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5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6篇 |
废物处理 | 46篇 |
环保管理 | 57篇 |
综合类 | 236篇 |
基础理论 | 10篇 |
污染及防治 | 39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30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为了解废旧锌锰电池的锌锰元素特征,以废旧碱性(A-A)和酸性(Zn-C)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BCR连续萃取技术、SEM-EDS和XRD等手段对拆分的电池正、负电极材料中的锌锰元素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表明:废旧碱性(A-A)电池中Mn、Zn分别占到正极材料质量的49.2%、10.3%,以Zn Mn2O4四方体锌锰矿结构晶体存在;Zn占负极材料的52.5%,以Zn O晶体存在;废旧酸性(Zn-C)电池混合电解质中,Mn、Zn各占41.8%和25.2%,分别以Zn Mn2O4、Mn O2、Zn5(OH)8Cl2·H2O和Zn(NH3)2Cl2等晶体存在.BCR处理结果显示,A-A电池正极和Zn-C电池混合电解质中,Mn主要为残渣态较难酸释,而A-A电池负极中的Zn易于回收. 相似文献
82.
83.
探求铅的工业流动规律,寻求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在构建铅酸电池生命周期铅流图基础上,建立了铅酸电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获得了铅的工业流动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提高铅的生态效率,有助于铅矿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保持较高的铅循环率、较低的铅排放率.提出了铅流状况的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通过与瑞典某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进行对比,发现由于中国铅的循环率低下、铅的排放率偏高、铅酸电池年产量持续增长等,造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生态效率十分低下.结合中国铅业实况,分析了铅的循环率低下和铅的排放率偏高的成因,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84.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1,4(11)
专家介绍,未来5年,废旧商品以及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标准均着眼于“废品资源化”理念,即非仅仅满足于以往的废旧商品分类收集处理,而更强调产品经处理后的资源开发利用。例如,从废弃电器中提取铜、锡等以及从废弃电池中提取汞、锰、镉、铅、锌等再生金属,目前技术已比较成熟,相应的商业化利用前景也很广阔。 相似文献
85.
86.
87.
88.
针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引发的航空运输安全问题,自主设计并搭建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灾害演化及危险性分析实验平台。在敞开和密封环境体系下,对电加热触发荷电量(State of Charge,SOC)为0%、50%和100%的18650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单体锂离子电池在敞开和密封体系中的热失控现象,并记录单体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时间、温度峰值及相应的温度变化。数据结果显示,相比敞开体系,密封体系有效的延缓了锂离子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时间,并降低了锂离子热失控时释放的能量,为锂离子电池的航空运输安全性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9.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9,(8)
德国开发出"可印刷的"电池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了世界上首款"可印刷的"电池,它薄如纸张,用丝网印刷技术就能生产。据德新社报道,德国弗劳恩霍弗电子纳米系统研究所研发的这种"薄纸"电池每个质量不足1克,厚度不到1毫 相似文献
90.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1,(9):35-35
天津市政府9月1日组织召开产品发布会,正式宣布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在天津研制成功。高能镍碳超级电容器是中国工程院周国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采取综合性能平衡设计思路,提出了一种“内并式”超级电容器结构方案,将活性碳材料引入镍氢电池负极,即一个电极采用电极活性炭电极,而另一个电极采用电容电极材料或电池电极,将普通超级电容器与电池结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