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33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05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孤岛工作面覆岩空间结构复杂多变,受开采和地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开采过程中面临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自燃发火以及采空区突水等复合动力灾害。留设合理宽度的区段煤柱是确保工作面安全开采的关键,以陕西某矿特厚煤层孤岛工作面开采为工程案例,通过分析工作面覆岩空间结构,理论计算了工作面应力分布;采用应力动态监测等方法确定了该工作采空区侧向覆岩运动,并综合考虑冲击地压灾害防治、次生灾害控制以及巷道支护等因素,确定了该工作面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为5~7 m。  相似文献   
72.
为了研究动态推进过程中工作面推进距离对采空区煤自燃分布特征的影响,采取及时有效的煤自燃防治措施,以13210综放面为工程背景,基于采空区渗透率分布公式和传热传质控制方程,建立采空区煤自燃数值解算模型。利用COMSOL软件模拟了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下以流速和氧体积分数为划分指标的采空区氧化带范围和高温区域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高温区域与氧化带的叠加效应。通过现场实测与模拟结果比对,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渗透率随着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变化,近工作面端渗透率变化不大,而中深部采空区的渗透率不断减小;采空区氧化带分布随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增加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推进初期氧化带范围不断变化,推进后期氧化带范围趋于稳定;采空区氧化带分布与高温区域重叠深度随工作面推进不断增加,最终稳定于工作面后方60~70 m范围内。  相似文献   
73.
结合运河煤矿综放工作面的特点,对工作面漏风通道进行了分析。通过实施均压和封堵两项综合措施,不但解决了工作面向采空区漏风的问题,而且抑制了采空区瓦斯向工作面的涌出,有效地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74.
冒顶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掌握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煤矿顶板事故是指在煤矿井下采煤过程中,煤层顶板意外冒落而造成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止等灾害事故,冒顶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占其他事故的60%以上,伤亡人数占40%左右,尤其是回采工作面发生冒顶的机会更大,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掌握煤矿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5.
(上接第8期)9月2日12时55分.江西煤业集团公司萍乡矿集团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死亡15人.受伤11人,其中重伤6人.轻伤5人。事故暴露出该矿采用已经明令禁止的单体液压支柱支护.且未能及时监测发现瓦斯超限并采取措施:违规设置专用排瓦斯巷。巷道内未安装甲烷传感器:回风巷内安装电器设备,但未设置甲烷断电仪:现场管理混乱,回采工作面工程质量很差,巷道高度仅1.2~1.5M,且浮煤、煤尘堆积严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6.
沈宝国  倪新生 《安全》2013,(9):39-40
正1煤矿及工作面概况1.1煤矿概况长广集团公司七矿(以下简称"七矿")是浙江省唯一的煤矿生产企业,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广德县新杭镇境内,距广德县城约31km,距2  相似文献   
77.
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和开采之后,回采工作面及其采空区中的保护煤柱和煤层顸底板一旦发生垮落可能会造成特别重大的安全事故。如何防治急倾斜煤层开采过程中垮落事故,是急倾斜煤层开采矿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8.
<正>煤炭是重要的能源和原料,但在煤炭的开采、加工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染和废弃物,如矸石、井下废气、粉尘、污水等,严重污染环境,而控制污染的措施之一就是清洁开采。采煤过程中排放的矸石,主要来源于井下岩石巷道掘进、半煤岩巷掘进、煤仓和溜煤眼的掘进以及采煤工作面的矸石(掺入煤炭中的顶、底板岩石或煤层夹矸中的岩石)。它与矿井开拓系统和采区巷道布置紧密相关。随着  相似文献   
79.
为探究热场对深部倾斜采空区煤自燃区域划分的影响,通过对采场空隙结构和耗氧速率进行分析,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不同通风方式下热环境对采空区流场及自燃带影响。结果表明:受倾角工作面、采空区空隙率及地温梯度综合影响,下行冷风与受采空区浮升力作用的热风在工作面中下部汇合并涌向工作面,使工作面局部温度升高;上行通风方式采空区蓄热范围大于下行风,回风侧温度更高;上行通风自燃带进风侧范围25~40 m,回风侧范围21~52 m;下行通风自燃带进风侧范围15~40 m,回风侧范围15~24 m;结合工作面实测参数,上行风回风侧自燃带范围19~47 m,与实际误差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倾角采空区热场条件对自燃带划分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为了研究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在多工序、多尘源情况下的呼吸带范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运用Fluent软件对井下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风流分布、粉尘运移、呼吸带高度范围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并结合现场实测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采煤机械设备的影响使得工作面空间体积发生突变,造成采煤机附近局部风速增大,并且在采煤机下风侧附近产生3 m/s的湍流.湍流使得运移到此处的粉尘发生扩散,致使湍流下风侧呼吸带粉尘质量浓度剧烈升高十几倍.根据实测数据与模拟结果对比分析:采煤机下风侧10~20 m是粉尘防治的重要区域;而在采煤机下风侧30 m以后的范围,巷道中心部位呼吸带高度粉尘受风流影响漂浮在空中而不易沉降,导致粉尘质量浓度居高不下,此范围也是重点防尘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