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84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0篇 |
废物处理 | 11篇 |
环保管理 | 57篇 |
综合类 | 249篇 |
基础理论 | 8篇 |
污染及防治 | 6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10篇 |
灾害及防治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44篇 |
2005年 | 42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1.
选取某危废填埋场作为研究区域,结合地质及水文地质特性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水分运动和溶质迁移耦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定量计算并预测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模式。结果表明,受下游敏感点的强开采扰动影响,污染物迁移速度较快,地下水发生显著“捕获”效应,污染物将在1 987 d左右到达下游敏感区域;模拟期污染羽最大迁移距离为87562 m,超标范围最大可达9 9864m2。基于预测结果,提出建立源头预防〖CD*2〗过程监管〖CD*2〗末端治理的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712.
为揭示黄柏河流域饮用水源水库的磷负荷特征,采用SMT分级方法对流域内3座梯级水库(玄庙观、天福庙、西北口水库)的沉积物磷形态特征及垂向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初步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正磷酸盐释放通量以及各形态磷含量对磷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沉积物总磷(TP)含量从流域上游至下游水库呈现递减趋势,平均值分别为(8070.0±2251.4)、(2681.2±1709.8)和(2656.6±1599.7)mg·kg-1,均处于高度污染水平.3座水库中各个采样点磷形态之间的含量主要表现为:HCl-P > OP > NaOH-P.根据Fick第一定律,计算得到流域内3座梯级水库均表现为上覆水正磷酸盐的源,正磷酸盐释放通量从流域上游到下游水库呈现递减趋势,范围为0.0179~0.1825 mg·(m2·d)-1.正磷酸盐释放通量与表层水体DO和叶绿素呈现正相关,与HCl-P,OP和TP同样表现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13.
页岩气开采消耗大量水和产生组成复杂的高盐返排-产出水,对开采区水资源的安全构成很大风险。论文识别了决定山区页岩气开采的水资源可利用性和返排-产出水对地表水环境胁迫的关键因素,构建了流域地表水资源安全评价方法,以亚流域为单元,完成了2010—2020年重庆地区页岩气开采前后、不同开采强度下地表水资源安全的评价。2010—2020年重庆市页岩气开采的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总体压力小,对渝西局部缺水地区的短时影响较大;页岩气开采的返排-产出水对重庆中西部都市区及周边的污染负荷高值区,东北部秦巴山城口、巫溪水环境高敏感区的潜在污染风险大;重庆市页岩气开采的水资源安全水平以好、中等为主,占重庆总面积的2/3,其总体格局呈渝东南>渝东北>渝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页岩气的规模化开采,局部水资源安全等级有下降的风险,研究成果可为区域页岩气开采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14.
715.
716.
5月22日,位于吉林市龙潭区大口钦满族镇北侧的前窑村,人员聚集,机器轰鸣。2台大型铲车正在轮番作业,很快,5个非法开采的球粘土矿井被填埋。当天,供电部门对5个井口实施断电,随后铲车拆除了井口的附属设备、设施和建筑物,整个井口被彻底推平,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也被依法予以吊销。这是吉林市龙潭区政府为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所采取的断然举措。 相似文献
717.
在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与离散元耦合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基础上,为了模拟时间较长的煤炭开采过程,提出了准静力计算模式;针对煤层离散单元形成的聚集体仍能承受超过自身承载能力的问题,发展了应力跌落方法;以济三煤矿6303工作面的地质条件为背景建立了更准确的力学模型,其中,在断层上盘下端面施加了适当的垂直向上的均布载荷,以克服前人力学模型中由于模型下端面位移被限制断层难以在此位置错动而造成的应力集中问题;通过剔除开采前的断层滑移量,提出了纯粹由采动引起的断层上盘滑移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当工作面与断层的距离减少时,煤层下方测点的滑移量呈缓慢增加-缓慢减少-急剧增加的趋势,煤层上方测点的滑移量呈缓慢增加-迅速增加的趋势;同一岩层中测点的滑移量相差不大;高位岩层将先于低位岩层发生明显滑移,断层滑移基本是由上至下发展的,且高位岩层的滑移程度比低位岩层的大;当工作面与断层距离相同时,若开采间隔较小,则煤层上方测点的滑移量较小;当工作面与断层距离小于等于100 m时,采空区上方附近岩层发生明显滑移,应该加强支护。 相似文献
718.
为了研究陕北地区石油开采对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该地区某石油开采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影响生态的主要途径,调查了周边区域生态现状。基于项目生态影响特点和途径,分析了该项目可能对评价区内的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结构、土壤结构、植物、动物、农业、水土保持造成影响的后果和程度。给出生态恢复与重建目标,从避让、减缓、补偿、修复等角度提出了生态保护措施建议,提出生态监测的推荐指标和频次。在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得到避免或有效减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