣减分。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近5年来10起典型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旨在发现不同阶段引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从而预防和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为人们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996.
全球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化使得人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愈加严重,环境危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上升,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当今社会公共管理的主要议题。本文从环境危机事件的内涵与制度学诱因出发,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危机影响下环境政策变迁的过程、模式以及机制进行评述。研究表明,制度供求不匹配所带来的制度非均衡是导致环境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之一;环境危机事件有利于打破原有环境政策渐进性过程的路径依赖性,通过改变政府、公众、企业及其他利益相关体的机会格局与资源条件从而为主要政策变迁提供可能性。因此,危机事件影响下的环境政策变迁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途径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正处于“非稳定状态”的环境危机多发阶段,需要借鉴国外理论模型进行本土化研究。加强多学科之间的融合和有关理论的实际应用,为具有不同经济制度发展水平的地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对当前中国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制定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法律体系三个方面,建立、健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98.
采用便携式GC/MS建立了含硫有机恶臭气体应急监测方法。通过稳定性试验,选用硅烷化苏玛罐作为存贮标准气体的容器。比较Tri-bed和Tenax 2种填料对含硫有机恶臭气体的吸附能力,发现采用Tri-bed填料的捕集管吸附能力好于Tenax。通过优化分析条件,使得4种含硫有机恶臭物质(二甲二硫、乙硫醚、噻吩、二硫化碳)分析时间在5 min内。使用Entech 4600动态气体稀释仪将标准气体分别稀释20倍、40倍、50倍、80倍、100倍后分析并建立标准曲线,发现标准曲线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7%。采用便携式GC/MS配置的手持探头采集200 mL样品,对样品中的二甲二硫、乙硫醚、噻吩、二硫化碳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9~29μg/m3)、相对标准偏差小、分析时间短的优点。通过实样分析证明该方法适用于大气中含硫有机恶臭气体的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999.
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将核电安全再一次推到风口浪尖。福岛核危机会不会演化成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核能究竟是不是一只被打开的"潘多拉盒子"?核能开发过程中的"零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环境保护部出台的《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指南(试行)》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中两种环境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原理、评估程序、评估重点、指标设置、分级原则的比较,并结合案例,进一步分析了两套评估方法对企业日常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的作用。经比较分析后,两套评估方法在石油石化行业应用时,方法原理和评估目的一致,但因指标侧重不同,导致评估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量大,却难以实现石油石化企业环境风险分级管理的目的,危化品环境风险评估过程更具指导性,但危化品名录的局限导致评估不能覆盖突发环境风险的物质,据此提出了两套方法融合后开展日常环境风险评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