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5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安全科学   554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903篇
基础理论   74篇
污染及防治   298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福建省梅仙式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仙式铅锌矿床是在大陆裂谷环境下形成的,有明显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特征。矿化受震旦系龙北溪组绿片岩控制。矿体里似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绿片岩原岩是一套含板内拉斑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建造。矿物组合和 Zn/Pb比值有分带性。层状矿体下盘有脉状、网脉状矿化和蚀变带。矿石有特征的结构构造。硫以幔源为主,铅是幔壳混合成因,矿液以海水成因为主.可能有少量雨水、岩浆水等渗入,反映物质的多来源和成矿受多种地质事件的叠加改造。本式矿床可与火山岩容矿型的加拿大新不伦瑞克省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类比,也可作为广义华南型的一个亚型。  相似文献   
712.
对目前国内在建和已建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要点进行了研究和总结。研究表明:地下式污水厂的工艺选择一般有MBBR和MBR工艺,结构形式主要为伸缩缝设计和无缝设计两种,建筑防火分区一般为2 000 m^2或以上;消防可以采用自动灭火系统和消火栓系统,局部变电站采用气体灭火系统。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投资较高,约为地上污水厂的两倍,但占地面积远远小于地上污水处理厂,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成本,同时地上绿化增加了城市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13.
AnSBR法处理生活污水中典型环境雌激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评价和考察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nSBR)对生活污水中9种典型环境雌激素的去除效果和机制,采用固相萃取(SPE)——LC/MS/MS分析方法,分析所选环境雌激素的浓度和污泥吸附量. 结果表明:大豆苷元,4-t-辛基酚(OP),4-n-壬基酚(NP)和染料木素的检出浓度高于其他5种环境雌激素;厌氧污泥对NP,OP,雌酮(E1),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和17β-雌二醇(E2)的吸附作用明显;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去除率在60%以上;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雌三醇(E3)的主要去除机制为生物降解作用,EE2,OP和NP的去除是生物降解、污泥吸附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714.
采用氯化锂除湿转轮,对环保型开式吸附空调制冷系统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证明,该空调制冷系统可用90 ~100 ℃的热源作动力,制冷效率可以超过40 % 。这样,利用太阳能或工业余热就可以驱动该制冷系统,减少常规压缩式制冷产生的氟里昂及热岛对空气的污染。本文取得的实验数据为环保型开式吸附空调制冷系统的中试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15.
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内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MBBR)内,对进水COD较低的条件下,模拟生活污水的亚硝化及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缺氧时间、进水COD、NH44 -N浓度、pH值以及溶解氧对亚硝化过程有明显影响.在进水COD为100mg·L-1NH4 4-N浓度为50mg·L-1时,调控溶解氧、pH,出水的亚硝化率可到99.7%,总氮去除率可达66.4%,表明系统中发生了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716.
杨庆娟  王淑莹  刘莹  袁志国  葛翀 《环境科学》2008,29(8):2249-2253
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了反硝化聚磷菌(DPB)的驯化培养以及A2N双污泥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快速启动.采用先独立培养反硝化聚磷菌和好氧硝化生物膜再连续运行的方式成功地快速启动了A2N系统.采用污水处理厂除磷工艺中的活性污泥为种泥,在SBR系统中以先A/O(厌氧/好氧)后A/A(厌氧/缺氧)的方式运行,32 d成功地使反硝化聚磷菌成为优势菌属.在SBR反应器中,采用硝化效果较好的活性污泥为种泥,好氧硝化生物膜30 d挂膜成功,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9%以上.然后,A2N系统连续运行,11 d后系统反硝化除磷效果进入稳定状态,出水氨氮和正磷酸盐浓度均为0,硝态氮为10.26 mg/L ,出水COD为19.56 mg/L ,COD、氨氮、总氮和磷去除率分别为91%、100%、77%和100%,说明A2N系统具有很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认为系统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717.
甲胺、甲醇及其产品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危险性,因此含甲胺的废水须经一定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以山东肥城某化工厂含甲胺、甲醇混合(体积比1∶1)废水.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厌氧 好氧(UASB SBR)2级串联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该甲胺,甲醇混合废水呈酸性,COD浓度较高.其BOD与COD比值为0.64.可生化性良好.试验中调整、控制UASB和SBR反应器的各运行参数,通过检测处理效果比较得出该工艺在常温条件下处理该化工废水的最佳运行参数值.试验结果表明UASB在常温下运行81d,启动基本完成.UASB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整个工艺对COD有机物有一定的去除效果,COD平均去除率为68.14%;系统的TN去除效率较为稳定.平均去除率可达72.3%.出水TN浓度在16.56mg/L以下;系统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但不是很强;系统有一定的耐低温性,低温环境下(9.0~14.2'C.平均为12.3℃)系统COD平均去除率为55.80%,UASB反应器未发生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718.
柠檬酸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应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工艺处理柠檬酸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COD_(Cr)和BOD_5的处理效果及产气率,以及水温、pH、HRT和有机负荷等条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HRT为24h、水温为(35±1)℃、pH为5和有机负荷为14kg(COD_(Cr))/m~3·d的工艺条件下,处理后COD_(Cr)去除率为88%,BOD_5去除率为92%,产气率为0.45m~3/kg(COD_(Cr))。  相似文献   
719.
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体系中微生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反硝化除磷体系中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运行状态,本文尝试了对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体系在稳定运行期的活性污泥采取直接染色的手段,观察聚-β羟基丁酸(PHB)和聚磷酸盐(Poly-P)的沿程变化状况,同时结合活性污泥的电镜扫描图像,考察该系统的微生物菌群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大幅提高,上清液中磷酸盐的含量上升,聚磷酸盐含量明显下降,粒径为1~1.5μm、呈球状和棒状的菌群构成的葡萄状细胞簇占居优势;在缺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下降,上清液中磷酸盐含量下降,聚磷酸盐含量上升,粒径为0.5~1μm的椭球菌与1.0~1.5μm的球杆菌占优势;在好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较低或接近零,上清液中磷酸盐的含量接近零,聚磷酸盐含量明显上升,此时粒径1.0~1.5μm的球菌以单个或成对出现,球菌不再饱满,呈现接近消失的状态.相比之下,单纯的脱氮系统则不存在上述微生物特性的变化.图8参12  相似文献   
720.
采用序批式活性炭海绵基材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在反应周期为6 h,好氧、厌氧时间比为2∶1,处理水量为18 L的条件下,讨论反应器及动态膜分别对COD、TN、NH3-N、TP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反应器中氮的去除机理。结果表明:活性炭海绵基材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COD、TN、NH3-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99%、84.24%、95.52%和78.94%,动态膜对COD、TN、NH3-N和TP平均去除率为8.96%4、.75%、1.30%和7.54%;好氧结束时,反应器中的氮主要以硝态氮形式存在,浓度稳定在16 mg/L左右,出水中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平均含量相近,分别为4.10 mg/L和3.69 mg/L;滤饼层对浊度有很好的去除效果,稳定运行时出水浊度可降至2 NTU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