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350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98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964篇
基础理论   204篇
污染及防治   155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法以硝酸银沉淀分离废水中氰化物,再用蒸馏法预处理,以1%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在PH为5.60~6.02时,用异烟酸-巴比妥酸为显色剂,在15~30℃下显色,线性范围为1-15μg/50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3μg/ml。  相似文献   
52.
安显金  李维 《地球与环境》2019,47(5):707-716
土壤有机碳是控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吸附解吸及其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土壤中硬碳类吸附剂是土壤有机碳中的重要部分,土壤中软碳类物质和硬碳类物质的相互作用对研究土壤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和生物有效性有重要影响。研究将溶解有机质胡敏酸,通过条件的变化使其转变为非溶解态,研究其对土壤碳质吸附剂(胡敏素和黑碳)吸附多环芳烃的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溶解态胡敏酸会显著降低土壤硬碳类物质中多环芳烃的解吸能力,解吸滞后性增加,作者认为非溶解态胡敏酸的添加会覆盖土壤硬碳类物质的表面吸附位点和填充吸附多环芳烃的孔隙,造成硬碳类有机质中的多环芳烃解吸能力下降,滞后性增强。研究还发现硬碳类有机质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和解吸能力的变化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3.
采用动电位极化测量技术研究在一定氯离子存在下硝酸盐对 LY12CZ硬铝合金点蚀发生、发展行为的影响。试验认为,硝酸盐在 浓度较低时没有钝化作用,使铝合金电位从钝化区向活化区过渡,但 它使再钝化电位提高,在一定的钝化条件下,可促进氧化膜的修复; 当硝酸盐浓度大于某一数值时,铝的点蚀电位明显增加,能有效抑制 点蚀发生。这一值的大小与介质中存在的氯离子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4.
利用生物指示物(鳙鱼)对丹东地区鸭绿江水体中的铅、镉污染进行监测,采具鳙鱼-碳化酸溶-电热原子光谱法对丹东鸭绿江流域鳙鱼体内的铅、镉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检测,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对该地区的水体中的铅、镉的含量进行对比,并对该地区的铅、镉污染进行了相关的评价,通过一年的监测未见超标。铅、镉含量分别为6.53±0.07(ng/g)、4.60±0.03(ng/g);回收率分别为98.9%、103.5%;RSD分别为5.3%、4.1%。  相似文献   
55.
电镀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最大。目前.电镀作为配套工艺,涉及电子、机械、汽车等很多行业,而电镀废水的处理还主要是离子交换、铁屑内电解、投药等方法,方法各有缺点且都存在着污泥二次污染的问题.黄原酸酯法处理电镀废水与这些方法相比,具有药剂制备简单.成本低廉.处理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产生的污泥中重金属含量极低且化学性质稳定,不造成二次污染.是处理电镀废水的非常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6.
由于煤质差加剧了除渣、排灰浆等各类泵的过流部件磨损穴蚀,导致泵内水流阻力增大,使扬程减少,负载增加,引起了泵的能耗增加厦成本升高。结合检修实际情况,通过实例分析了引发磨损穴蚀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刷涂陶瓷金刚砂材料的有效防磨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7.
硫铁矿烧渣酸解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毅  邹光中 《化工环保》2004,24(Z1):308-310
研究了硫铁矿烧渣酸解工艺及影响酸解的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找到最适宜的工艺条件硫酸用量比1~1.1、水用量比75%、熟化温度250~300℃、熟化时间1~1.5 h,酸解率可达97%以上,制得硫酸铁盐溶液,可用作生产氧化铁系颜料的原料.  相似文献   
58.
针对国内某油田拟建设的国内首个酸气注入工程进行酸气回注管道泄漏扩散模拟,研究了不同泄漏口径、大气稳定度、风速条件、泄漏时间等对酸气在纵向和横向条件下的扩散距离影响,制定了应对酸气管道泄漏的紧急关断和放空燃烧措施,提出了应急处置措施,划分了泄漏应急响应区,可为首个酸气回注工程设计提供安全部署指导。  相似文献   
59.
中国西南酸雨区降水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周晓得  徐志方  刘文景  武瑶  赵童  蒋浩 《环境科学》2017,38(10):4438-4446
西南酸雨区为我国主要酸雨沉降区,且是全球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本文将该区9个地点的降雨资料进行了总结、整理和分析,数据包括pH值和主离子成分(Cl~-、SO_4~(2-)、NO_3~-、Ca~(2+)、NH_4~+、Mg~(2+)、K~+、Na~+).该地区降雨中的主要阴离子为SO_4~(2-)和NO_3~-,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_4~+.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其酸性离子、碱性离子和总离子浓度均普遍高于东南地区、而低于我国北方地区.西南酸雨区主要以pH值为4.5~5.6的弱酸性降雨为主,占总降雨频次的58%左右.根据酸、碱性离子的相关性、中和因子等分析结果,该区雨水中的酸性物质可能受到了碱性离子的中和作用,其中起主要中和作用的离子为Ca~(2+)和NH_4~+.将该区雨水pH值和酸、碱性离子浓度与我国其它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西南酸雨区降雨受到的中和作用要强于东南地区,但弱于北方地区的降雨.通过对西南酸雨区降雨中主要离子来源的分析和估算,降雨中的酸性离子SO_4~(2-)和NO_3~-主要来自于人为污染;99.7%的Ca~(2+)和84.0%的Mg~(2+)为陆源贡献,这可能与西南地区碳酸盐岩广泛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60.
为解决城市污水排放磷超标的问题,本研究制备出一种新型铝铁复合混凝剂。混凝剂以粉煤灰和铝土矿为原料,采用常压高温酸碱两段改性法制备,并研究了其除磷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1)最佳制备条件为:碱改性过程使用4 mol/L Na OH溶液,温度100℃,时间2 h;酸改性过程使用2 mol/L盐酸,温度100℃,时间4 h;酸性上清液与碱性上清液比例为1∶16。(2)混凝剂对污水中TP去除率达97.73%,出水TP含量为0.132 0 mg/L,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3)对新型混凝剂进行表征测试发现,混凝剂主要由Al Cl_3·6H_2O、Na Cl、KMg F_3、Na_3Al H_x、Sr Fe O_(2.5)构成,主要有效成分为Al_2O_3(13.343%)、Fe_2O_3(5.497%)及Si O_2(17.920%)等。混凝剂投入水中后,其中的铁离子和铝离子及其水解产物形成Fe_3(OH)_2~(7+)、Al_n(OH)_m~((3n-m)+)等不饱和多羟基络合离子,并从溶液中吸取羟基来补充其未饱和位,从而对水中聚磷酸盐等胶体颗粒产生强烈吸附作用。同时,由于混凝剂表面粗糙,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可进一步提高其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