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1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121篇
环保管理   151篇
综合类   676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186篇
评价与监测   12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危险废物浸出毒性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分析各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试验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我国气候状况(降雨量、酸雨现状)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现状,提出我国危险废物浸出毒性研究的技术路线为:通过模拟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在不规范填埋处置且受酸雨影响条件下,有毒物质浸出向地下渗滤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确定浸出毒性的浸取方法.浸出毒性保护目标为地下水,同时还介绍了主要技术参数液固比、浸取剂pH值和类型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92.
采用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处理稀土钠皂化废水回收液,使回收液中的氯化钠转化为氢氧化钠溶液(简称碱)和盐酸(简称酸)而回用。考察了电流和初始酸碱浓度对膜对电压、回收的酸和碱的浓度、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电流的增大,膜对电压升高,回收的酸和碱的浓度也明显增加,电流效率和能耗均提高;随初始酸碱浓度的增加,膜对电压、电流效率和能耗均下降,回收的酸和碱的浓度逐渐增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侧重考虑回收的酸和碱的浓度,本实验适宜的工艺条件为:电流25 A、初始酸碱浓度0.3 mol/L。在此条件下反应150 min,回收酸的浓度为1.24 mol/L,回收碱的浓度为1.55 mol/L。  相似文献   
893.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高浓度含氟芳香烃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树脂置于带夹套的玻璃吸附柱内,用质量分数为3%~5%的HCl溶液浸泡2~4 h;用3~4 BV同浓度的HCl溶液流过吸附柱,再用纯水洗至吸附柱流出液接近中性,用质量分数为3%~5%的NaOH溶液浸泡4 h,再用同浓度的3~4BV的NaOH溶液流过吸附柱,最后用纯水洗至吸附柱流出液为中性;利用恒流泵使高浓度含氟芳香烃  相似文献   
894.
正该专利涉及一种含六价铬的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原料,以氨水为沉淀剂,快速搅拌后,高温陈化,洗涤、烘干制得磁性固体颗粒;配制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溶液,将磁性固体颗粒放入配制的絮凝剂溶液中,高速搅拌后,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使磁性固体颗粒快速沉淀,将沉淀物烘干后得到改性磁性颗粒;将改性磁性颗粒加入到含六价  相似文献   
895.
吴乐兰  仇荣亮  赵春梅 《环境化学》2019,38(11):2467-2480
金属的形态对其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有效性和毒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认为,金属的自由离子态和不稳定络合态是具有潜在生物有效性的形态,而纳米颗粒的存在使得具有生物有效性的金属形态变得更为复杂.痕量金属和纳米颗粒在天然水环境中的含量较低,大部分检测方法无法达到检测限要求.基于分离-富集的金属形态分析方法因检测限低、操作简单、结果可靠等优点被广泛用于环境中痕量金属及纳米颗粒存在下金属的形态分析.本文从原理、应用条件和优缺点等方面对梯度扩散薄膜技术、唐南渗析膜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和渗透液膜技术等基于分离-富集的金属形态分析方法进行综述,为水环境中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96.
根据双模吸收理论及SO2在溶液中电离特性,建立了逆流喷淋塔的SO2吸收模型,在考虑浆液飞溅到塔壁的影响后,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根据吸收模型,对塔内液气比和浆液的含固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减少浆液飞溅到塔壁可提高浆液利用率及脱硫装置性能;根据烟气中SO2的初始浓度及最终脱硫效率,可合理选择液气比及吸收时问(塔的高度);浆液中的含固率直接影响到SO2的吸收速率、循环浆液量、脱硫效率及浆液中SO2浓度等,在液气比较小时,含固率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897.
分离剂甲酸溶液浓度和温度对于铝塑湿法分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针对无菌复合包装废弃物中去除了纸浆后的铝塑部分的湿法分离工艺进行研究,选用甲酸作为分离溶剂,分析其反应机理。并着重对分离过程的影响控制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就不同的分离剂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以及不同液固比条件下铝塑分离的效果及反应速率的变化分别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铝塑片分离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工业化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以提高无菌复合包装废弃物的再生利用率。  相似文献   
898.
以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为外加碳源的污水生物脱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过程反硝化碳源不足的问题,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为外加碳源,通过具有曝气段与非曝气段的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的性能与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水解酸化液VFAs为3134.9~5251.4mg/L、ThODVFAs/COD为59.87%~91.85%,适合作为生物脱氮的外加碳源;水解酸化液的投配量、进水TN浓度对系统生物脱氮效果的影响较大,气水比、曝气段与非曝气段比例对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温度为25±1℃,水解酸化液COD平均为7555.1mg/L,进水TN、NH4-N和COD分别平均为43.88mg/L、39.04mg/L和56.8mg/L,碳源与污水投配的流量比为1:75的条件下,当BAF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曝气段与非曝气段比例为3:3、气水比为10:1、回流比为2:1时,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超过98%和75%,出水COD平均为28.6mg/L。研究指出,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经过预处理后可用作低碳氮比污水生物脱氮的外加碳源,有效地提高了反硝化效果,并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同时又可以实现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相似文献   
899.
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小量水样中痕量硝基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 FID检测器和 DB-1大口径毛细柱不需要对有机相进行干燥处理。借助 1 0 ml容量瓶和自制的玻璃吸管 ,不必进行两相分离操作 ,萃取和取样操作均可在容量瓶中一次完成。利用有溶剂效应的柱温程序提高了柱效和检测灵敏度。 1 0 ml水样可获得 0 .5 μg/ L的检测下限。方法的精密度优于 4 % ,回收率大于 95 %。  相似文献   
900.
液液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饮用水源地水中SVOC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乙酸乙酯-正己烷混合溶剂(体积比为2∶1)对饮用水源地水中阿特拉津、林丹、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滴滴涕(含4种)等8种半挥发性有机物进行1次水样萃取,用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试验表明,方法在25.0μg/L~5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在0.006μg/L ~0.028μg/L 之间;空白水样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7.6%~109%,平行测定6次的 RSD<5.1%;测定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的实际水样,未检出目标化合物,加标回收率为98.6%~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