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201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72篇
综合类   496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23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以PM_(2.5)、O_3为特征的大气复合型污染形势严峻。局部地区化工园区与居民区长期毗邻,存在较大的人群健康风险。VOCs管控成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的热点。针对长三角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安全得到保障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区域VOCs污染排放特征,评估了VOCs排放对大气复合污染、人群健康风险的贡献,从总量减排、优先控制物质、优先控制区等方面着手,研究提出区域VOCs优先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892.
伴随长江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及高密度的人口产业布局严重影响了长江流域的水环境。本文以安徽省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8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3-2018年连续统计和计算数据为支撑,研究分析了地区经济发展与污染物入江量,结果表明:(1)2003-2018年,长三角安徽8市地区生产总值逐年上涨,以“十二五”为节点,2011-2018年,8市GDP年均增长率明显减缓;(2)相比常住人口,三产占比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大,合肥市和铜陵市的GDP年均增长率均较高(;3)“十五”至“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安徽8市COD、氨氮、TP入江量大多存在波动,“十三五”以来,三项污染物入江总量均逐年下降;(4)污染物地区差异显著,安徽省长江北部城市污染物入江量高于南部城市。本文通过分析8市的地区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特征,为污染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93.
2019年7月11日,为贯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部对《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8号,以下简称《预案管理办法》)作出修订,并于2019年9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894.
选取了泛长三角地区的高程、坡度、坡向、GDP、人口、温度、降雨量、河流距离、城市距离和海岸线距离10个驱动因子作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基于这些驱动力因子,利用Logistic分析制作土地适宜性图集;运用CA Markov模型模拟得到2000年、1995年、1990年、1985年、1980年、1975年6期的土地利用格局;采用全数检测的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精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泛长三角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进而重建历史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模型模拟精度为8873%,说明CA Markov模型对历史土地利用模拟具有一定可行性;(2)泛长三角地区历史土壤有机碳储量从今往前逐期递增,且明显高于2010年土壤有机碳储量水平,1995、1990、1985、1980、1975年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3235 1、3241 9、3247 6、3251 8、3255 3;(3)各时期泛长三角地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空间格局呈现出南高北低的趋势,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切相关,城市建成区有机碳储量低于其他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区域主要出现在其高值区周边;(4)耕地与林地面积的增加,建设用地面积减少,导致了1995~1975年间有机碳储量的增加。基于CA Markov模型可以有效重建历史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895.
工业园区的兴起是实现生产规模化、资源集聚化、城乡一体化、效益最大化的新途径。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该区现有部、省级开发区3家,街道办工业小区或特色园区近10家,入户园区的企业800多家,虽然园企数只占全区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但均是大块头企业(29家世界500强企业入户江宁园区),园区经济总量占全区总量的一半以上,2007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利税总额58亿元,  相似文献   
896.
“咱老百姓最怕打官司,没想到这次却这么简单,一签字,一按手印,就结了。”刚走出福建南平交警支队延平大队交管室大门的黄先生一脸的喜悦。据了解,今年国庆期间,黄先生骑电动车在南平水东桥头与章女士驾驶的面包车发生刮擦,受伤的黄先生随即入院治疗。康复后,双方当事人到延平大队,当场在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内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立案、调解、结案一体化办案流程。  相似文献   
897.
为了加快建立长三角区域环境一体化保护制度,推进一体化标准统一管理,通过对水、大气、土壤与生态环境4方面地方标准分类统计分析,对长三角区域各省级、市级环境保护地方标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各地区水、大气、土壤及生态环境地方标准的发展进程及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水环境管理技术规范与大气固定源污染排放标准在地方水环境与大气环境标准中占据主要部分,土壤环境地方标准集中在江浙沪地区发布,且各类地方标准主要由省级制定。区域地方标准集中在“十三五”时期发布,紧跟国家政策导向,但各地方环境标准发布存在显著的时间差。现阶段,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标准聚焦在环境保护领域,其他领域的一体化标准暂为空白,长三角一体化标准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898.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掌握其PM2.5污染与暴露风险演变格局,对长三角区域碳中和与低碳循环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MODIS数据估算示范区2001—2020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和PM2.5浓度,运用人口加权模型计算1 km×1 km网格PM2.5暴露风险,并结合Moran’s I指数、Theil-Sen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其空间集聚性特征、时序演变规律与显著性趋势.结果显示:2001—2020年,示范区PM2.5呈波动增长趋势,春季和冬季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人口逐年增加,年均人口密度达到1386人·km-2;年均PM2.5暴露风险为1.23,整体处于安全状态,空间上有4个危险暴露区(松陵镇、盛泽镇、魏塘街道、盈浦街道与香花桥街道交界处).其PM2.5暴露风险的空间集聚性显著,以4个危险暴露区为中心,呈“先边界、后内部”的时空增长模式;示范区暴露风险逐年增加的区域超过36%(速率0.031 a-1),在2011—...  相似文献   
899.
为强化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SPNA)系统脱氮性能与稳定性,在间歇曝气条件下研究投加外源全程硝化污泥对城市污水SPNA系统的影响及机理.结果显示,空白组(SBR3)总氮去除率由35.5%升高至66.3%,短周期分批次投加外源全程硝化污泥(SBR2,投加周期为5d,投加比为2.5%)与长周期分批次投加(SBR1,投加周期为20d,投加比为10%)的SPNA系统总氮去除率分别由31.7%和36.5%升高至76.3%和67.2%,这表明,投加全程硝化污泥有利于提高SPNA系统的脱氮性能,且当投加总量相同时,短周期分批次投加的效果优于长周期分批次投加.功能菌活性结果与脱氮效果一致,SBR1~SBR3的厌氧氨氧化菌(AnAOB)最大活性分别由3.43mg-N/(L·h)升高至7.66,8.19和7.31mg-N/(L·h),氨氧化细菌(AOB)与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比分别为8.79,9.83和8.78.在间歇曝气条件下投加全程硝化污泥,可选择性抑制NOB、富集AOB,提高AOB与NOB的活性比,利于稳定短程硝化效果,为AnAOB提供稳定的基质,且短周期分批次投加可降低外源硝化污泥...  相似文献   
900.
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视角,结合长三角地区客观条件构建了大气污染防治绩效评价审计指标体系。并采用极值熵权法对上述各类指标赋权,结合环境优值模型对长三角地区2016—2020年大气污染治理的效果进行了综合审计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6—2020年长三角地区平均环境优值整体下降了0.0178,下降幅度达27.16%,大气污染治理绩效具有明显提升趋势;上海市大气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环境优值下降幅度为49.5%;各省(区、市)完成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废气污染物减排目标,针对影响大气环境的主要指标推出的各项监管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