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487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96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81.
滇池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义敏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Z1):117-119
研究发现滇池藻类以蓝藻为主 ,其数量在一年中的 4月最低 ,6月开始上升 ,在 8-1 0月达到最高。通过对藻类和滤液的不同浓度洗脱液的分析 ,在藻类和水体中都检出毒素峰 ,且集中在 50 %、60 %、 80 %的甲醇洗脱液中。藻毒素主要是MC -LR型 ,水体中的藻毒素来源于藻类的释放。  相似文献   
182.
对昆山市淀泖水系6个典型监测断面的藻类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做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显微计数法进行藻类的计数和分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ELISA)测微囊藻毒素污染状况,并用HLPC验证;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并用来评价水体的营养状况.经过连续4个月的检测,发现所有断面在温度相对低的3月份藻类数量已超出警戒限值2.1×105个·L-1,大部分水体已呈富营养化状态,4月份所有断面藻类数量已超出危险限值1.2×106个·L-1,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更加严重,6月份所有断面藻毒素为阳性,其中蓝藻数量最高的4号断面,藻毒素HPLC测定结果为0.60 μg·L-1.  相似文献   
183.
王珂  逄勇  高光 《环境科技》2006,19(2):40-42
以扰动为主要限制因子,研究铜绿微囊藻和栅藻在纯培养和共培养情况下的生长状况,探讨了竞争和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以判断藻类竞争的结果。结果表明:适宜的扰动有利于微囊藻的增长和聚集,较大强度的扰动则抑制微囊藻的生长。在共培养体系中,铜绿微囊藻有更强的竞争能力和抑制其它生物生长的能力,获得最大生物量和远大于栅藻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4.
光照、温度和营养盐对滇池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研究了光照、温度与营养盐对滇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在500~5000lx光强范围内,随光强增加,比增殖速率加大;在22~35℃区间内,比增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温度的影响大于光照;氮磷比(N/P)值在5~10范围内,比增殖速率变化较大,N/P值为14.5时,比增殖速率达最大值。滇池湖水的氮磷比值为14.4左右,与实验值相接近。根据实验结果及限制因子的定义,总体上讲,滇池中磷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控制滇池富营养化应以控制磷为主。  相似文献   
185.
铜绿假单胞菌在Cr(Ⅵ)还原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对Cr(Ⅵ)的还原效果及碳源、pH和 Cr(Ⅵ)初始浓度对还原效果的影响,并对其还原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能有效还原Cr(Ⅵ),3种碳源的还原效果依次为苹果酸>琥珀酸>葡萄糖,其还原率分别为60.86%、43.76%、28.86%; pH=7.0时还原率最高,可达61.71%;随着Cr(Ⅵ)初始浓度的升高,还原量逐渐减少,当Cr(Ⅵ)初始浓度达到157.0mg/L时,Cr(Ⅵ)的还原受到强烈抑制。实验结果还表明:铜绿假单胞菌(P. aeruginosa)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影响时,其还原率下降;另外,还原Cr(Ⅵ)主要是菌种体内的溶解性酶起作用,细胞膜部分几乎无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186.
细菌产绿脓菌素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为实验材料,研究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uginosa)产绿脓菌素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其浓度达到5.0mg.L-1时,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果,并且抑制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对裸甲藻而言,当其浓度增加至15.0mg.L-1时,裸甲藻的生长才开始受到较明显的抑制。8.0和15.0mg.L-1的绿脓菌素在实验初期对湛江叉鞭金藻的生长表现出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种抑制作用不能持久。对绿藻而言,即使浓度增加至15.0mg.L-1,绿藻的生长受其影响也很弱。本文首次探讨了细菌产绿脓菌素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类物质可以选择性的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7.
蓝藻毒素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已知的蓝藻毒者素按神经毒性和肝毒性加以分类阐述,并对蓝藻毒毒的检测方法进行描述,比较后的结果表明,生物测试较为直观、快速,但无法用于准确定量测定,化学检测法可作精确定性定量测定;免疫检测技术(ELISA)灵敏度最高。随着藻毒素ELISA试剂盒的商品化,免疫检测技术必将获得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8.
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细胞碎屑对氨氮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微囊藻细胞碎屑作为水体有机质颗粒悬浮物的代表,模拟研究了有机质颗粒悬浮物对无机氮的吸附行为及吸附特性.实验表明,细胞碎屑颗粒对氨氮的吸附在30min内即可接近吸附平衡,吸附符合Henry吸附模式,在吸附剂浓度为10mg·l-1,氨氮初始浓度为1.0mg·l-1,pH7.0的实验条件下,吸附分配系数高达30426L·kg-1.碎屑浓度、pH值和盐度对吸附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9.
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囊藻毒素降解菌、降解途径和影响降解的因素三方面,对国内外微囊藻毒素生物降解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0.
滇池底泥微生物菌群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滇池水华蓝藻中提取提纯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和氮源,从长期暴露于蓝藻水华的滇池底泥中,通过从含低浓度到高浓度MCs的逐步培养驯化,获得了高效降解MCs的微生物混合菌群,在初始MC-RR和LR浓度大约分别为50mg/L和30mg/L下,3d内可将MCs全部降解。进一步活性研究显示,不同含碳和含氮化合物虽然能够促进混合微生物菌群的生长,但对降解MCs却无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MCs既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又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在富含有机物的天然水体中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微生物对MCs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