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0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944篇
安全科学   273篇
废物处理   71篇
环保管理   252篇
综合类   2590篇
基础理论   311篇
污染及防治   232篇
评价与监测   226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瓦里关山大气CO2及其δ13C本底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 1991— 2 0 0 1年期间实测资料 ,分析了瓦里关全球基准站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 ,并探讨了与源汇过程的关系 .结果表明 ,瓦里关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自然生态系统源汇的周期性季节特征 ,而海洋的作用相对较弱 ;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浓度范围与所处纬度带平均状况基本吻合 ,年平均值以及年际间涨落与全球水平的一致性反映出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排放对大气圈的全球性影响 ;瓦里关站提供的主要温室气体本底观测资料 ,既能体现亚洲内陆地域特点又具有全球代表性 ,配合以其它相关资料 ,还可进一步揭示中国内陆高原大气CO2 及其δ13 C本底特征的成因 .  相似文献   
72.
本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及资料调研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监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监管目标指标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农药化肥施用总量减小、粪肥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并不一定代表农业面源水污染负荷量的降低。(2)在监管的主要环节方面,可从节水控污和控肥两个关键点切入,并关注土壤流失带走的氮磷情况,重视水土保持工作。(3)在监管主体责任认定方面,农业面源水污染具有累积性和滞后性,已有研究成果检测出的滞后期从1~100年不等,这增大了辨识区域责任主体、厘清责任边界的难度。因此制定管理目标、评估考核办法时要慎重,水质变化也要区分历史责任。(4)在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现有针对点源管理和行政区断面考核为主的水质监测体系和监测规范,无法满足农业面源管理追溯区域责任主体、厘清责任的需要。(5)在管理方式方面,根据水污染物类型和空间传输规律,以流域为单元,识别关键源区,突出重点,针对源头和迁移过程关键影响因子,分区分类采取全过程系统配置治理措施,统筹实施生态治理与污染防治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本效益最优的路径选择。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要充分认识农业面源水污染治理的长期性。(2)应引入流域生态系统治理理念,综合分析水(降水、径流、壤中流等)、土壤、地形、植被、受纳水体的生态功能等多种要素对水质的相互影响,统筹生态治理与污染防治,统筹点源与面源治理。(3)建立农业农村、水利、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在空间规划、信息共享、政策协同、监测网络建设、治理技术标准与法规制定、资金分配等方面的联动机制。当前要按照流域汇水特点优化监测站点布局,修改已有监测技术规范,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全过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体系。(4)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监督者,主要负责识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流域、确定责任区域和厘清部门责任、开展有关规划协调与政策环境友好性评估、措施效果与规划执行考核评估等。(5)依托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成果,识别农业面源污染监管的重点区域,选择试点示范区,针对源头和迁移过程关键影响因子,分区分类提出管控目标、评估考核标准、区域责任主体"溯源追踪"技术方法,为在全国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督指导工作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to Chemistry)环境模式模拟资料、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 Model)前/后向气团轨迹资料、环境站监测资料,以及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XUT)多波长激光雷达、米散射激光雷达、能见度仪、粒谱仪等观测资料的综合诊断,探讨了2019年1月初发生在西安的雾霾过程(记为首场雾霾)PM2.5组分、分布及传输特征,旨在为雾霾气溶胶研究提供有益的个例积累.定性、定量双重检验表明,Chem模式较成功复制了此次雾霾气溶胶过程.利用这些可靠的模式数据分析表明,PM2.5中碳气溶胶的主要组分为有机碳,约占85%,强盛期气溶胶各组分随高度增加均呈递减趋势,各组分近地面浓度最高.通过对两类不同方法获取的消光系数对比分析表明,相比于模式数据,激光雷达数据具有更高的垂直分辨率,因此,更善于描述消光廓线的细节特征.通过对多源资料的综合诊断最终揭示出,"北风涌"是雾霾消散的关键影响因子,沿铜川-西安-山阳一带存在着污染物传输的重要路径,雾霾由此体现出自北向南依次消散的特征.  相似文献   
74.
新疆阿舍勒块状铜锌硫化物矿床在阿尔泰克兰海西褶皱带玛尔卡库里深断裂的东北侧,产于中泥盆统阿舍勒组英安岩及英安质火山碎屑岩中,与次火山岩关系密切,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矿体下盘矿化和围岩蚀变强烈。认为是与海底火山作用有关的黑矿型块状铜锌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75.
Sudbu.  A 邓峰 《环境科技》1989,2(2):46-48,26
面源下风方向空气颗粒物或气体浓度计算涉及到二重积分。当面源是圆形或多边形时,文中给出了高斯烟流模型降解为一重积分的形式。文中还给出了当下风距离超过窄烟流近似法应用极限距离2到3倍时的近似计算方法,精确度达到了10%,计算速度提高了5倍。  相似文献   
76.
抚仙湖面源污染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抚仙湖径流区污染物负荷量的调查结果,抚仙湖水污染特征以面源为主,面源入湖水量占98%,TP占81.4%,TN占85.9%,因此控制面源是保护抚仙湖的关键。提出了防治抚仙湖面源污染的生态治理及工程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7.
据专家解释,如果锌的回收率达到消费量的30%,意味着我国每年可回收90万t锌,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锌资源的压力。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滇池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分析了非点源污染的特性。认为滇池流域农村面源主要由村镇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物、化肥施用、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流失、畜禽养殖粪便构成。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79.
使用封闭式采术法分析测定了珠江三解洲地区主要优势树种天然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速率,用源调查法推算出该地区天然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通量,测定树种包括马尾松、湿地松、黎蒴、尾叶桉、南洋楹、大叶相思、荷木。经分析,所测树木排放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有萜烯类和异戊二烯,其中鉴定出的萜烯有α-蒎烯、β-蒎烯、蒈烯、莰烯、桧烯、柠檬烯、罗勒烯等。同时,本报告按9km&;#215;9km的网格精度估算了珠三角地区森林面积分布数据,根据测定的排放因子以及其他地相关资料,首次对该地区天然源碳氢化合物的排放量进行了估算,计算出全年森林向大气中释放碳氢化合物19.6万t,占该地区大气中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的57%。根据二维格子空气质量模式和CBM-IV机理模拟了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研究地区臭氧产生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锌对聚生角毛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4C示踪法和细胞计数法研究了海水中锌对聚生角毛藻生长的影响,分析了EDTA、腐殖酸、水合氧化铁等介质环境及铜、锌共存下锌毒性效应的变化,讨论了藻类生长过程中各种形态锌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锌在藻类细胞内的积累与其毒性效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