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2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731篇
安全科学   213篇
废物处理   15篇
环保管理   231篇
综合类   2278篇
基础理论   431篇
污染及防治   105篇
评价与监测   171篇
社会与环境   401篇
灾害及防治   187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801.
沙漠绿洲的开发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干旱区的农业活动、特别是沙漠绿洲的开发,改变了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几年来的沙漠绿洲气候与防风林的研究、气候资料的分析和实地考察表明,中国西部干旱区最近43年来的沙漠绿洲开发已改变着那里的局地气候环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农业的方向发展着。在沙漠绿洲的开发利用与局地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反馈作用:环境变好→绿洲发展→环境更好→绿洲再发展;环境恶化→绿洲退化→环境更坏→绿洲再退化,甚至消失。决定这两种反馈作用的是大环境的变迁和绿洲开发利用中是否合理利用资源和按自然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802.
臭氧污染主要是由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的过量排放引起的,通过NOx/?SO2的比值可得知西安地区已经受到了光化学烟雾型污染的影响,大气中臭氧含量与NOx的含量相关性较高;西安13个站点的8小时平均浓度分布变化大体可分为单峰变化和持续递减类型,浓度主要集中在0?—?90 μg???m?3,不同站点臭氧含量相差较大;2013?—?2016年,高新西区臭氧超标天数最多,为146天,是超标天数最少的兴庆小区的2倍多。高浓度臭氧主要出现在高温度、低湿度、实时风向为东南风或南风的天气。此外,治理臭氧污染必须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同时研究表明来自秦岭的植物VOC对于西安臭氧浓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03.
中国东北区域本底大气中酸性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凤山是我国区域本底站之一,NOX和SO2浓度远低于我国空气质量Ⅰ级标准。从1994年8月15日到1995年7月31日首次在龙凤山(127°36′E,44°44′N,330.5m)测得空气中NOX和SO2。观测到很强的季节变化,其夏季值最低,冬季值最高。NOS和SO2浓度和气象要素密切相关,例如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基于排放源以及风频的不均一,不同扇区来的空气质量能有很大变化。在SSE-SW扇区出现高浓度SO2、较高浓度NOX和高〔SO2〕/〔NOX〕,表明该扇区有城市污染物的输送。SW-NNE扇区有高NOX、低SO2及低的〔SO2/〔NOX〕,表明该方向城市烟羽难以直接影响测点,在这个扇区高NOX来源于当地农民做饭、取暖时秸杆焚烧。低NOX、SO2观测在NNE-SSE扇区,这意味着这是最清洁扇区。  相似文献   
804.
湖北丹江口水库主要离子化学季节变化及离子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李思悦  谭香  徐志方  张全发 《环境科学》2008,29(12):3353-3359
2004~2006年对丹江口水库中的5个点位水质的 t 、pH、EC、TDS、ORP、SO2-4、Cl-、NO-3、HCO-3、Ca2+、Mg2+、Na+、K+和Si进行了测定.综合运用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它们的季节变化及其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江口库区水体呈弱碱性,属于弱矿化度水,水质类型为HCO-3-Ca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范围为:Cl-,(4.0±0.5~6.9±1.8)mg·L-1;NO-3,(4.6±0.9~6.8±1.7)mg·L-1;SO2-4,(24.3±2.7~35.4±6.9) mg·L-1;HCO-3,(133.0±11.7~153.5±29.6)mg·L-1;Na+,(2.0±0.3~5.3±1.0)mg·L-1;K+,(0.7±0.09~1.6±0.7) mg·L-1;Ca2+,(33.0±2.1~46.6±0.8)mg·L-1;Mg2+,(8.0±2.5~10.5±3.2)mg·L-1.方差分析显示除HCO-3和Si外,t、pH、EC、TDS、ORP、SO2-4、Cl-、NO-3、Na+、K+、Ca2+、Mg2+都表现出了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主要离子化学汛期浓度均小于对应的非汛期浓度.Na+和Mg2+的浓度只表现出秋汛<秋季,NO-3和SO2-4浓度却呈现出秋汛>秋季,这主要归因于降雨的大气沉降对水化学的贡献不同.HCO-3占主要阴离子的75%~88%,Ca2+和碱土金属分别占主要阳离子的60%~80%和87%~96%,表明碳酸盐岩风化是水体质子的主要来源及主要化学风化类型.参照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主要离子的浓度并未对人体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805.
