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73篇
安全科学   184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765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156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成都市一次重度灰霾期间大气PM2.5的自组织临界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史凯 《环境科学学报》2014,34(10):2645-2653
2013年1—2月期间,四川省成都市出现大范围、长时间、高浓度的严重霾污染.本文运用频度统计分析和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成都市2013年1月25日—2月7日一次典型重度灰霾期间8个监测站点(草堂寺、人民公园、梁家巷、金泉两河、十里店、沙河铺、三瓦窑、灵岩寺)大气PM2.5小时平均浓度序列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各站点大气PM2.5的浓度波动并非随机,而在统计上服从典型的负幂律分布,同时均表现出很强的长期持续性特征.这些特征刻画了灰霾期间大气PM2.5浓度波动的宏观特征.将PM2.5浓度演化与沙堆崩塌进行类比,发现大气PM2.5演化具有自组织临界性复杂系统的基本特征.进一步根据自组织临界(SOC)理论,建立了大气PM2.5数值沙堆模型,模型算法考虑了此次灰霾期间成都市的气象因素和PM2.5的迁移扩散机制.通过对该模型的数值模拟,能够定量阐明此次重度灰霾期间成都市各监测站点大气PM2.5浓度时空波动宏观统计规律的产生根源.同时,深入讨论了该模型的自组织临界特征.模拟结果和实际结果的高度一致表明该模型真正阐明了导致PM2.5浓度时空波动的重要动力机制.SOC内禀机制是控制此次成都市灰霾期间大气PM2.5浓度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本研究可为灰霾期间PM2.5的演化动力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2.
通过对贵州省乡镇污水实际工程运行效果分析,生物接触氧化法、土地法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目前针对乡镇污水处理较为适用的处理技术,可根据建设场地条件,对上述3项技术作出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3.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长期暴露下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_2)对五价砷[As(Ⅴ)]在典型淡水藻体中累积与生物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藻类对无机砷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差异很大.长期暴露下斜生栅藻累积的砷(As,以DW计,下同)高达(819.66±11.25)μg·g-1,比铜绿微囊藻累积的As[(355.95±8.31)μg·g-1]高2倍多.Nano-TiO_2可增加藻体对As的吸收累积,降低了培养基中As的含量.同时,nano-TiO_2可增加藻体对As(Ⅴ)的生化转化;其中,铜绿微囊藻中有机砷以二甲基砷(DMA)为主,而斜生栅藻中有机砷以一甲基砷(MMA)为主.另外,长期暴露下nano-TiO_2处理的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向培养基释放的甲基砷小于对照组,表明长期暴露中的nano-TiO_2不能促进藻体内甲基砷的释放.研究结果可促进nano-TiO_2与As相互作用时生态风险的理解.  相似文献   
84.
戴鹏  张勇 《环境工程学报》2008,2(4):507-510
研究了压力式接触氧化法的脱氮性能,分析了容积负荷、溶解氧和停留时间等因素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力式接触氧化法具有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当HRT=1.8 h时,DO高达5.4 mg/L,可获得90%以上的反硝化率.当HRT=1.8 h,溶解氧4~5 mg/L,容积负荷为10~12 kg COD/(m3·d)时,氨氮去除率80%左右,总氮去除率达70%~80%.  相似文献   
85.
旱地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分布与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 15 a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长期施用不同用量和配比的氮、磷肥对土壤剖面中硝态氮分布和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大量施用氮肥,在土壤剖面 100~180 cm之间形成硝态氮累积层,峰值出现在 140 cm处,最大值为 67.92mg/kg(单施 N 180 kg/hm~2); 配合施用磷肥可以降低土壤剖面硝态氮质量分数,根据试验,提出了旱地合理施肥的氮磷肥用量。  相似文献   
86.
在长期定位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耕作改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改制后,肥料投入明显增加,养分平衡朝着有利于提高肥力的方向发展;因土、因作物进行配方施肥,并实行秸秆还田,则改制后土壤肥力能得到提高;合理耕作轮作,有利于解决地力矛盾和季节矛盾,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  相似文献   
87.
对羟基苯甘氨酸废水属于高浓度难处理有机废水,针对生产工艺的特点,采取了废水分类处理的新路线.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废水经过物化处理后,苯酚的回收率达到95%,每日回收硫酸铵约6t;低浓度废水采取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沉淀-活性炭吸附工艺是可行的,COD、BOD5、NH3-N及挥发酚的总去除率分别为95.6%、94.6%、93.7%和99%.  相似文献   
88.
对屠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中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预曝调节-接触氧化-气浮工艺进行处理。当进水COD浓度为980~1200mg/L时,出水COD浓度可降至76.1~104mg/L,优于国家《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二级标准,此工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适应于间歇性生产和季节性生产的屠宰加工企业。  相似文献   
89.
为提高乳品工业废水生物处理的去污脱氮能力,以新型螺旋状纤维填料作为载体,采用多级氧化槽内不同种类微生物形成的食物链系统(food chain reactor),详细考察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COD、TN、NH4-N、TP等的去除率及其去除机理,并对污泥减量化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842~1 843  mg/L、TN为36.3~92.2  mg/L、NH4-N为30.1~52.1  mg/L,HRT=6 h时,系统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93.3%;TN和NH+4-N的去除效果显著,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3.3%和80.7%,出水COD、TN、NH+4-N平均值分别为79.4 mg/L、9.6  mg/L、6.1 mg/L,均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2002)的一级标准.该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去污脱氮效果,而且产生的剩余污泥量极少,其污泥产率的平均值为7.7%.该系统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长期运行稳定,可应用于城市污水、中高浓度有机废水(如餐厅污水、食品工业废水)等的处理.  相似文献   
90.
蜡防印花生产废水处理工程扩改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蜡防印花生产废水处理工程进行扩改设计,实际结果表明:机械洗蜡废水分流后经双级气浮处理,蜡回收率和处理水回用率可达90%以上;皂化脱蜡废水分流后采用酸化-气浮处理,蜡回收率可达95%以上,出水与印花水洗废水经微电解脱色,脱色率可达85%以上;混合废水经混凝气浮-生物接触氧化-沉淀-过滤组合工艺处理,出水达标排放。该处理工艺效率高,效果稳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