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3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是当前国内急倾斜煤层开采中较为先进的采煤方法,河里平峒井使用伪斜柔性掩护支架采煤法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采煤工作面月单产达到5000~8000吨;安全上实现了回采工作面全负压通风,确保了两个安全出口。  相似文献   
52.
为分析硬质体构造对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压力分布的影响,运用含气-固耦合分析模块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有限元软件建立正常煤层掘进和含硬质体构造煤层掘进两种物理力学模型,对两种煤巷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应力和瓦斯压力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硬质体构造的存在增加了掘进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应力集中范围和应力梯度,进一步降低了煤层的透气性,阻碍了工作面深部煤体瓦斯向自由面的正常运移,进而形成了高瓦斯压力梯度.高瓦斯煤层掘进工作面硬质体地质构造直接影响煤巷掘进工作面地应力的分布,间接地影响瓦斯压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53.
长白山林海松涛飞舞,松花江冰雪晶莹剔透。吉林省最大的国有煤炭企业--吉煤集团2011年消灭了重伤以上责任事故,安全生产实现大提升、大跨越。其中--通化、杉松岗矿业公司,分别实现连续1247天和1449天安全生产。辽源矿业公司梅河矿三井等16处  相似文献   
54.
利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研究了淮海经济区采煤塌陷土壤在复垦时间、复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的化学计量特征,并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以及邻近标准农田土壤中的pH、有机质(SOM)、总氮(TN)、速效磷(AP)、速效钾(AK)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垦土壤SOM和AP含量总体上显著低于标准农田(P<0.05);与标准农田相比,...  相似文献   
55.
针对缓倾斜煤层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底鼓严重的状况,以庞庞塔矿5煤107工作面运输顺槽为研究背景,测试了顶底板的矿物成分、微观结构,利用物理模拟研究了底鼓机制,结果表明:①107工作面运输顺槽底板以高岭石为主,膨胀性岩石成分较低,岩石内部空隙较少,结构致密,强度高;②107工作面运输顺槽底鼓属于挤压流动性底鼓,掘进期间发生的是浅部岩层整体弯曲,在采动超前支承压力影响阶段,底板上位坚硬岩层超过其抗弯强度而发生破断,下位软弱底板解除约束,变形急剧增加,帮角出现裂隙,底板变形出现剧烈变形区、受限变形区、变形过渡区;③107工作面运输顺槽底鼓机制为:坚硬底板在高应力下的挤压流动是造成底鼓的主要原因,缓倾斜煤层巷道底板存在三角煤和底板岩石中存在少量膨胀性岩石对底鼓影响较小。针对性提出了采用开挖卸压槽释放压力方式进行底鼓治理,现场实测表明所提措施可有效降低巷道底鼓量。  相似文献   
56.
57.
采煤塌陷地复垦的环境经济分析——以开滦煤矿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环境经济学引入复垦活动的分析和评价,着重考虑了复垦的生态社会效益,复垦土地资源的价值、市场价格变化对复垦经济收益的影响和复垦效益对时间的依赖性,以期为复垦项目的选择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经济方面的依赖和指导。  相似文献   
58.
综掘工作面是井下粉尘的重要污染场所。对压入式通风综掘工作面而言,压入式风筒出口距掘进头的距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况参数。如何在有效距离范围内提高减尘率也是一项值得研究的工作。采用气固两相流数学模型来研究掘进工作面的粉尘运移规律,采用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的离散型模型(DPM)模拟粉尘在气场中的运动。采用三维立体模式,借助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综掘工作面压入式风筒出口距掘进头不同距离时的粉尘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综合分析风筒出口距掘进头不同距离时的风速云图和粉尘粒子轨迹及其逃逸统计后发现,在风筒出口风速为12 m/s时,风筒出口距掘进头距离在5~10 m较合适,排尘效果较好;而综掘机安装上挡尘板后,风筒出口距掘进头距离在5~8 m较合适,且同距离情况下,运移到司机处的粉尘粒子较之前明显减少,控尘效果较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当压入式风筒出口距工作面煤壁距离为6.0~8.5 m时,安装挡尘板后综掘机司机处的粉尘质量浓度减尘率达21%,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推进速度对矿压显现的影响,以同忻矿8106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不同工作面推进速度下的工作面围岩应力和支架工作阻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工作面推进速度与矿压显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快,超前支承压力峰值越高、峰值点与煤壁的距离越近,工作面来压步距越长、动载系数越大,工作面矿压显现更强。同忻矿强矿压显现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面推进速度有关,应适当降低工作面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60.
应用人机工程及可靠性理论,分析了连续作业时间和割煤机运行方式对综采工作面人员操作可靠性的影响,建立了割煤机运行方式的优化模型。根据模型所选择的割煤机运行方式,既能提高工作面产量,也能提高人员操作可靠性,有利于综采工作面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