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34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8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61.
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探索性地运用三相泡沫新技术,预防和控制煤层自燃发火取得成功,日前,该项成果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二等奖。  相似文献   
362.
韩素芹 《安全》2008,29(2):44-44
聚氨酯软泡亦称海绵,由于其原料的易燃性和生产工艺、产品自身性能的特殊性,在制造过程中极易发生自燃。此类火灾多发生在深夜,且现场存留痕迹少,给火灾的认定带来很大困难。下面介绍一下聚氨酯软泡生产中自燃火灾的认定方法。  相似文献   
363.
基于数理统计的采空区自燃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陈家山煤矿416综放工作面CO体积分数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体积分数的变化与工作面推进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得出了CO体积分数与煤炭自然发火期、CO体积分数与采空区3带及其特性的关系.从而提出由CO体积分数与推进度累计量的相关性来计算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期,以及确定采空区3带位置的方法.研究成果对煤矿现场预防自燃火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4.
为解决大柳塔煤矿活鸡兔井12下208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存在大量氧化煤的遗煤自燃预测问题,对原煤及不同程度的氧化煤进行程序升温实验,分析研究低温氧化特性的变化规律,根据灰色理论对自燃标志气体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原煤与氧化煤的临界温度与干裂温度相差不明显,分别在40~50 ℃与110~120 ℃之间;根据临界温度、干裂温度及其指数增长点将煤低温氧化过程分为缓慢自热(50~<90 ℃)、加速自热(90~<120 ℃)、热解裂变(120~<160 ℃)和热解加速(160~<200 ℃)4个阶段。在缓慢自热阶段以G2(0.01~<0.039)和R1(0.001 5~<0.007 7)为指标;在加速自热阶段以R1(0.007 7~<0.019 5)和G3(0.000 9~<0.003 7)为指标;在热解裂变阶段以烯烷比(0~<0.484)和G3(0.003 7~<0.037 4)为指标;在热解加速阶段以R1(0.046 8~<0.072 6)和烯烷比(0.484~<0.992)为指标气体。实验结果对采空区遗煤的自燃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65.
为全面了解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方法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的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趋势,综述其在混合物闪点、爆炸极限与自燃温度预测中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预测目标参数的选择、数据收集、描述符计算和筛选以及模型建立和验证等方面的不足与研究方向。结果表明:QSPR在混合物燃爆特性预测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研究的首要限制是混合物燃爆特性参数实验数据样本不足,关键点及难点是混合物结构的准确表征,未来研究应关注的重点是大量数据源统一的数据样本的获取方法、非加和性混合物分子描述符的计算方法以及机器学习等非线性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366.
杨虹霞 《安全》2018,39(3):29-30,34
文章先分析了煤炭储运的现实条件和防自燃措施的现状,然后针对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几个影响煤炭自燃的因素,对其在防治煤炭自燃时几种矛盾的理论知识和做法进行了分析,以便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煤炭在储运过程中自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67.
为了研究复采煤层的自燃发火规律,采用程序升温实验与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对复采与原生煤样的孔隙结构和自燃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由于复采煤样前期的开采破坏,复采煤样的微孔以及小孔所占百分比增大4.395%,比表面积是原生煤样的1.48倍。复采与原生煤样均出现滞后现象,但在相同压力时,复采煤样剩余吸附量与吸附量之差要大于原生煤样,复采煤样最大吸附量也要多于原生煤样。此外,复采煤样也拥有更多墨水瓶孔,最终导致复采煤样吸附氧的能力要大于原生煤样,氧化反应更加剧烈,更易自燃发火。宏观表现为复采煤样产生的CO浓度以及耗氧速率均高于原生煤样。  相似文献   
368.
为了探讨煤氧化自燃特性,将来自平顶山、某电厂(混合煤)、山西的3类共7组煤样在干空气氛围中以固定升温速率(20℃/min)进行热重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在含氧氛围中的升温氧化过程可分为吸附自热和氧化增重2个阶段;同源煤样的自燃点(T)与煤氧复合作用时间(t)随着火特性指标(FZ)增大而减小,FZ越大,煤氧复合越容易,其自燃点也越低;对于非同源煤,除PDS2之外,山西煤、平顶山煤、电厂混合煤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无量纲化自燃点(T')、煤氧复合作用时间(t')与煤氧复合难易指标(Icod)的函数关系,Icod可较好地反映不同品质煤样的自燃难易程度,Icod越小煤氧复合越容易进行,在7组试验煤样中PDS1的Icod最大(1.08),山西煤次之,电厂混合煤的Icod最小(0.80),表明电厂混合煤具有更高的自燃倾向性。  相似文献   
369.
为实现煤自燃过程的精细分级与自燃隐患的精确预警,保障井下煤自燃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和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以甘肃王家山矿202工作面煤样为测试对象,采用煤自然发火试验与程序升温试验手段模拟煤体自然发火过程.测定煤自燃指标气体等特性参数数据,分析相关指标气体特征,将煤自燃过程划分为稳定、波动和剧烈反应3大区间.通过处理指标数据以...  相似文献   
370.
夏季高温炎热,发动机容易过热,正是汽车自燃的高发时节。5月31日早上7时30分左右,一辆行驶至广州市区江北桥桥头的小车突然自燃,自燃产生的浓烟一度高达三四十米,把小车车头烧得面目全非,两个前轮也被烧毁。幸亏出事车主及时逃生报警,才没有造成更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