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83篇 |
免费 | 288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780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236篇 |
综合类 | 1205篇 |
基础理论 | 22篇 |
污染及防治 | 74篇 |
评价与监测 | 187篇 |
社会与环境 | 30篇 |
灾害及防治 | 5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9篇 |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220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398篇 |
2020年 | 388篇 |
2019年 | 212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40篇 |
2016年 | 129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463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365篇 |
2011年 | 397篇 |
2010年 | 335篇 |
2009年 | 368篇 |
2008年 | 359篇 |
2007年 | 270篇 |
2006年 | 285篇 |
2005年 | 177篇 |
2004年 | 194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34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为使开放避难场所符合公众自行避难的实际情况,借鉴Huff模型量化公众选择行为,构建双阶段选址-分配模型,第1阶段确定开放避难场所位置,第2阶段将溢出容量的灾民二次分配到有剩余容量的避难场所,并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双阶段选址-分配模型能够实现同一需求点灾民前往不同避难场所的过程,管理者干预政策能够使服务人数大幅度增加,避免资源浪费、灾民流离失所且二次分配情况主要依赖于第1阶段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为管理部门规划应急避难场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2.
为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研究应急物资储备库的网络优化设计问题。在传统的可靠性设施选址问题(RFLP)与选址-库存问题(LIP)研究基础上,考虑中断情景、设施设防、设施容量限制、物资批量采购折扣等因素,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的LIP双目标优化模型;设计一个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以求解该模型;以地震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用所设计的算法可得Pareto前沿解集,使决策者可根据实际需要权衡时效性与经济性目标,从一簇Pateto解中选择合适的优化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893.
为在滑雪场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合理有效地调度多类资源进行多点救援,首先,利用目标规划法,建立考虑紧急程度、救援时间为固定值的多点多类救援资源调度模型;其次,在该模型基础上,建立救援时间为区间数的多点多类救援资源调度模型;最后,设计求解算法求解最优资源调度方案,并通过算例分析说明所建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多事故点和多类资源的应急调度方案,因引入事故点紧急程度以及区间数形式的救援时间,能够克服调度的盲目性,优化救援方案并降低总体损失。 相似文献
894.
为提升铁路职工的安全素质,在分析其内涵、构成及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3D技术的安全应急演练实训系统。阐述系统总体目标、架构、组成模块及技术实现路径,并结合应用案例进一步说明系统的可行性,即利用3D仿真技术构建铁路运输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演练场景,让演练人员在人机交互界面下控制整个应急处置流程,充分感受接近真实的作业场景,更加快捷掌握应急处置中各环节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结果表明:集教学、实训、考评功能于一体的3D实训系统,避免采用现场模拟、仿真实训、虚拟演练等培训方式的不足,较好解决常态化训练的难题。 相似文献
895.
为有效控制和处理高速铁路突发事件,提高高速铁路应急救援水平、降低事故损失率,综述我国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现状;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我国高速铁路应急救援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情,吸收、借鉴国外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经验,提出完善我国高速铁路应急救援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速铁路应急救援机制中的预防应急准备形式单一,责任规定和公众参与机制不明确;完善高速铁路应急救援机制,应完善其预防应急准备形式,明确应急救援主体责任,将公众参与具体化、法定化。 相似文献
896.
为降低行人在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碰撞事故中的损伤程度,从国家车辆事故深度调查体系(NAIS)中选取一例典型的事故案例,运用Madymo建立事故碰撞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试验,研究SUV车辆低速情况下,5%女性假人、50%和95%男性假人在前倾、下蹲、站立等3种应急姿态下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前倾是很危险的应急姿态;下蹲和站立姿态对中等和高大身材行人是良好的自我保护措施;小身材行人在3种应急姿态下与SUV碰撞易受致命伤。 相似文献
897.
某种毒物导致中毒,症状往往具有特异性。因此,一旦发生急性中毒,可以从中毒症状初步推定导致急性中毒的是哪种毒物,进而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呼出的特殊气味:有机磷农药的蒜臭味、硫化氢的臭鸡蛋味、有机溶剂的芳香味、甲醇或乙醇的酒味等。 相似文献
898.
为加快安全应急类专业的升级改造,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基于资料分析和经验总结,首先分析当前专业课堂建设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技术教育不足,部分核心课程内容重复,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单一,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知识、实践、创新与能力培养缺少深度融合等;然后进行教学改革,将具有强烈目标导向的多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制作成微课程体系;最后依托微课程体系,以教学项目为载体和抓手,以学生为中心,将知识、能力、实践、创新、立德树人要素有机结合,开展KAPIV一体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899.
中小型危化品企业是投资少、规模小的企业,其原料、中间体及产品是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等物质。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询问及座谈等方式,对22家中小型危化品企业就安全管理、设备设施、电气仪表、消防应急4个方面进行了深度调研,归纳出中小型危化品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就上述4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0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医疗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同时也暴露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缺陷。目前我国医疗废物常规处置需求已基本满足,但在应急情况、边远地区处置方面仍存在设施储备不足、管理依据缺失等问题。应对此问题,医疗废物小型化原位处置技术被广泛研发并投入应用,以解决部分地区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远距离运输以及产生源分散等带来的环境与健康风险。基于我国医疗废物处置现状,梳理现存问题,比较分析了医疗废物小型化原位处置技术,并结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方面的商业模式,对小型化原位处置商业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医疗废物小型化原位处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