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铊的化学形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是一个典型性的毒害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富集机制、毒性和生物效应与其赋存化学形态密切相关.本文对水体、土壤和沉积物中Tl化学形态分布、演化特征和化学形态分析方法作了系统总结和评述,并对Tl化学形态分析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2.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SSD)方法构建了对淡水生物的SSD曲线.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对不同生物的5%危害质量浓度(HC5), 分析比较对于不同生物类别的毒性敏感性差异及其特征,并针对不同污染物质量浓度,评价了北江污染突发事件对不同生物类别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对污染物的耐受范围存在差异,从小到大依次为藻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这可能与各物种的组别多样性有关,耐受范围越大,表示随着质量浓度增加,风险增大的趋势越缓慢.对不同物种的HC5从小到大依次为藻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HC5越小,对该物种的生态风险越大,其中藻类对最敏感,其HC5为113 μg/L.从总体上看,对淡水生物系统的HC5为210μg/L.不同质量浓度值得出的潜在影响比例(PAF)的大小,反映对不同类别生物的损害程度.在100 μg/L以下,全部物种的PAF值几乎为0;在质量浓度达100μg/L时,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开始受到影响;在质量浓度达1 000μg/L时,超过99%的藻类和无脊椎动物受到影响,全部物种有96%受到影响.对2010年北江某突发性污染事件中高质量浓度集中区进行生态风险评估,表明该污染河段的生态风险极低,PAF接近于0.  相似文献   
33.
铊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l)作为一种高毒害性的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量含Tl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导致Tl及其化合物进入环境,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从而对动植物特别是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文章对在各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迁移、转化,以及Tl的生物效应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Tl在岩石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5~10 mg.kg-1,在大气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22~1.0 ng.m-3,在天然水体中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001~1.264μg.L-1,在土壤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1~3.0 mg.kg-1,在植物中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2~0.25 mg.kg-1。大气中的可随大气迁移,导致全球Tl污染;土壤中Tl的迁移主要受pH影响,pH越小其迁移能力越强,而水中溶解态的迁移能力最强。植物对Tl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而动物实验则表明Tl具有一定的致畸性,可能存在一定的致癌性,并且职业暴露是人体Tl中毒的主要原因。尽管有关有Tl的地球化学以及生态毒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有关Tl在环境介质之间的界面化学机理、Tl在分子水平上吸附机理、不同形态的Tl在生物体中的致毒代谢机理以及的同位素在环境介质中的变化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4.
为评价植生改良与先锋植物联合调控作用对矿产采冶废弃物中污染物迁移的控制情况,以黔西南兴仁市滥木厂大量露天堆存的汞矿废弃物(采冶废渣、尾矿、废石等混合物)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地广泛存在的碳酸盐岩、腐熟牛粪作为植生改良剂,并种植三叶草和黑麦草作为先锋植物进行联合调控,通过淋滤实验评价其对废弃物中高毒性污染物Hg、Tl、As...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Tl)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对饮用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含废水的高效处理刻不容缓。通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颗粒,结合水热反应、溶胶凝胶等改性方法,制备了磁性钛铁纳米颗粒(TFNPs)、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钛核壳颗粒(Fe3O4@TiO2)和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钛(rGO-Fe3O4@TiO2)复合磁性材料,考察磁性复合材料吸附、氧化去除Tl(Ⅰ)的性能,并阐明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TFNPs、Fe3O4@TiO2和rGO-Fe3O4@TiO2单位Ti含量条件下Tl(I)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200、271.8和440 mg-Tl·g-Ti-1。TFNPs/过硫酸盐(PS)、Fe3O4@TiO  相似文献   
36.
水体环境条件的改变直接影响在水体沉积物的吸附解吸行为,进而影响到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途径.本实验采用北京市凉水河(L8)及其沿岸的藕田(L6)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Tl(Ⅰ)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pH对其吸附过程的影响,并考察了以沉积物浸出液和背景电解质作为解吸体系时,Tl(Ⅰ)自沉积物上解吸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两种沉积物对的吸附速度较快,初始的5 min内,沉积物对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量的90% (L6)和80%(L8)以上,12h基本达到吸附平衡.②沉积物L6和L8对Tl(I)吸附量均随着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L6的吸附量明显高于L8.两种沉积物对的吸附等温线用Freundlich方程和Langmuir方程拟合均得到较好的拟合结果,在分析吸附解吸机理时,Langmuir方程更能说明其物理化学意义.③pH对在沉积物上的吸附影响较大,随着体系pH的增大,吸附量逐渐增大.④沉积物浸出液的高效体积排阻色谱和三维荧光表征结果表明沉积物浸出液中主要以类蛋白和腐殖酸类物质为主,荧光强度集中在1100 ~1550之间.用沉积物浸出液代替背景电解质作为解吸体系时,解吸量增加了2.232 mg·kg-1(L6)和1.494 mg·kg-1(L8)(C0 =0.33 mg·L-1),更易从沉积物浸出液的环境下解吸下来,进入水体.  相似文献   
37.
土壤有机质对铊在土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对Tl+在红壤和黄土2种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土壤有机质后红壤和黄土对Tl+的吸附量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最高分别达到24.7%和28.2%,黄土的下降幅度大于红壤;黄土对Tl+吸附率最高下降幅度约为20%,也高于红壤的15%。土壤有机质对Tl+吸附的贡献率平均值分别是黄土39.2%、红壤32.8%。2种土壤对Tl+的解吸量在去除有机质之后都明显增大,在初始Tl+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增大幅度明显;并且Tl+的初始浓度越高,土壤在去有机质前后的解吸率相差就越大,在Tl+最大处理浓度为20 mg/L时,红壤和黄土的解吸率增加分别达到60.8%和65.5%。  相似文献   
38.
梳理了的特性分布、毒性危害以及我国发生的中毒或污染事件,分析了我国现有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以及监测分析标准与方法,提出了我国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9.
本文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简便、高效和非破坏性分析土壤中锑和等8种主要关注的重金属含量的X射线荧光法,可在很短的时间(约1h)内完成1个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测定。采用该方法分析了ESS系列4个标准样品和8个实际样品,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结果接近,表明该方法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40.
本文对贵州省某典型矿区周围耕地土壤、农作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和采样,经检测耕地土壤中含量,矿渣和废矿堆放点、采矿点矿山周围及外围的污染指数分别为:105、52.4、92.3、68.2、7.00,全部为重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