本文分别于2012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3年1月(冬季)在鄱阳湖进行了4次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鄱阳湖水柱中常见的3种微囊藻毒素(MC-RR、MC-YR和MCLR)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探寻了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湖泊环境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C-RR是鄱阳湖MCs的主要毒素种类.胞内微囊藻毒素(intracellular MCs,IMCs)与微囊藻生物量(r=0.47,P0.01)、颤藻生物量(r=0.68,P0.01)、蓝藻生物量(r=0.56,P0.01)、Chl-a(r=0.28,P0.01)之间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鱼腥藻生物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这说明微囊藻和颤藻是鄱阳湖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产毒藻类.IMCs与水温(r=0.51,P0.01)、透明度(r=0.69,P0.01)、Fe(r=0.43,P0.01)和Zn(r=0.43,P0.01)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TN(r=-0.44,P0.01)、TP(r=-0.29,P0.01)、NO-2-N(r=-0.28,P0.05)、NH+4-N(r=-0.33,P0.05)、Ca(r=-0.34,P0.01)和Mg(r=-0.35,P0.05)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与pH、PO3-4-P、NO-3-N、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Cu离子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这说明光照强度(透明度反映)、氮、磷、水温是控制鄱阳湖微囊藻毒素产生的重要因子,金属离子Ca、Mg、Fe、Zn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微囊藻毒素的产生.鄱阳湖IMCs和胞外微囊藻毒素(extracellular MCs,EMCs)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趋势,即夏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冬季和春季较低.鄱阳湖IMCs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东部湖汊群、松门山周围以及蚌湖和蚌湖进入鄱阳湖的入湖口较高,其它区域较低的趋势,而EMCs的高值区位于松门山周围和蚌湖及其入湖口.  相似文献   
806.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森林覆盖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1980、1990、2000年LANDSAT MSS/TM/ETM+ 遥感影像为主信息源,辅以DEM、植被分布图、土地利用图、气象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对该区域20年来森林覆盖的动态变化和区域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林地分布及其变化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区1980年、1990年、2000年林地面积分别为67 631、61 635、65 051km2,斑块数依次为41 790、71 276、69 632个,平均斑块面积为1.62、0.86、0.93 km2,呈破碎化趋势;林地分布主要由海拔、降雨和坡度等因素决定,而林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海拔、坡度和人口。  相似文献   
807.
彭开丽  张安录 《自然资源学报》2015,30(11):1798-1810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生在我国农村的重要社会经济现象,既关系到土地供给的总体结构与变化,也关系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更关系到农户的生存状况。论文在分析当前农户脆弱性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土地利用变化中农户脆弱性理论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包括暴露性指数EI、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根据量化后的SI和AI,可以计算出农户的脆弱性指数VI。论文以中国中部经济区5个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作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大规模农户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定量测度敏感性指数SI和自适应能力指数AI的指标体系,运用几何平均数算法对其进行量化,并由此分别计算出各省份农地转入户和转出户的脆弱性指数VI。最后,论文将农户脆弱性指数VI与暴露性指数(流转面积强度EIA和流转时间强度EIT)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08.
文章利用基于微波遥感的土壤水分产品评价辽宁省近40年(1979~2015)来干旱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地表土壤水分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采用了一种具有时-频多分辨功能的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来更好地研究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发现辽宁省年平均土壤水分随着时间具有波动降低趋势,并伴随有10年和20年左右的两个主要周期;从季节上看,四个季节的土壤水分时间序列变化十分剧烈,春夏两季土壤水分呈现出增加趋势,秋冬两季的土壤水分呈现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809.
 采用封闭式采样和气相色谱法分析监测了北京主要树种油松排放的萜烯类化合物,其中包括α和β蒎烯、蒈烯、松油烯、柠檬烯和罗勒烯,以及少量异戊二烯。松油烯、B蒎烯、柠檬烯和蒈烯的排放量之和占油松排放碳氢总量的94%以上。萜烯和异戌二烯排放速率随日照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萜烯等浓度的日变化表明在正午和午夜油松有两个排放高峰。在日均气温为18℃时油松的碳氢化合物平均总排放速率约为8.7μh/h.g。  相似文献   
810.
贵州红枫湖水体溶解有机质的剖面特征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与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相结合在湖泊水体溶解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研究中少有报道.本研究对贵州喀斯特地区高原性湖泊———红枫湖水体DOC和DON的含量进行了近2a的测定,研究了DOM的剖面特征和季节变化,并探讨了DOM垂向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枫湖DOC的浓度范围为1.60~3.08 mg·L-1,DON的浓度范围为0.10~0.37 mg·L-1.在湖水混合期表层和底层的DOC和DON的浓度基本一致,在湖水分层期DOC和DON浓度表现出从表层往底层减小的趋势.表层水体(0~2m或3m)DOC的浓度在春末夏初或夏季达到最大,DON的浓度在春末夏初稍高于其它月份.结合叶绿素和降雨的数据分析认为,藻类活动和陆源输入直接导致了表层水体DOM的季节变化模式.DOM的C/N在一般情况下向下增大,但在夏季南湖的垂向水柱上,DOC和DON的浓度在12m以下增大,C/N从12m的18.1下降为14m的14.9,并向下持续减小,这很有可能是颗粒态有机质发生降解释放出C/N较低的DOM,成为水体内DOM的一个内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