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23篇
安全科学   31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29篇
基础理论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声音     
"要始终抓住煤矿安全这一重中之重,提高煤炭行业整体安全水平。"6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山西中煤集团平朔井工一矿综采工作面考察工作时指出。  相似文献   
72.
综采工作面粉尘运移和粉尘浓度三维分布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分析了综采工作面流场及粉尘分布的特点 ,视工作面含尘风流为气 粒两相流 ,建立了描述综采工作面风流中粉尘运动和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有限容积法求解 ,编制了模拟计算综采工作面三维空间内风速和粉尘浓度分布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73.
共筑防线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同煤集团)由原大同矿务局改制而成,拥有矿井47对,员工20万人,产销能力达1亿吨。平均每天有近  相似文献   
74.
采掘工作面现场安全管理状况失控,是矿井不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实行经济总承包后,由于生产指标落实到人头,人们容易因赶产量而忽视安全,增加了现场安全管理的难度。对此,我局从1987年起在采掘工作面推行了“三位一体”安全质量管理法,收到了显著效果,全局安全状况逐年好转,1989年成为3年来安全状况最好的年头。 “三位一体”安全质量管理法,是以班组管理为基础,对采掘生产全过程实行监督检查的一种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就是把安全员、质量验收员和生产班长三大员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对现场实行24小时的巡回检查,三者相互制约,按照…  相似文献   
75.
针对超长工作面抽采时间不均衡导致抽采达标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工作面分区增透高效抽采技术,运用分组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布孔工艺参数条件下CO2相变致裂对低透煤层瓦斯抽采的增透作用规律,并在试验工作面进行了工业应用。研究结果表明:CO2相变致裂技术对低透煤层增透促抽效果良好,与未致裂抽采相比,采用间距20,10,5 m致裂孔致裂条件下进行抽采时煤层透气性系数分别提高1.8,2.6,5.8倍,平均抽采体积分数分别提高1.9,3.5,4.2倍,平均抽采纯量分别提高2.4,4.2,6.2倍。试验工作面应用分区增透高效抽采技术后,整个工作面形成后仅需抽采87 d即可达标进行回采,显著缩短了抽采周期,对高瓦斯低透煤层缓解采掘接替紧张及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6.
根据某矿12220工作面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穿越F16逆冲断层的特殊情况,为保证安全生产及时提供预警信息,采用微震、钻屑量、支架阻力、地表变形多种监测手段综合分析回采过程中的参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微震活动的峰值能量周期约为3 d,回采间距约为4.5 m,且断层下盘较上盘的微震事件能量更集中;钻屑量的统计分析发现最大值出现在上巷下帮7~11 m和下巷上帮9~11 m范围内,划定该区域为巷帮高应力集中区,并将平均钻屑量3 kg/m作为黄色预警临界值,3.5 kg/m作为红色预警临界值;另外,根据支架前、后柱阻力变化情况,划定了2个连续变化的高压力区,发现在初撑力偏低,甚至不接顶、虚顶情况下,支架梁顶部煤体受自重和构造应力作用易发生准脆性受拉断裂破坏,且在穿越逆冲断层的回采过程中,支架阻力峰值呈现由中下部向上部转移的变化规律;最后,通过对地表走向、倾向测点的变形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走向面后84.9~284.8 m范围内下沉量较大,下沉速率增幅明显;而工作面倾向中部下沉量最大,整体下沉变形呈二次抛物型,其中下部下沉速率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77.
矿山井下工作面环境评价对于找出当前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环节存在的不足,进而有效整改以保障作业人员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环境评价方法过于依赖于专家意见和指标权重信息的问题,提出基于随机模拟法,在贫(无)评价偏好信息的情况下,对矿井井下工作面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实例应用分析表明:利用随机模拟评价法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工作面环境评价结论,且概率形式的结论信息相对绝对性评价结论更为客观和符合实际,从而可为决策者管理和制定措施提供更为丰富的依据。  相似文献   
78.
《防灾博览》2013,(6):6-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研究防震减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精心谋划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79.
《劳动保护》2013,(12):82-82
记得那起事故发生在2007年5月21日,我们班在采煤工作面出完煤后开始推溜子。刚推完溜子,当班现场值班的生产副队长就让我们去更换刮板运输机的槽子。  相似文献   
80.
冲击地压是煤岩体突然遭遇动力破坏,释放大量能量的灾害动力现象,可摧毁顶板、巷道、引发其它矿井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在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中,煤矿企业安装了不同公司的独立子系统,但这些系统侧重点不同,检测到的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精确甚至有时是互相矛盾的.为此,需要运用信息融合技术把各个系统进行动态优化组合.根据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规律性和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应用D-S证据融合理论,把微震监测系统、综采压力系统、电磁辐射系统、钻孔应力系统,包括钻屑法等环节获得的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其融合的结果能更好的解释矿山压力与岩层顶板运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了冲击地压预测预警的准确率,改善了系统的可靠性,对于提前掌握顶底板运动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指导安全生产与决策具有—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