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34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381.
使用C80微量量热仪研究了煤粉在升温条件下的热特性,比较了煤粉在不同供氧条件下的热特性.结果表明,在80℃时探测到煤粉开始放热,供氧量增加能促进煤粉产热增加,根据供氧不足情况下的实验,得出煤粉的耗氧产热量为14.49 J mL-1.研究了少量水分对煤粉热稳定性的影响,当煤粉和水的质量比为10:1时,在71℃时探测到放热,比干燥煤粉的放热开始温度低9℃.这些研究为煤炭的安全存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82.
碳元素脱离煤体转移到气态产物中是煤低温氧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对煤自燃气体产物生成特征的研究,提出失碳速率的概念,建立了相应的氧化动力学模型,并从理论及实验两方面予以验证.该模型可较准确地描述煤在程序升温条件下从常温氧化至110℃的过程中失碳速率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自燃倾向性不同的煤其失碳速率有较大的差异,同一种煤在不同温度段内失碳速率也不同,其活化能和总指前因子均有较大改变;不同温度阶段煤氧化的内在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别,仅以某一温度段的特性来衡量煤氧化能力的强弱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383.
公交车为何频繁“自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初以来公交车自燃事故不断见诸报端,公安部通报就有4起,6月5日成都一辆9路公交车爆炸燃烧,造成27人死亡74人受伤;6月13日深圳一辆320路空调大巴发生自燃烧毁;6月15日,一辆从宁夏石嘴山开往内蒙古的大客车途中突然起火;6月16日,浙江舟山市一辆公交车靠站时起火燃烧,  相似文献   
384.
利用自制的硫化氧化反应装置,研究了Fe2O3、Fe3O4、Fe(OH)3高温H2S腐蚀产物的自热性质,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了腐蚀产物的表面成分与形态.以Fe2O3腐蚀产物为例,研究了空气流量、环境温度及含水量对硫铁化合物自热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40 ℃、空气流量300 mL/min条件下,3种腐蚀产物的自热性由强至弱顺序为Fe(OH)3、Fe2O3、Fe3O4;空气流量、环境温度的提高均会增强硫铁化合物的自热性;含水量低于10%会促进硫铁化合物的氧化反应,水质量分数达到60%氧化反应基本被抑制.  相似文献   
385.
为确定数值模拟所需的煤氧化参数,介绍了测定煤耗氧速度常数和CO生成比率的常温煤样氧化封闭试验方法.测定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煤样耗氧变化符合负指数函数衰减的一般规律.通过煤样氧化封闭试验,可获得与煤样状态同比条件下煤的耗氧速度、耗氧时生成CO比率和煤样氧化下限氧浓度等重要参数指标.试验验证了煤耗氧速度与环境空气中氧浓度成正比;提出了堆积煤样的体积耗氧速度常数新指标,其值可通过试验直接测定;给出了耗氧速度(量)与CO产生速度(量)的比例变化关系.本研究可为煤自燃过程模拟计算与自燃预测研究提供关键性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386.
《安全与健康》2009,(7):41-41
消防部门专家认为,遭遇公共汽车自燃时,司机应保持冷静,立即关闭电源,开启车前后门,帮助乘客逃生,并及时报警。若公车线路被烧坏,车门开启不了,乘客可从窗户下车。乘客逃生时尽量有秩序,老人、小孩、孕妇优先,应避免拥挤造成的踩踏,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在消防人员到来之前,若火势还不大时,司机可先用灭火器给油箱和燃烧部位降温灭火,避免爆炸。明火被扑灭后,要等车辆降温后再行检查,以免二次着火。  相似文献   
387.
为实现煤自燃过程的精细分级与自燃隐患的精确预警,保障井下煤自燃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和煤炭资源安全开采.以甘肃王家山矿202工作面煤样为测试对象,采用煤自然发火试验与程序升温试验手段模拟煤体自然发火过程.测定煤自燃指标气体等特性参数数据,分析相关指标气体特征,将煤自燃过程划分为稳定、波动和剧烈反应3大区间.通过处理指标数据以...  相似文献   
388.
为探究采空区自燃带动态分布特征,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空隙、裂隙结构及氧化速率改变对采空区漏风及氧气体积分数分布特征的影响,揭示综采放顶煤自燃带由采空区后部向工作面顶煤动态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受采动应力及上覆岩层垮落滞后影响,顶煤裂隙及采空区空隙结构随暴露时间延长发生改变;支架后方中上部伞檐空场形成自由扩散漏风;随冒落煤岩体暴露时间增加,耗氧速率增大,顶煤裂隙结构发育,采空区垮落空间上移,中下部内部空隙结构下降,导致自燃带范围由采空区后部向综采支架顶煤范围扩展。  相似文献   
389.
为了探讨煤氧化自燃特性,将来自平顶山、某电厂(混合煤)、山西的3类共7组煤样在干空气氛围中以固定升温速率(20℃/min)进行热重试验。结果表明:煤样在含氧氛围中的升温氧化过程可分为吸附自热和氧化增重2个阶段;同源煤样的自燃点(T)与煤氧复合作用时间(t)随着火特性指标(FZ)增大而减小,FZ越大,煤氧复合越容易,其自燃点也越低;对于非同源煤,除PDS2之外,山西煤、平顶山煤、电厂混合煤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无量纲化自燃点(T')、煤氧复合作用时间(t')与煤氧复合难易指标(Icod)的函数关系,Icod可较好地反映不同品质煤样的自燃难易程度,Icod越小煤氧复合越容易进行,在7组试验煤样中PDS1的Icod最大(1.08),山西煤次之,电厂混合煤的Icod最小(0.80),表明电厂混合煤具有更高的自燃倾向性。  相似文献   
390.
为了研究复采煤层的自燃发火规律,采用程序升温实验与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对复采与原生煤样的孔隙结构和自燃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由于复采煤样前期的开采破坏,复采煤样的微孔以及小孔所占百分比增大4.395%,比表面积是原生煤样的1.48倍。复采与原生煤样均出现滞后现象,但在相同压力时,复采煤样剩余吸附量与吸附量之差要大于原生煤样,复采煤样最大吸附量也要多于原生煤样。此外,复采煤样也拥有更多墨水瓶孔,最终导致复采煤样吸附氧的能力要大于原生煤样,氧化反应更加剧烈,更易自燃发火。宏观表现为复采煤样产生的CO浓度以及耗氧速率均高于原生煤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